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28例临床体会

2012-10-26梁维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0期
关键词:蝶窦鼻甲鼻息肉

梁维红

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28例临床体会

梁维红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鼻窦炎鼻息肉患者5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术后半年未见复发及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治愈17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1%,术后半年有2例复发及1例并发症发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体会

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较常见的疾病,我院自2008年09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56例患者,其中28例是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选自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流脓涕、头昏、头痛等症状,均经过鼻内镜、CT及相关检查确诊,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19~48岁,平均35.5岁,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19.5~49岁,平均36.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及临床症状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治疗组:局部浸润麻醉及鼻黏膜表面麻醉,在鼻内镜下先对鼻道嗅裂部位的息肉组织进行彻底切除,充分暴露侧壁的解剖标志,然后对息肉中的黏膜组织或鼻甲进行切除,最后清除钩突、筛泡等,术中可根据病变情况切开前后筛、蝶窦,扩大上颌窦、额窦或蝶窦开口。下鼻甲肥大者要切除部分下鼻甲,中鼻甲肥大应切除中鼻甲部分外侧缘及下缘组织,术中要尽量减少对鼻黏膜的损害。术后用明胶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24 h后及时清理血痂和鼻腔分泌物。每日用麻黄素滴鼻液+庆大霉素滴鼻,根据病情有效清除囊泡和肉芽,分离粘连及冲洗术腔等,至黏膜完全上皮化。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切除中鼻甲后半部分显露蝶窦口,再切除蝶窦前壁开放蝶窦,由后向前开放后组筛窦和前组筛窦,最后切除鼻囟门扩大上颌窦口。术后上颌窦腔内填塞碘伏纱条,鼻腔内填塞凡士林纱条止血。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2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术后半年未见复发及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治愈17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1%,术后半年有2例复发及1例并发症发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鼻窦炎鼻息肉临床上大多选择择期手术,有文献报道,手术时间越早,鼻黏膜的形态及功能恢复程度高,病史越长,治疗难度越大,手术成功率低[1]。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在鼻内镜引导下行鼻窦炎鼻息肉治疗有如下特点,在内窥镜的直视下,鼻腔内各解剖结构清晰,同时配合手术器械,能准确、彻底清除病灶,避免手术的肓目性,以致损伤周围健康的结构[2]。手术创伤小,能有效改善鼻腔的引流环境,减少术后炎症、粘连、水肿及过度增生。促进黏膜再生及上皮化,恢复鼻黏膜的纤毛清除功能[3]。鼻内镜的手术原则是不损伤鼻腔的正常解剖结构,术后能保留本身的生理功能,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1]高顺华,张庆伟,等.500例鼻内窥镜手术疗效分析.吉林医学,2008,29(21):1850-1852.

[2]陈和平,李春林,樊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15(4):842-843.

[3]李轶.38例内窥镜鼻窦手术临床观察和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8,3(20):288-290.

431900河南省光山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1.3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无脓性分泌物并出现上皮化改变;有效:症状改善,窦腔有少量脓性分泌物,部分黏膜肥厚、水肿或肉芽肿;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腔内有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窦腔有脓性分泌物。

猜你喜欢

蝶窦鼻甲鼻息肉
2种不同中鼻甲成形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蝶窦分隔确定海绵窦段颈内动脉位置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鼻内窥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94例临床效果观察
鼻内镜下经上鼻道—筛窦联合入路蝶窦开放术临床体会
鼻内镜下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30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