浅析裕民新村地下室变形缝防水构造
2012-10-29曾俊德
曾俊德
(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二建筑工程公司,四川成都610081)
1 工程概述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新建的楼盘也越来越大,动辄上十万平方米,地下室也随之扩大,有几万平方米的,还有些是几层地下室的。本文介绍的裕民新村项目B区,总建筑面积105 572 m2,由6栋住宅(16、14层)和2个独立的地下停车库(地下一层)组成。其中地面以上住宅86 296 m2、住宅地下室2 371 m2、地下停车库面积分别为12 885 m2和4 020 m2。住宅楼基础为管桩基础,地下车库基础为独柱基础(设抗水筏板)。
1.1 工程地下室变形逢布置位置分布
(1)地下车库布置在住宅楼之间,由连接通道与住宅楼地下室(楼梯间地下室)相接,在相接处设变形缝(图1)。
图1 变形缝平面布置位置示意
(2)两个停车场之间也由连接通道相连,通道长度42 m。通道与地下车库相接处设变形缝。
(3)面积为12 885 m2的二区地下车库总长为331.2 m,分为二段,由两个7.0 m宽、18 m长的通道连接,在通道的中间设变形缝。
(4)地下车库入口坡道与地下车库底板相接处,设变形缝。
1.2 变形缝防水处理的原理
以上部位变形缝设计院采用的变形缝处理方式是中埋式与可卸式止水带并用,参考的图集是西南05J302中P28、P31、P32,底板防水具体做法如附图A大样(图2),顶板和侧墙类似。
图2 变更之前的变形缝作法
图3 变更之后的变形缝作法
从施工的可操作性和后期的维修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图纸会审时对变形逢的构造进行了修改,取消了在缝内砌砖,改为花纹钢板盖缝,修改后的设计图见图3。
从大样图示中可见,变形缝处的防水由三道防线构成。
(1)第一道防线: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由于在DR算法中,f和g所定义的迭代序列不是对称的,若交换f和g,则会得到不同形式的算法迭代格式。从而对于问题(2.3)的求解,我们给出4种不同形式的DR迭代算法。
(2)第二道防线:嵌缝的密封膏。
(3)第三道防线:可卸式橡胶止水带。
2 防水处理方式存在的缺陷
2.1 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起主要防水作用的是第一道防水线:嵌入变形缝两侧结构(底板、侧墙、顶板)的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宽度为400 mm)。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因施工计划安排等因素,变形缝两侧的结构施工一般会间隔一段时间,虽然橡胶止水带在正常情况不容易被损坏,但如没有尽快浇筑填塞混凝土,有可能因不可预料的情况造成其外露部位的损坏,而且一旦损坏也无法更换。
本工程就因以下原因造成了局部橡胶止水带的损坏。
(1)车库的4#入口车道在施工道路上,因此只能在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后,才能施工。挖车道土方的挖土机施工时,部分土方落到接口处填埋了变形缝,工人在清理时,由于填埋的土方影响了视线,造成了橡胶止水带损坏。
(2)橡胶止水带在先浇筑混凝土结构一侧拆模时,因工人操作不慎,也造成结构外露部分的损坏。
(3)变形缝两侧混凝土浇完后,在后期其它工序施工时,因保护工作疏忽了,在底板(侧墙、顶板)的变形缝中落入了建渣、混凝土、砂浆等杂物,清理时也造成了外露橡胶止水带的损坏。
外露的橡胶止水带缺损,现场无法修复,生产厂家也无法修补。此处变形缝施工完成后,破损处就成为了防水的薄弱处,一旦地下水位上升,在水压的作用下,地下水即可渗入变形缝内,进而流入室内。
2.2 嵌缝密封膏
2.3 可卸式橡胶止水带
第三道防水线是可卸式橡胶止水带。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成品,用6 mm厚的钢板紧压固定在变形缝混凝土结构面上,如果固定压紧了后止水效果也是不错的。但是,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笔者发现,钢板有轻微的变形,也就造成在固定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凹凸不平,橡胶止水带不能完美贴合在变形缝表面,防水效果打了折扣。
综上,看起来很完善的几道止水防线,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达到理想状态,造成了防水效果大打折扣。本工程有三处变形缝在施工完成后发生了渗水情况。最后通过对多种处理方法进行综合比较后,采取在已完成地面上开槽,从变形缝至集水坑埋设排水管道,将渗漏到变形缝内的水排到集水坑处。以上处理方法虽然最终达到了无水漏到地下室地面的目的,但是这个属于补救措施,费钱费工还在地面留下修补过的痕迹。
3 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通过本工程变形缝的防水构造设计,可看出设计者的本意是堵,在实际施工中,变形缝还是出现了一些渗漏问题,出现问题后的解决方法是引流排水,以最终达到防水的目的。在遇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笔者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1)在施工过程中,变形缝两侧的结构不可避免会有一个时间间隔,能否在先浇筑一段混凝土内预埋铁件,然后在未浇筑的一段橡胶止水带外围安装一块钢板或者其他硬性物体来保护橡胶止水带不被污染和破坏。
(2)对可卸式橡胶止水带部分,由于钢板在加工、运输及安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轻微的变形,会造成局部止水带压贴不严。针对这个情况,可采用硅酮结构胶先将止水带粘贴在混凝土结构面上,再在压贴钢板下设橡胶垫条(宽度同钢板宽,厚度不小于10 mm),这样即使压贴钢板有轻微变形,固定钢板的螺栓拧紧后,也可通过橡胶垫的调节作用,达到橡胶止水带和混凝土的接合面完全紧密,起到完全的防水作用。改进后的作法如图4。
图4 改进后变形缝作法
(3)其它预防措施。如有同类型或相似的地下室变形缝,可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①预先在底板混凝土内埋设从变形缝至集水坑的排水管,并在变形缝附近增设集水坑;
②从施工计划安排上,变形缝两侧的结构施工间隔时间尽量缩短;
③重视变形缝处的半成品保护工作,尽量保证所有防水构造层完好;
④在工人施工过程中,开设专题会,提高工人在该处施工的成品保护意识;
⑤积极和厂家联系,对于材料的技术参数及使用条件要 求要熟悉和掌握,保证材料(橡胶止水带、密封膏、钢板)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达到设计要求。
3 结束语
通过对这个工程变形缝渗漏的处理,笔者体会到防止地下室渗水不光是着眼大面积的防水措施、防水层的施工质量,还更要注重细节处理。现在主流的防水措施是卷材或涂料与防水混凝土相结合,已是很成熟和可靠的工艺了。地下室防水的薄弱环节是在一些特殊部位,如变形缝、后浇带、外墙的水平施工缝,一般出现渗漏情况的也是这些部位。
设计一般也很重视这些部位的防水处理,在施工这些环节必须高度重视的是如何保证设计意图在施工中完全实现,这就要求在施工前充分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合理安排好施工工序,提前制定好保护措施。如果发现设计采用的防水处理措施在具体工程实施时受客观条件影响,施工无法达到其要求,应提前与设计探讨更为可行、完成后质量有保证的防水处理方法,以达到防患于未然,将可能出现的渗水隐患完全避免。如果不管有没有相适应的施工方法来满足设计要求,盲目按图施工,出现问题后再来采取补救措施,总是会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