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提升”铸辉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十年发展纪实

2012-10-29本刊编辑部

中国军转民 2012年11期
关键词:科工中国航天防务

本刊编辑部

小传: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机电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现有5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58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现有职工12.7万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40%。

导弹武器装备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国防武器装备研发核心能力明显提升,军民融合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三个提升”诠释着航天科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走过的辉煌历程:10年来,航天科工立足自主创新,航天防务装备逐渐实现从单个型号研制到多种类、多平台、体系化发展的跨越,建立起完善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10年来,航天科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立足国家和国防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国防武器装备技术研究,攻克并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数字化导弹工业体系建设,使武器装备的研制周期大大缩短;10年来,航天科工以做强做优中央企业为先导,践行“大防务、大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军工技术成果转化,研发生产的一大批体现先进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水平的高科技产品,为完成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为服务和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为历次国家大型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等作出了突出贡献。

吹响“一、二、三、四”战略进军号角

“十一五”期间,为满足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面对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的局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迫切地意识到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二三四”战略目标这一总体发展思路。

对此,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许达哲解释说,所谓“一二三四”战略目标,即建设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统筹军民两业发展,突出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三大主业,实施军民融合、创新驱动、人才强企、质量制胜四大战略。

建设国际一流。即位居世界前列的航天防务供应商,知名的信息技术系统集成供应商,一流的高科技装备即高端装备供应商。

统筹军民两业。环顾世界,国际大型防务公司大多都是军民兼顾,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与这些国际一流防务公司相比,航天科工找到了自身的差距。为了缩小这个差距,在迈出军民融合发展的脚步时,航天科工将发力点定位在发挥传统防务领域的优势,积极向非传统防务领域拓展,使民用产业经济总量比例不断攀升。

突出三大主业。即突出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业这三大支柱主业。其发展目标分别是,航天防务产业加强体系化规划和体系化核心能力建设,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国家重点工程研制生产任务,同时积极拓展非传统安全军事领域。信息技术产业努力将航天科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信息技术产业系统集成与技术服务一体化方案解决商。装备制造业将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努力将航天科工建设成国内高端装备制造的领军企业。

实施四大战略。即实施军民融合、创新驱动、人才强企、质量制胜四大战略。

目前,航天科工拥有多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一大批企业技术中心、试验室等创新平台。这些创新平台在提高军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军民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航天科工拥有大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并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着力打造一大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科技人才队伍、党员队伍和职工队伍,不断增强企业实力。

“十一五”以来,航天科工一直坚持实施质量制胜战略,基础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随着航天科工参与“科技奥运”、“平安世博”、“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项目的深入人心,以及进军“国土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粮食安全”领域的广泛影响,在“建设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总目标的牵引下,“一二三四”总体发展思路日渐明晰,航天科工正在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稳步迈进。

“大防务、大安全”推开战略转型之门

党的十七大根据我国国情以及世界大格局变化,对发展国防科技工业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明确要求。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航天科工以新的大安全观应对各种新挑战,2007年组建的航天科工新一届党组,在军工行业中创造性的率先提出了“大防务、大安全”理念并付诸实践。航天科工以“大防务、大安全、大融合、大发展”理念潜心发展航天传统防务,并向非传统防务领域积极拓展,铺筑了一条具有航天科工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在这条康庄大道上,航天科工突破传统理念,脱胎换骨,开启了战略转型之门。

2008年,航天科工承担的北京奥运会电子门票系统(RFID)及奥运安保科技系统建设等任务,助力国家成功地举办了美轮美奂的奥运会,为履行“科技奥运”、“平安奥运”庄严承诺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0年,航天科工再担“平安世博”重任。在半年的展期内,安保科技系统借鉴奥运成功经验,针对上海世博会时间长、环境复杂、气候多变、人数众多等特点,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圆满完成保障任务,进一步完善并提升了安保科技系统整体水平。

同年,“大防务、大安全”再次结出了“平安亚运”的硕果。而且,“平安亚运”90%的技术和设备继续长期服务“平安广州”建设,并为深圳大运会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

今年4月底,由航天科工二院所属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抓总的“智慧杭州”建设总体规划项目通过评审,成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一个智慧城市总体规划。7月底,该公司抓总的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项目通过验收。

作为在传统安全领域提供国防武器装备的国家队、主力军,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紧跟形势、适应形势,不仅在传统安全领域继续履行好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防务技术与装备研制生产方面,继续承担起主力军应该承担的责任。

如今,航天科工中标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项目、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合同、遵义城市报警与智能交通管理工程项目……航天科工在安保市场的拓展中正遍地开花,也正在将安保科技系统进一步向“平安城市”、“科技强军”、“国土安全”、“应急反恐”和“应急装备”等领域拓展,全力助推新一代“平安城市”建设。

有数据显示,从2007年起,航天科工民用产业的营业收入历史性地撑起航天科工经济版图的半壁江山。目前,航天科工民用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持续攀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这些,都离不开“大防务、大安全”战略的实施。

自主创新占领科技制高点

作为名符其实的“共和国长子”,航天科工披荆斩棘,创新进取,多次摘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桂冠。

