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社会服务之探索与实践

2012-10-29施艳秀李志群何丽清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12年1期
关键词:染整产学研实训

施艳秀,李志群,何丽清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41)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科技、教育一体化程度愈来愈加深,走有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道路成为高校科技创新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共同需要,如何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和机制,实现校企双方、校地双方的互动互利,从而提升高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新时期摆在高校教育和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1],更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高校为地方进行社会服务平台的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方向,就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此对高职院校实验室如何在技术服务、技能考证、职业培训等产学研合作的社会服务模式进行探索,并介绍了我院在这些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1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现状

1.1 我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履行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而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推动和引导社会发展更是现代大学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职能。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更加重视的是“教学”职能,一直以学历教育为主,所授课程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严重脱节。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还停留在浅层次上。 首先,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导向来说,尚无出台较为详细的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高职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的配套政策。就高职院校内部而言,学校的工作重点主要在人才培养方面,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激励机制也尚未形成,高职院校师生的社会服务工作虽有所开展,但仍只停留在相对被动的局面,基本上是企业上门求助后,才承接一些技术服务项目,而缺乏从行动上主动深入行业,融入社会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服务,因此,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其次,区域技术推广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急需开创。高职院校要善于发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专业优势、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在科学研究的工作定位上,要以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面向地方,开展应用研究,推进技术、方法创新为导向,主动与地方政府、企业联手,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换,在贡献与服务中获得自身的发展。再次,人才培训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严重脱节。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一直以学历教育为主,所授课程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严重脱节。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服务,要在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企事业订单式委托培养、区域内居民文化素质提高等方面有所进展并取得实效。社会服务的组织机构和服务平台不够健全,目前,各高职院校都设有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学院科研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解释、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管理等工作,但还没有成立专门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社会服务部门,未能有效地组织全体教职员工为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出谋划策,客观上造成学校社会服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1]。

1.2 目前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模式

1.2.1 发达国家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经验

在美国,承担高等职业教育任务的主要是遍布全美的社区学院。社区学院不仅面向社区成员提供职业培训,还承担了诸如扫盲、转岗培训等工作,并经常举办社区热点问题的座谈会、研讨会,成为社会成员文化活动的场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社区学院已发展成为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并兼顾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转学业教育等多种职能的所在社区的文化与教育中心。

在德国,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高等专科学校,其著名的“双元制”办学模式,体现了高职院校为相关产业服务的特点。它的课程设置分为院内课程与企业内课程两种形式,且均以应用为标准,形成良好的课程与工作相结合的机制,为企业输送大量优秀高技能人才。

从国外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经验来看,它们都充分利用了自身的特长,而没有 强调通过创造、发明、技术转让等方式服务社会。这其实是从侧面告诉我们,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应扬长避短,搭建自己的平台[2]。

1.2.2 我国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模式

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急需依靠科技进步来推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是离不开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在此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课题,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国际市场对研究成果的考核和评价等,都需要通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共同合作来解决,这一客观需要无疑给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难得的机遇。 高等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产学研一体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直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社会需求激发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的的活力,大力促进高层次人才的涌现,从而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产学研一体化,各大高校均有自己独特的模式,西安交大建立的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和依托高校建立国家大学科技园,有效孵化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 一体化模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有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是: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的“三位一体”模式、校企合作的科技服务模式、对口支援社会服务的“贵州模式”、课程班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和以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的学生社会服务模式等。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模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满足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需求;二是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三是满足周边院校、中西部院校的发展需求。

2 社会服务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2.1 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需求分析

现阶段高职院校(以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社会服务的需求分析见表1。

2.2 社会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社会服务与创收是高职院校必须履行的使命,在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突破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已成为当务之急。针对当前的社会需求,我校近年为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服务做过一些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校是广东省唯一的一所纺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为广东纺织企业的发展服务,是我校应尽的社会责任。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已形成了独特的产学研一体化社会服务模式,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表1 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需求分析

2.2.1 为地方企业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工作

近年来,我校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完成本校学生的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与考证工作之余,还积极面向社会服务,开展以满足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室资源,为社会开展“化工技能考证”服务

我校是佛山市唯一一所具备化工技能考证实验室条件的高职院校,因此,承担广东省考试院佛山考区的高职招生考试中的“化工技能考证”的培训和考证工作。我校有14位教师取得了化工技能考官资格。

2010年7月,受佛山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委托,我校还成功举办了广东省“省长杯”化学检验工大赛佛山赛区选拔赛,参赛的选手是来自佛山5区的各职业院校的大中专学生。

(2)公共课类职业技能考证工作逐步面向社会

为了方便我校6 000多名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证,省考试院在我校设立了“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等考点,近年来,在完成我校学生考证工作的同时,也曾尝试面向佛山市社会各界服务,让社会上有需要考证的到我校考点进行考证,而且这种社会需求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这些公共课的等级证书面向社会开放的局面不难打开。这样,我校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既可以服务本校学生,又能服务社会,并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3)充分利用纺织染整实训中心的资源,服务区域经济

