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微格教学的思考

2012-10-28申燕

关键词:微格技能测试

申燕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系,山西 晋中 030600)

对微格教学的思考

申燕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系,山西 晋中 030600)

微格教学是一门以“临床”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未来教学水平的课程,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试图分析一所具体学校的教学技能测试,从学生们表现出的优势与不足中,提出一些改进微格教学的建议,希望能对微格教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具体学校;小学教学技能测试;微格教学

2010年6月份笔者参加了一所专科院校的小学课堂教学技能测试,在测试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优势和不足,在此对其进行讨论和分析,希望能对未来的微格教学有所帮助。

一、学生们表现出的优势

在测试中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方面确实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无论来自于自身的成熟,还是微格教学成功的施教,都会让老师们感到欣慰。优势大致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讲授中思路清晰

这一点在数学课的讲授中最为明显,现举两例来说明。生一:例题50÷[25×(3+5)-150]

一看 ____________ ____①

二划 ________________ ____②

三算 ③

生二:解决工程问题

例题:一工程队修路,原计划修25米,共修8天完成,实际仅用6天修完,问实际上工程队每天修多少米路?

这两例中学生的讲解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运用了图示。图示在此其实是一种数学符号或数学语言,它们使人的思维以一种符号的形式呈现出来,因而有助于人们理解和交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而图示等数学语言的运用,是学生对讲解内容清晰把握的结果和表现。

(二)注意了导入的趣味性

导入的目的之一是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其乐于进行以下的学习。在测试中,大部分学生都动了脑筋,使自己的导入更有趣。这里有两例:

生一:讲解数学中的“循环”概念时,让学生来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循环的现象。学生想到了一天中的24个小时,一年中的春、夏、秋、冬,以及昼夜交替和太阳的东生西落,又想到了小燕子秋天飞往南方,春天又飞回北方的循环,老师还组织大家唱了小燕子之歌,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理性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生二:在讲解“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的定律时,教师准备了一大堆长短不一的纸棒,每根纸棒上都标有自己的长度,然后发给每组学生,让其自由拼接。这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而且在动手活动中,他们将能首先从感性的方面理解定律,减少了接下来理性学习的难度。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测试中,虽然很少看到有学生能将多种教法统一于自己的教学中,但是可以看出学生们普遍动了脑筋,去探索、实践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这里举几个印象较深的例子,它们有的切合文本,有的新颖有趣,有的虽简单,但却适合自己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生一:讲解《乌鸦喝水》时,运用实验的方法,“教师”带来了水瓶和石子,让学生亲眼感受随着小石子不断地投入,瓶中的水在不断上升的现象。

生二:讲授《骄傲的大公鸡》时,运用表演的方法,让学生扮演大公鸡、青蛙、啄木鸟,大白马等角色,来表现大公鸡在与其他小动物的对话中,逐渐受到了教育,改正了自己不足的过程。

生三:教授低年级儿童“倍数”这一概念时,做“击掌”游戏,要求学生听教师击掌数后,再以其倍数来击掌。低年级儿童爱玩好动,这个游戏虽然简单,但却能在课堂上满足儿童活动的需要,同时又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

二、学生们存在的问题

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概括起来有三点:

(一)教学语言技能普遍欠缺

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后者又包含教师的动作、手势和表情。我们都知道,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晕轮效应”,是指一个人给他人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他人就会把这种印象泛化到此人的其他言行之中。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极大地影响着学生或他人对教师本人的第一印象。作为未来小学教师的学生们,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给测试教师或招聘人员或自己的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最关键和首要的因素之一便是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语言技能。而在测试中,大部分学生语言平乏,语调平缓,无渲染力,表情都比较单一,无论所讲课文基调是欢跃还是悲凉,脸上都表现不出任何的喜或悲,甚至有的学生发音不准,普通话中仍夹带着方言。想想看,这样的口头语和体态语如何打动听众,又如何把学生带到文本的境界之中,进而去体会、去思考呢?

(二)不理解各种教学技能及教材内容背后的的含义

测试中,有许多学生对各种教学技能和所讲文章的理解还停留于表面。比如认为导入技能就是如何开头,提问技能就是提几个问题,演示技能就是进行表演等。如一位学生在讲解《乌鸦喝水》时,做了一个小实验,本身这种教学方式的选择很好,用作演示技能的表现也不错,然而她却未理解演示技能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所讲内容。因此,她在往水瓶中投入小石子之前并没有画出原始的刻度,投过几块石子后也没有标出后来水位的高度,就匆匆下了结论:水位变高了。可以说,该实验并未让学生非常明确地观察到瓶子中的水在石子的投放下确实升高了,而只有把这一实验做足、做准了,才能引起儿童“水真的变高了”的惊叹!有了这一惊叹,学生也才会真实地发出“小乌鸦真聪明”的感叹!那么,在这种情感的积淀下,来讨论“小乌鸦为什么这么聪明?”,最后得出结论:因为小乌鸦肯动脑筋。只要我们爱动脑筋,我们也是聪明的小朋友!显然,这样得出的结论将更有力量。测试中的学生显然对演示教学技能和课文终旨的理解都不到位。

