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文献编目培训工作初探

2012-10-27刘贺夏海燕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8期
关键词:编目文献图书馆

刘贺 夏海燕

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

图书馆文献编目培训工作初探

刘贺 夏海燕

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

文献编目工作一直被图书馆视为重要的信息组织工作,文献编目工作是图书馆业务的基础工作。文献编目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也就是图书馆业务基础工作水平整体上的提高。由此可见,文献编目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对文献编目培训工作提供一些粗浅的看法。

图书馆;文献编目;培训工作

图书馆事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不仅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然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图书馆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图书馆的文献编目工作,一直是图书馆视为重要的信息组织工作,也是图书馆业务基础工作重中之重。因此,建立长期有效的图书馆编目员培训机制,培养和造就具有优秀职业素质与业务素质的编目员队伍,对于图书馆信息组织工作和文献编目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1.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手工编目、在版编目(CIP)、MARC著录、计算机编目、联机编目,到计算机网络控制所有馆藏的漫长阶段。

纵观图书馆编目工作历史,图书馆编目工作按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层次,按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古代时期编目工作、近现代时期编目工作以及信息时代编目工作。按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图书馆编目工作的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较成熟阶段。

文献编目是科学管理文献的主要手段。古代文献,其载体形态由甲骨文、竹木简牍、羊皮书发展到纸质书本,文献的生产方式是手工抄写,文献生产复杂。近现代,随着工业化的兴起,大机器生产需要有文化的产业工人,教育开始普及到平民,图书馆在社会大环境下有了发展,图书馆编目从广义的文献目录工作中分离出来,有了明确的社会分工,并走向专业化。编目对象是图书馆收藏的各类文献,除图书外,还包括期刊、报纸、技术资料、会议论文、非书资料等。目前文献数量飞速发展,文献所记载的内容的日益复杂,文献类型的不断多样化,使文献的管理与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目录工作已不能适应文献的发展要求。当今图书馆编目工作的突出特点是标准化与规范化。自1969 IFLA颁布《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以来,各国先后根据ISBD的编制原则与方法编制或修订本地的著录规则。1964年美国国会图书馆采用MARC格式记录书目数据,从而开创了文献编目的新阶段,使得计算机编目成为了当今编目工作的主要方式。

随着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拓展了文献编目领域的发展空间,拓宽了编目员的视野。计算机技术用于编目不仅建立了丰富的馆藏目录数据库,为图书馆实现全覆盖的自动化管理奠定了基础,而且带给读者的是方便、快捷的检索服务,并促使编目工作走向了社会化发展的道路。虽然文献编目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新的编目技术及编目标准、规则仍在不断创新、完善,网络环境下的编目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

1)、图书馆联合、联机编目工作从大的方面说,降低了图书馆自身原始编目的数量,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书目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而相对于编目员个人来讲,非但没有减轻其劳动,且较之手工编目更加复杂、繁琐。因为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基本保证是需要建立一个统一、规范、标准的书目数据格式,一条高质量书目数据的获得,与编目员对于各项规则细则和标准规范的认知能力及执行力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2)、图书馆编目外包业务是目前文献编目中新兴的一种编目工作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图书馆待编文献的积压状况。而编目员的职能亦逐渐由过去传统的文献编目模式转型为针对编目外包重点开展审校、质量控制和数据库维护工作,编目员对于外包工作的验收、查重、标引、著录等各个环节审校把关的作用愈加凸显,编目功能非但不存在弱化之说,而更应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深化和加强。

有鉴于此,面对文献编目环境的日新月异,对于图书馆编目员来说,其编目岗位技能和职业化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编目岗位培训亟待加强。

2.图书馆编目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图书馆员是全社会终身学习的倡导者,同时也是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根据现代图书馆学的观点,图书馆员培训不但能充实图书馆理论知识,提高图书馆员的岗位知识技能,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能帮助他们掌握新兴学科、新知识、新技术,适应新兴学科、新知识、新技术带来的图书馆功能结构的变化。图书馆文献编目培训工作之所以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图书馆新编目员通过培训可以提高综合素质

每一位即将从事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新员工,都要经过一定的图书馆编目培训之后才能正式上岗工作。长期以来图书馆编目工作岗位培训的特点一直是“以老带新”,在老编目员的带领下,新编目员可以逐渐熟悉文献编目规则、标准,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文献编目工作,掌握图书馆工作岗位所需的各种技能。同时,老编目员勤奋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也是值得新人学习的宝贵财富。

2.2 图书馆老编目员通过图书馆编目培训可以提高竞争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知识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概念越来越模糊,新兴学科、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主题和分类标引难度大大增加。加之近年来编目手段和编目工具也在不断更新,如《中分表》2版及电子版、《中图法》5版的启用,一些老编目员如果不注意学习和提高,便不能充分掌握所编文献和各项编目工具的核心要领,不仅编目技术理论得不到提高,甚至影响书目数据质量,更重要的是会使他们在竞聘岗位或申报职称时缺乏竞争力。

2.3 图书馆编目培训是协调编目组织管理的有效手段

文献编目工作既繁杂又琐碎,“繁杂”主要是指当前我国文献出版数量激增,各出版社由于出版水平参差不齐,所出版信息经常出现不准确、不详细或者模糊不清的现象,致使编目员在具体编目过程中难以判断;“琐碎”主要是指CNMARC格式中字段、子字段设计过多,各种符号、指示符、层次等级和记录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十分复杂。有效的编目培训可以统一编目员思想、强化共识、达成一致,切实提高编目组织管理工作的效能。