200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航天科工喜获此次唯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最高奖——特等奖,此外,还收获1项一等奖和1项二等奖。中国航天科工自主创新能力再一次得到党和国家的肯定。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盛大阅兵仪式上,航天科工自主创新成果整装亮相。在受阅的30个地面装备方阵和12个空中装备梯队中,航天科工受阅的装备阵容强大,参阅装备车辆总数达112辆,占全部受阅武器装备的1/4。这些涵盖防空、飞航、地地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构筑起我国当前最具实力与水平的导弹防御体系。一枚枚“神剑”,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不断得到提升。

创新融入血液。长期以来,航天科工将“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创新模式和研发路线不断发扬光大:在“探索一代”阶段,密切跟踪当今最新技术发展态势,强化核心竞争力;在“预研一代”阶段,注重先期技术开发、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促进了新项目的国家立项与实施;在“研制一代”阶段,加强对前两个阶段创新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在“生产一代”阶段,强化工艺创新,加速物化技术成果,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为后续创新投入积累资源。

2009年,航天科工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截止去年年初,已建成6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十一五”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均比“十五”增加12倍以上,有效发明专利同比增长20.4倍;去年,专利申请量2748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674件,授权专利1198件,发明专利授权369件,累计有效专利2980件,有效发明专利762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十一五”期间,航天科工研究开发投入近300亿元,近3年的研发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过11%,远高于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的平均水平。

推进国际化经营拓宽发展途径

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国际化经营,航天科工高度重视开展国际业务。

近年来,航天科工国际化发展不断深入,对外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从主要出口单项产品向出口产品体系和成套设备转变,并积极拓展国际工程总承包市场,并已涉及一些国家市政工程、轨道交通、机场建设、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等多个领域。

数据显示,2008年~2011年,航天科工国际化经营收入累计实现42.4亿美元,是2000年~2007年的2.5倍,国际化经营经济规模实现快速提升。2011年,航天科工国际化经营全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4.1亿美元,同比增长63%,发展速度创历史新高。其中,国际化经营收入实现15.5亿美元,同比增长36%。同时,民品对外贸易市场进一步扩大,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国际化资本运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061基地研制生产的新型地空导弹

目前,航天科工已初步建立起以产品出口、合资经营、海外投资等方式为主的外贸业务体系,打开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经营局面。同时,为进一步推进国际化业务发展,航天科工做好顶层设计,着力多个平台的打造。

2011年11月,航天科工将原国际合作部更名为国际业务部,旨在充分利用航天外经外贸业已形成的优势和国际影响力,通过进一步增资扩股和现代化管理,为航天科工国际化经营和国际贸易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2011年12月25日,由航天科工控股的中国华腾工业有限公司成立后,成为航天科工国际化经营的主渠道。在进行“1+N”的国际化经营组织管理平台建设中,第一阶段航天科工打造了包括对外贸易、信息技术、电力装备、专用车、工业基础件、纺织、一般贸易等7个特色平台;第二阶段将打造包括石油装备、应急救援、节能环保装备等3个特色平台。

根据国家“走出去”战略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航天科工组织编制了国际化经营“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国际化经营的发展目标、思路、重点工作与发展举措,全面部署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十二五”期间国际化经营工作。

反舰导弹雷

地空导弹红旗二号

2012年6月5日,航天科工召开国际化经营工作会,发布的航天科工国际化经营发展布局与路线图提出,到2020年,航天科工将成为世界前列的航天防务装备供应商、国际知名的成套装备供应商、重点领域的国际工程承包商、重要战略资源的进口商以及特色产品的全球供应商。

根据勾勒的国际化路线图,航天科工将分三个步骤推进国际化:

2014年~2015年,是完善平台与渠道阶段。

2016年~2020年,则是建设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阶段。

借助于航天科工强大的融资、技术、经营信息等作支撑,航天科工的国际化经营正扬帆远行。

C705导弹武器系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无人装备

负起“共和国长子”顶梁之责

航天科工总经理许达哲表示:坚持以国为重,为国家铸造安全基石,是航天科工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放飞神剑,收获和平”是航天科工对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其社会责任核心理念。作为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军工企业,航天科工是肩负顶梁之责的“共和国长子”,其企业属性决定了必须带头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

从2009年起航天科工开始发布《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全面阐述航天科工肩负的为国家和部队提供高科技武器的神圣责任,以及所承担的国家基础能力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光荣职责,并首次向社会介绍了中国航天科工的八大社会责任。

截至今年一共发布4份。航天科工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不断寻求与利益相关方的有效沟通,并与其一道促进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在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利益相关方沟通机制方面走在了中央企业前列。

《2009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依然坚持把国防武器装备建设作为首要责任。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仪式上,航天科工研制生产的11个导弹型号和多种装备接受检阅,总数约占全部阅兵装备的四分之一,集中展示了国防武器装备建设新的发展成就,扬国威,壮军威,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暴发性心肌炎的成例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16例;15~29岁17例,30~39岁8例,40岁以上10例。治疗:临时起搏器5例,冠脉造影7例,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12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6例,血液净化及连续肾脏替代治疗6例,心肺复苏1例,永久性气管切开术1例。结果:死亡2例,治愈12例,好转19例,其余2例暂观察。

