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地区地震精定位

2012-10-29吴小平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
关键词:龙门山邻区断裂带

吴小平 阮 祥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0041)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中最经典、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对于研究地震活动构造、地球内部结构、震源的几何构造等地震学中的基本问题有重要意义。随着区域地震台网的密度不断提高,记录到同一地震的台站也越来越多,地震定位精度也越来越高。近10年来,尤其是“十五”台网建设后所发生的地震尽管记录质量很高,但数量毕竟有限,这使得有必要对早期记录到的地震进行处理和重新定位。为此,我们收集整了1981—2010年间共计202个测震台站记录到的四川及邻区96 341次地震的P波、S波震相数据,首先利用Hypoinverse-2000进行绝对定位,给出地震的初始位置。考虑四川地区构造背景复杂,盆地地区与高原地区地下结构差异巨大,在模型设置中采用Hypoinverse-2000中多模型规则,即地震所处的不同速度模型区域,根据不同权重分配。分别对四川盆地、高原和比较特殊的龙门山断裂带给定了速度模型,模型采用赵珠等给出的四川东部、西部、龙门山断裂带速度结构。定位后得到61 401个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位置误差在水平向大致集中在1~2 km,垂直向误差大致在5 km以内。结果显示地震分布集呈现出明显的条带状,显示出与断裂带和活动构造的密切关系,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马边地震带及川东南地区地震丛集现象明显。

为改善地震在深度上的分布,绝对定位后,根据其给出地震的初始位置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分别对鲜水河断裂中南段、马边地震带、盐源木里地震带、则木河-小江断裂带等区域的丛集地震重新精确定位。根据不同断裂带具体情况,对其设定相应的计算参数,选择相应的速度结构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总体上四川及邻区地震分布在5~25 km范围内,避免了地震在2.5 km、5 km、10 km 3个深度的不合理集中现象。鲜水河断裂呈NW-SE向展布,还有一条南北向与鲜水河断裂交差并形成“X型”的条带展布,表面该地区断裂构造及应力场状态复杂但对于不同的断裂构造区域,地震深度从鲜水河中段向南段逐渐变深,表面越靠近三大断裂交汇处(即鲜水河断裂,龙门山断裂,安宁河断裂)地震越向深部发展。龙门山南段至马边地震带地震主要集中在5~15 km,在20 km左右深度有一个地震较少的间断层,更深的地震只集中出现在龙门山断裂与荥经-马边断裂交汇的区域。盐源地块内地震活动密集区地震展布与小金河断裂走向一致。此外,地震平面分布体现了盐源弧形构造的特点,除雅江6.0级地震区和小金河断裂地震活动密集区外,其余地区地震均主要分布在10~25 km深度范围内,10 km以上的地震很少。则木河断裂及小江断裂带显示地震延断裂走向从NW向逐渐变为NS向分布,深度剖面显示该区域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8~28 km深度范围内。

图1 四川及邻区采用Hypo2000绝对定位后震中分布图

猜你喜欢

龙门山邻区断裂带
龙门山·卧云台
自动邻区优化技术共享网络中应用研究
龙门山居图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等待白雪的龙门山(外一章)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夏断裂带构造特征新认识
郯庐断裂带及两侧地区强震异常特征分析
近年来龙门山断裂GPS剖面变形与应变积累分析
从中国西南及邻区看亚洲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