3.图书馆编目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图书馆对编目员综合素质培养

图书馆高质量的书目数据的产生,与具体的分编人员素质和对文献内容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关系。文献的著录、分类标引、主题标引等都要由编目员来完成。而书目数据中常出现的著录错误大多是人为造成的。特别是在主题标引上更显出编目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多数高等院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由几个人承担,出现问题不能通过交流得到帮助和解决。因此,编目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书目数据质量起着主要作用。

近年来图书馆正在向复合型图书馆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信息咨询服务等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人员,尤其是图书馆普遍地把工作重心转向服务,图书馆的其他部门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造成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不足。

3.2 图书馆对编目员进行编目理论培养

任何学习过程都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文献编目也不例外。由于文献编目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及艺术性较强的工作,涉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中国机读目录格式(Marc字段)》等规则。例如学习主题标引,学会了各种标引规则不等于就会标引,就像学外语,语法学得很好,可是真正使用外语交流时就感觉没那么容易了,要根据语法来临时组词造句,翻译的词语就可能不够准确流利。因此,笔者认为,在讲解标引规则的同时,应该教会编目员对于出版量大的文献该如何标引,对于出版量较少的文献标引时,如何根据标引规则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图书馆在进行编目理论培训时,最好由编目总校、编目研究员进行现场讲解,接受培训的编目员在学习时,可以随时提出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编目培训老师与接受编目培训的学员,双方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方便编目员正确理解编目理论与编目实践的关系。编目理论培训要从基本概念入手,什么是文献编目,传统编目工作和计算机编工作的要素、流程、组织、对象是什么,编目工作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分类标引、主题标引、文献著录、目录组织的概念及其与文献编目的关系是什么,著录规则的产生与发展是怎样的。我国著录规则的使用情况如何等;著录用标识符及其使用说明;著录信息源、著录格式、著录详简级次、著录用文字等文献著录的基本问题;字段和子字段、字段标识符和子字段标识符、必备字段、选择字段和追加字段;字段与子字段的可重复性和不可重复性等CNMARC格式方面的基本问题;普通图书的组成部分(包括勒口、折口、飘口等概念);题名页、代题名页、版权页的特征;ISBN号的组成及计算方法等常识性知识加入培训内容中;一方面可以提升编目员的专业素养,使其领略学科精髓;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这些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看似简单,却是编目工作的基础。

3.3 图书馆对编目员进行编目实践培养

图书馆理论是在实践中提炼出来,也要经过实践的考验。编目员经过理论学习后,就要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编目员必须要熟悉著录规则、熟悉MARC格式的字段,进行数据著录和数据修改;在编目实践过程中,它不但要求编目员掌握计算机网络环境,同时要求编目员具有组织管理和开发利用书目信息的能力,及时跟踪编目标准的变化及编目发展趋势,适应计算机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图书馆应大力支持编目员参加各种类型业务培训,开展馆内和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编目员的专业水平。同时,还应保持编目员队伍的相对稳定,使图书馆编目工作保持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计算机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文献编目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减轻了图书馆原始编目的工作量,图书馆编目员的工作职能相应也发生了变化。为尽快适应联机编目、联机套录、业务外包等新的信息环境,文献编目方式、标准规范、工作对象等的变化,培养编目员重新确立新的工作理念,适时转换角色以适应未来编目发展的需要迫在眉睫。培训时鼓励他们积极将工作重心向更深层次的专业技术领域转移,如系统维护、特色数据库建设及质量把关、深层次的编目服务以及引导用户开展联网资源检索服务等,而这正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和关键,是促进图书馆学科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前提。

3.4 图书馆对编目员信息素质培养

信息素质是一种综合的基本素质,包括信息意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信息道德素质。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图书馆馆际间采用联合联机编目,书目资源共建、共享,对编目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目员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网络资源与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要有明显的不同,内容丰富且涵盖面广,形式多种多样,信息数量巨大,增长迅速,信息查询方法具有非顺序性、随机性和网状阅览的特点。网络信息资源涵盖范围的广泛性、内容的多样化、信息交流渠道的网络化决定了编目员必须具有敏锐的信息素质。在信息观念上扩大视野,学习网络技术,增强信息道德意识。编目员要有良好的信息阅读能力,信息必须经过阅读才能被利用;要有较宽的知识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学科研究的发展,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编目员要有较强信息检索能力,正确利用检索语言、检索方法等,信息素质是指编目员在传统检索能力的基础上对网络检索工具不断学习和应用的技能。编目员要有精深的信息加工能力,它是人们对所取得的信息进行判断、选择和整理的能力,是指使初选信息有序化、系统化的技能。加工的目的是对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获得真正有效的信息。

图书馆编目员培训工作与其他培训工作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编目员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通过编目理论和编目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法,提高图书馆文献编目业务水平。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图书馆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图书馆的文献编目工作。因此,建立长期有效的图书馆编目员培训机制,培养和造就具有优秀职业素质与业务素质的编目员队伍,对于图书馆信息组织工作和文献编目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1]王忠义.浅论图书馆联机编目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3(1).48~49

[2]吴劲松.浅谈图书馆编目工作质量的管理[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3).45~46

[3]袁黎明.周云锋.杨晓红.探析图书馆编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9~10

[4]秦小燕.传承与变革——试析新环境下面向基层图书馆的编目培训工作[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12).101~103

[5]于婧.对中文编目存在问题的分析[J]. 管理科学,39~40

[6]http://www.cha138.com/ bb.aspx?id=13509889793

[7] 章彦.联机编目环境下人员培训机制之构建[J].海峡科学,54~55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8.123

刘贺,1984年出生 馆员,任职于国家图书馆人事处。

夏海燕,1957年出生 馆员,任职于国家图书馆中文图书采编部。

猜你喜欢

编目文献图书馆
试析图书馆编目的边缘化与编目馆员的转型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问题探讨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契机探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