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在产科DIC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2-10-26付竹筠徐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6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凝血因子产科

付竹筠 徐红

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在产科DIC的应用效果评价

付竹筠 徐红

目的通过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在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前后各抽取产科DIC患者静脉血5 ml,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出、凝血时间(CT、BT),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定量。结果产科DIC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后,PT、CT、BT明显缩短,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定量显著增多。结论产科DIC患者早期及时适量输注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可以有效阻止DIC的继续发展,重建自身的凝血机制,获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为其他治疗措施提供了时机。

单采血小板;冷沉淀凝血因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多种疾病引起的血凝亢进,弥散性微血栓形成,循环和器官功能障碍以及明显出血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产科引起DIC的概率和疾病较多,主要原因是妊娠时母血成高凝和低纤溶状态,构成了促发DIC的基础,胎盘、胎膜及羊水中的促凝因子使凝血活酶的活性增高,一旦出现某些病理情况就会造成这些促凝物质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这就具备了启动凝血系统引发DIC的条件。产科DIC多发生于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和合并症,常见的病症主要有感染性流产、过期流产胎死宫内、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休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等。该病发生在足月分娩者,死亡率高达80%以上[1]。近几年随着成分输血在我市的大力推广,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在产科DIC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市某医院收治的3例DIC产科患者,其中死胎1例,羊水栓塞1例,重度妊高症产后大出血1例。

1.2 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由我站供应,1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其血小板含量≥2.5×1011个;1U冷沉淀凝血因子其纤维蛋白原含量≥75 mg,Ⅷ因子含量≥40IU,冷沉淀凝血因子还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Ⅰ、纤维结合蛋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等。

1.3 输注方法 在DIC诊断明确或发现血液不凝时,立即输注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及冷沉淀凝血因子10U,随后根据病情继续输用至病情稳定。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以便迅速达到1个止血水平。

1.4 实验室检查 输注前后各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出、凝血时间(CT、BT),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定量。

2 结果

产科DIC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出、凝血时间(CT、BT)明显缩短,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定量显著增多。具体见表1。

表1 产科DIC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3 讨论

DIC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以凝血障碍为特征的中间病理过程,因某种因素的影响,引起微循环内广泛性微血栓形成,并由此可发生循环功能和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消耗性凝血,继发纤维蛋白溶解、溶血、渗血、出血及组织坏死等,故又称为消耗性凝血综合征。产科DIC多为急性失血引起,病情发展迅速,高凝期往往不明显即迅速进入消耗性低凝期及纤溶亢进期。消耗性低凝期是补充凝血因子的最佳时机。因此,在DIC诊断明确时或发现血液不凝时应及时足量的补充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尤其是纤维蛋白原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等功能。冷沉淀含有大量的凝血因子Ⅰ、Ⅷ和纤维蛋白原等,这些成分的输入能使体内的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在短期内迅速提高[3]。因凝血因子Ⅰ、Ⅷ均为凝血酶敏感因子,Ⅷ因子是内源凝血途径的加速因子,其含量增加可促进内源凝血系统激活加快。同时血小板糖蛋白IB又是Ⅷ因子高分子量部分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受体,血小板是通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粘附到胶原上[4],因此,输入冷沉淀后具有促进血小板的粘附作用。Ⅰ因子是公共途径上的效应分子,Ⅰ因子含量增高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5]。因此,在实施其他抢救DIC措施的同时,适时输入足量的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能及时补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Ⅰ因子、Ⅷ因子及其他凝血因子,可有效阻止DIC的继续发展,重建凝血机制,获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为其他治疗措施提供了时机。

[1]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7-209.

[2] 王莲芝.冷沉淀用于抢救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国输血杂志,1998,11(1):32.

[3] 孙爱莲.冷沉淀的临床应用.临床输血与检验,2001,3(3):70.

[4] 王华松.口服冷沉淀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病修复的疗效观察.中国输血杂志,2001,14(1):36.

[5] 陈德芝.冷沉淀在食道癌、胃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001,14(2):76.

332000九江市中心血站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凝血因子产科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