2010年,航天科工的五大体系导弹武器装备和应急救援装备叫响珠海航展;圆满完成了世博会、亚运会安保科技系统总承建任务;在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C919大型客机、高铁建设、地质灾害监测等多项重大科技项目中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在国家和社会危难时刻,航天科工扶危济困,踊跃向西南旱区、玉树地震灾区和甘肃舟曲灾区捐款2600多万元,并荣膺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博爱”奖牌、证书和荣誉奖章。

2011年,航天科工经济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在全球瞩目中为圆满完成“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贡献了聪明才智。

这一年,航天科工进一步完善了具有航天科工特色的社会责任体系,将企业社会责任进一步凝练为:国家安全、持续发展、创新驱动、用户满意、员工成长、诚信守法、低碳环保、回馈社会。在2011年度中央企业优秀社会责任实践案例评选中,中国航天科工的“闪耀航天科技之光,勇担社会平安重任”荣获优秀社会责任案例。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航天科工以航天防务为基业,铸造国家安全基石;以军民融合为抓手,融入国民经济主战场;以航天先进文化为引领,建设和谐活力企业。通过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航天科工忠实履行社会责任,勇担央企顶梁之责,致力于做“国之干城,民之卫士”,无愧于“共和国长子”的光荣称号。

弘扬先进文化铸不朽传奇

航天科工党组认为,航天先进文化是一笔丰厚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发扬光大,既是航天科工的历史责任,又是继承航天事业、完成铸就国家安全基石重任的坚实基础。

2010年8月,许达哲总经理前往四院型号试验队,调研试验队临时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他在党支部主题活动中提出,要让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确保完成型号任务的动力和保证,实现“创先争优,一箭中的”。由此,“创先争优,一箭中的”成为航天科工广大干部职工投身国防、争创一流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也成为航天科工创先争优文化的突出代表。

李源潮同志在听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创先争优汇报后表示:航天科工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就是创先争优。航天科工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确保一箭中的,为保卫祖国安全、人民安康磨砺出更具威力的神剑。

“中国航天科工高度重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注重将其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发挥大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形成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人才队伍!” 2012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航天科工调研作出这样的评价。

这,就是思想和文化的力量。

在航天科工,以“时代先锋”黄纬禄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几十年如一日为国铸剑,在本职岗位上书写传奇;在航天科工,无论是管理者、设计师还是技能人才,都自觉地把国家利益作为拼搏争优的最高目标;在航天科工,许多“80后”、“90后”刚刚加盟型号研制和民品开发,就很快他们就融入团队忘我工作。

航天科工把传承航天先进文化与发扬新时期创先争优精神有机结合,创新载体,成果如雨后春笋:

“科技强军我争先,航天报国我奉献”主题彰显,引导广大员工争当求实的典范、创新的先锋、协同的表率、奉献的楷模;

“科技强警我争先,亚运安保我奉献”承诺兑现,广州亚运会安保技术系统临时党支部面对压力持续奋战,受到党中央表彰;

“二次创业我争先,跨越发展我奉献”决心转为行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艰巨的改革调整任务中挑起大梁。

借助创先争优的东风,航天科工公司将“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等航天人的事迹推向全国,通过媒体将“为国铸剑”、“创新典范”、“民族脊梁”的企业形象树立起来,加大了外部影响力。

“学习先进,崇尚先进,关爱先进,争当先进”,航天科工成为创先争优、培育典型的沃土。

通过解放思想,大力挖掘,中国航天科工将一大批先进典型推树起来,系统内外广泛学习,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增强。其中有“时代先锋”、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黄纬禄,有攻克涡扇发动机关键技术的我国著名冲压发动机专家、“火炬院士”刘兴洲,有身患癌症仍然出色建设完成广州亚运安保技术系统的工程师田培森,有第一时间为青海玉树等地区恢复“生命线”通讯的抗震救灾模范高卫军等等。他们,已成为航天科工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承的领跑者。

创先争优活动期间,记述航天科工创新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章《国之干城,民之卫士》、《放飞神剑,收获和平》与《挺直脊梁,强军富国》等文章相继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播发,航天科工相关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14次。

“放飞神剑,收获和平”。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在读完《放飞神剑,收获和平》一文后致信许达哲总经理,对航天科工“放飞一枚枚神圣之剑、神奇神剑、神勇之剑、神威之剑”高度赞赏,称航天科工无愧为“中国导弹工业的领跑者”。

致力于打造一个中国“大防务、大安全”宏大体系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正在用行动向世人发出“建设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豪迈宣言:“航天科工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抓好和用好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创新驱动、人才强企、质量制胜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二次创业和‘市场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早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 刚当选为十八届中央委员的许达哲对航天科工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科工中国航天防务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〇一所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欧盟推出“史无前例”的防务计划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
扬帆破浪 砥砺前行
——庆祝国防科工局核技术支持中心成立十周年
热烈庆祝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成立57周年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期刊联合征订启事
中法战争对台湾防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