“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但全球纺织产业格局调整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对纺织行业数量型增长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随着我国出口份额的增加,国际竞争更为激烈,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也对产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行业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成为纺织行业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未来五年将是广东纺织工业发展的黄金转折期,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向高技术、多功能、高附加值品牌的转型。产业升级的连带效应是纺织行业对于人才需求结构及素质的变化。从染整行业从业人员来看,职工以农村劳动力为主,技术素质较低,开发设计创新能力弱,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难以适应纺织产业升级对传统印染、后整理技术所提出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校染整实训中心和纺织实训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在服务校内学生的同时,也面向广东各纺织印染行业的广大职工服务,到目前为止,已开设了4期“染色小样工”、“化学检验工”、“纺织品成分分析工”等职业技能中级工的培训与考证工作,均有不少省内纺织、印染企业的员工参加了以上各种类的职业技能中级工的培训与考证,并获得了中级资格证书。随着学院知名度的增大,现在越来越多的纺织印染企业纷纷上门要求学院为他们开设岗前培训和在职从业人员的技术提高培训,并且要求我院开设更多的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证服务。如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现已和我院轻化工程系签订了“关于联办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专科染整技术专业‘溢达班’合作协议”,协议要求:轻化工程系按甲方招聘要求组建不低于40人的大专染整专业班,冠名为“溢达班”,进行为期三年的专业培训。 培训期间甲方每年向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奖、助学金、班级活动经费和教师奖励金,“溢达班”学员在培训期间,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须考取“中级染色小样工”职业资格证。学员毕业后应优先由甲方招聘,甲方招聘完后,方可安排给其他单位招聘。被甲方录取的“溢达班”学员,至少要在溢达公司实习三个月,实习期结束后,学员可以自由选择是否留下。另外,我院曾经专门为全省的印染企业开设“新染料新助剂培训班”和 “染色小样工岗前培训班”等。近来,还有多家企业的“订单式”培养项目正在洽谈中。

2.2.2 把项目教学融入区域经济服务中的产学研合作的技术服务模式

近年来,我校轻化工程系以纺织服装研究所、纺化工程研发中心为平台,凭借着雄厚的师资技术力量和先进实验室条件,与周边纺织印染企业紧密合作,形成了我校独特的社会服务模式——把“项目教学”融入区域经济服务中以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为宗旨的“产学研合作”的技术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方法是:有偿地承接一些企业的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难题攻关和新产品开发等项目,然后由我校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资深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优秀学生组成师生攻关团队,把项目攻关融入到教学中,这样,既能为企业排忧解难,进行技术服务,又能完成项目教学,而且还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用于补充实验经费。而企业也可以节省一笔高额的设备投入费和高技术人才的引进费用,学院实践基地既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服务区域经济,实现校企产学研合作,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现在广东肇庆、高明、中山等地也有多家企业,在与我系合作后深感满意,均纷纷与我系签订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协议。并表示愿意为我们所做的技术服务提供一定的劳务费,这就为我系甚至学院将来开展社会服务开辟了道路。

2.2.3 教师下企业挂职,帮助企业技术攻关

近年来,我校每年均会派出一批高水平高技能型的教师到企业去挂职,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深受企业的欢迎。例如:轻化工程某老师,接受企业邀请,利用暑假,到某企业挂职,帮助解决了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活性炭失去过滤能力”的技术难题,降低了企业的污水处理成本,获得企业的赞誉。2011年上半年,还派出某高级工程师到某纺织企业挂职半年,帮助解决企业污水处理的色度难达标的技术难题,经过努力,这个技术难题得以攻破。而我们的教师也积累了相应的企业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有价值的内容。

3 实验室的社会服务发展规划

借着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实训基地建设这股东风,结合学院“十二五规划”,轻化工程系在新校区实验基地建设规划中加入了更多的社会服务的元素,去年轻化工程系申报的“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染整技术实训基地”获得批准,文件更规定了社会服务的元素,图1为中央财政支持染整技术实训基地规划体系图。

图1的中央财政支持染整技术实训基地规划体系图中所规划建设的实验实训室,除能够保证完成正常的实验实训教学之外,在设备购置方面增加了更多的当今企业常用的或广东多数企业尚不具备的先进生产或科研设备,使新建的实训基地在对社会技术服务方面更上了一个台阶。在新的建设规划中,计划以纺化研发中心为平台,以中央财政支持染整技术实训基地作为社会技术服务基地,组织一支具有丰富的企业生产经验的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另外再组织一支优秀学生团队,由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团队,对外承接有偿的技术服务。染整工艺实训中心可承接染整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研究和生态纺织品的检验检查项目,或为企业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染整材料实训中心可承接新型纺织材料的开发研究、日用化工生活用品的开发研究;染整废水处理中心可承接企业的生产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方面的技术服务。目前,轻化工程系已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这样,即可以服务社会,同时学校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用于购置更先进实验设备,以弥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缺陷。

图1 中央财政支持染整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体系图

4 结 论

我院的实践证明,高职院校的实验室走社会服务的道路是完全可行的,通过社会服务,即能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得到锻炼,学生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等于让学生提前进入了就业通道。学校还能有一定的创收,用于购置更多更先进的设备,更好地为教学和社会服务,而企业即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就得到高端的技术服务,又可以节省一笔高新设备投入费和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费用,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因此,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的社会服务值得大力推广。

[1] 王建华,郑南宁.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J].陕西高等教育论坛(第二辑),2009(6):1-6.

[2] 方华,谢峰.论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平台的构建[J].辽宁教育研究,2006(8): 62-65.

猜你喜欢

染整产学研实训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2023年《染整技术》征订启事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