(三)教学中的细节处理不当,影响了学生的理解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未来的教育对象是小学儿童,他们不同于初中和高中生,无论在知识储备,心理特征还是在对学习的熟悉程度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要注意传授过程中,知识的准确性、连续性和教法的适切性。在测试中,我所测验的几乎所有试讲数学的学生都没有运用三角板、直尺、圆规等教具,因此画出的线段、直线、圆等图形多不规范。另外,一些学生没有注意到知识的连续性,出现了知识的跨越。如讲解“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的定律时,让学生摆纸棒,增加感性认识,教学方法本身不错,然而她给出的纸棒都在没有说明的情况下做了同比例的放大。儿童没有学过“比例”的知识,因此,在实际中会有儿童弄不清“为什么老师给出的纸棒长度量起来不是老师说的那样的呢?”这虽然是个小问题,但却会影响儿童对以下知识的理解。记得《中国教育报》上曾有一位教师写自己为了让一位学生理解乘法,举生活中的例子问学生:“假如你每天早上吃两个饼,那么你五天共吃了几个饼?”学生一脸茫然。老师询问半天他才说:“老师,我早上不吃饼,我妈让我吃粽子。”老师又改了问题:“那好,假如你每天早上吃两个粽子,那你五天共吃了多少个粽子呢?”学生又是一脸的惊讶,催问下他说:“老师,我早上吃不了两个,我根本不爱吃粽子,所以只吃半个。”[1]这看似是一个笑话,但其实反映了小学儿童,尤其是低、中年级儿童的思维仍是以感性思维为主,他们还没有形成数学思维,因此,知识上一点细小的出入,都会影响他们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授课中应注意讲解的规范性,知识的连续性,选例的适切性等这些小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对微格教学的思考

在教学技能测试中,学生们表现出了一些教学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不足。虽然,这些优势与不足的分析是来自于我们一所具体的学校,但是由于它的真实性和具体性,相信为整个微格教学也会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微格教学中应使学生对各种教学技能的理解不停留于表面

微格教学中每种教学技能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作为授课教师应深究每种技能的独特之处,把握其精髓,并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

现以导入技能和提问技能予以说明。测试中,许多学生将导入技能简单化为“如何开头”,因此,出现了导入味同嚼蜡,无法把学生导入(课堂);或是导入生动有趣,但是没有把学生导入要学的知识中,而是导向了别处;再有就是导入拉拉杂杂,实在看不出与将要讲授的内容有何联系。可见,很多学生认为并没有注意导入的目的性。

另外,也有不少的学生将提问技能简单化为“提几个问题就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提问太“儿科”,设置太随意,问题的启发性和思考空间不够,问题间无相互追加的作用,可以说能提出一个好问题的学生,鲜矣!其实,许多好的问题都是在细节处显身手的。我曾访谈过一位小语教师,他举过一个关于提问的例子,我印象颇深。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讲到父亲两天两夜没合眼在废墟中找儿子,人们都说父亲精神失常了,因为失去了孩子。在此处,一般老师们会设问:你从哪儿可以看出父亲特别执著,特别地坚持不懈?但是,他没有这样直来直去,而是绕了一个圈子,他问:人们都说父亲精神失常了,你认为父亲到底精神失常了没有?为什么?

(二)微格教学中技能的讲授可适当与小学教材、文本的内容相联系,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和体会小学教材内容

要上出一节高质量的课,教师应不仅能熟练应用各项教学技能,还应对所讲知识内容有丰富而细致,甚至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名师王凇舟以其《一夜的工作》而出名。这里,我们先不论课堂上,他是如何娴熟地运用各种教学技能,单就授课的始终皆能营造出一种对周总理热爱之情的气氛,能把在场的学生讲到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就足以让人称道的了。我想,王凇舟老师在讲课的前一天一定做了充分的情感酝酿。[2]

然而,测试中许多学生对教学技能的运用都限于表面,没有体现出对各项技能最终目的的理解,更无法把技能与所讲知识内容本身适切地结合,来彰显文本内容的深意。因此,在今后的微格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着把各种技能的讲授与小学教材的具体内容相结合。而把技能的讲解固着在一个个真实、具体的教材内容上,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来理解和应用这些教学技能。

(三)微格教学中需要渗透一些重要的教育、教学观念

微格教学是一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课堂教学技能的课程,虽然其重点在于各项教学技能的学习,然而却不能仅止于此,把它完全当作一门技术课来对待,而是应在课程中不断渗透一些重要的教育、教学观念,使其具有一定的智慧性。

我们知道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无论在讲台上得表演多么精彩,一定都要与台下的学生真实地互动,否则教学就丧失了其意义,毕竟教学不是教师的表演。因此,师生互动的质量是评价任何课堂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各项教学技能成功地运用,也依赖于良好的师生互动。然而,在实践中学生们设计的师生互动往往几乎形同虚设。所以,测试中尽管有些学生能够较熟练地驾驭一定的教学技能,但是,总让人有“缺一些什么”的感觉,我想,也许是缺了一点智慧的东西,缺了一点神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培养一个高素质的公民,甚至一个栋梁之材,需要用百年的时间和精力。那么,我们用什么来培养呢?当然是优秀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探讨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微格教学作为一种“临床”式的教学模式,正以其独特的真实性,有效性而得到世人的认可。然而,如何将它的独特性真正地落实到每一位未来的教师身上,却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从分析一所具体学校的教学技能测试入手,来思考未来的微格教学,希望能微格教学的研究有所帮助。

[1]中国教育报[N].2008-03.

[2]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07.

猜你喜欢

微格技能测试
幽默大测试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三位一体”微格教学辅助说课的模式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