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海生:传承雷锋精神的“痴人”

2012-10-26■郝

支部建设 2012年7期
关键词:车棚海生大院

■郝 仁

赵海生:传承雷锋精神的“痴人”

■郝 仁

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五公司坐落于太原市小店区,公司大院门口有一个修自行车的人,名叫赵海生,今年已经54岁了,在这儿为职工家属和附近群众义务修车长达25年之久。4年前他做过直肠癌手术,但痴心不改,仍坚持为民义务修车。

提起赵海生义务修车的事,还得让时间倒流到1984年。那时赵海生是个经济民警,主要负责大院门卫工作。有一天,女工单方兰骑车经过大院门口时,因车子失控而摔倒,满篮子菜撒了一地,鸡蛋全部摔碎。赵海生见状急忙跑过去将她扶起,并关切地问清事情原委。原来这位女工的丈夫在遥远的基层一线施工,她不仅要上班,而且要包办所有家务,还要接送孩子上学,车子坏了好久没顾得上修,在此之前因车闸失灵已经摔过好几次跤。这事对赵海生触动很大,他想,公司绝大多数男职工远在施工一线,大院又远离市区,自行车就是家属们的腿,若是因为自行车的毛病出个交通事故可了不得。那一刻,他脑子里萌生了义务修车的念头。

说干就干,赵海生买了一辆新自行车,拆了装,装了拆。他在装装拆拆中很快弄清了自行车的构造和原理,能动手修车了。他在大院门口摆了个摊子,为大院职工家属和附近居民义务修车。他还从自己并不算多的工资中每月挤出50至100元钱购买配件、修理器具,光打气筒就买过7支。从打气、补胎到换辐条、拧螺丝,尽量做到有求必应,从不怠慢。

每逢“三八”、“雷锋纪念日”、“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节假日,他就打起印有“学雷锋修车点”、“志愿服务修车点”字样的横幅,走上街头为过往群众免费修车。

赵海生的义举影响了周围个体修车摊主的生意,嘲笑、刁难、侮辱一度向他扑面袭来。憨厚朴实的赵海生尽管为此受了很多委屈,但他坚信自己做的事没有错,硬是坚持下来了。时间长了,这些摊主不仅理解并敬佩他难能可贵的精神,有的还加入到他义务修车的公益活动中。

有人参照街上修理摊点的收费标准给赵海生算了一笔账,25年来,他义务为公司职工修车达12万辆次,这还不包括义务为附近居民修车以及节假日上街为过路行人修车,如果合理收费的话,少说也能挣二十多万。然而,25年来,他为职工群众修车不仅分文不取,还贴补进去两千多元。

也许很少有人将能挣二十多万同赵海生家境贫困联系在一起。其实生活中的赵海生相当困难,爱人杨彩萍没有工作,久病在身,2008年做过脑开颅手术,家里有未成年的学生,老人还得靠他赡养。为了省钱多买些修车零件,他已经十几年没有回甘肃老家探过亲了,他甚至曾经将女儿送回老家农村生活。走进他家,便会发现家里几乎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过去统一发放的铁路服是他唯一像样的服装,家里大孩子穿过的衣服小孩子接着穿,连装衣服用的都是当年部队用过的炸药箱。

2005年11月,一贯精神饱满的赵海生感觉浑身乏力没劲,原来他一口气修理四五辆自行车不感觉累,如今修一辆就觉得筋疲力尽。前来修车的职工群众发现他的裤裆被血染得深一块浅一块,便劝他赶紧到医院检查检查,别拖出什么大毛病来。结果一检查,他患了直肠癌,已经到了晚期。就在他去医院做检查的当天上午,倔犟的他还坚持为机关各部室分发了报纸、为两个小学生修好了自行车。

出院后,领导和职工们看他身体虚弱,劝他不要再撑修车摊子了。可是他总想发挥他修车的一技之长。听到人们“少了赵海生,还真是不方便”的议论后,原本不平静的心被激起了更大波澜。重操旧业的他,再度看到大人小孩骑着自己亲手修好的车子办事、上学时,心中充满喜悦。

赵海生做好事由来已久,当年他当铁道兵的时候,听说一个广东籍战友受伤后需要输血,便自告奋勇向组织及医生申明自己身体健康,属O型血,适合献血给战友,并一次就献出200cc。由于当时生活条件差,加之体力消耗大,输血后他在床上躺了好几天。

乐于助人的赵海生,不论对熟人,还是陌生人,见难就帮。有一次,一位家住陕西农村名叫吴庆瑞的残疾青年和身怀六甲的妻子,在公司门前等车回家。突然,吴的妻子出现早产迹象,小两口都不知所措。从街上购买自行车配件回公司的赵海生遇见这一情形,急忙帮吴将妻子送往医院,当时吴身上带的钱不够,赵海生毫不犹豫地拿出准备还债的1000元钱,帮吴办理了住院手续。后来,吴经多方打听,才找到恩人赵海生,专门往公司党委送了一面“党委哺育赵海生,助人为乐活雷锋”的锦旗。

像这样为人排忧解难的事赵海生到底做了多少,单位领导和职工数也数不清。前些年,由于隧道塌方造成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影响,有两名职工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还有一名职工患有先天性轻度精神病,三个人时常不能自理生活。为照顾三位病人的工作生活,组织上将这三名职工全部安排到了赵海生的门卫班。朴实憨厚的赵海生夫妇,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没过多久便承担了照顾这三位病人的担子。为了让病人早日康复,赵海生将周围人们酬谢他的营养品以及家里好吃的东西严格看管起来,全部用于调养病人,并提醒孩子:“你们身体好好的,用不着这些东西,病人最需要。”逢年过节,赵海生夫妇还将三位病人接到家中一块过,与他们一起共享节日的快乐。

病人中有一位自控能力薄弱,经常到处乱跑。赵海生在加强管护的同时,像兄长一样百般开导他不要吸烟、酗酒,不厌其烦为他洗衣、喂饭。过春节时,帮助他备好随身携带的衣物和生活用品,将他送上火车。一次,这位病人跑出去后,一连几天不见人影。赵海生跑遍了附近大街小巷、商店旅馆,后来终于在一个录像厅找到了他,看到他虚弱的模样,赵海生的心如刀绞一般,又是帮他洗脸擦身,又是帮他吃饭喝水,赤诚的爱心在一举一动中闪烁着光芒。

赵海生1956年生,1976年入伍,入伍第二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当过锅炉工、炊事员、车工、饲养员、经济民警、门卫、自行车棚管理员。无论岗位如何变换,他总是恪尽职守、无怨无悔,干得有板有眼、像模像样。1997年,他所在的机关及家属院自行车一度频繁丢失,平静安宁的大院忽然变得恐慌不安起来。为了维护大院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公司将原来的车棚拆迁重建,并将他从门卫上调到新车棚看管车。面对组织的安排,赵海生二话没说,当天就卷起被子搬进了新车棚不足6平米的小平房。为了确保存车安全,他坚持“早5时开门,晚11时30分关门”制度,密切注视进出车棚的每一个人,并将院内每位存车者的面孔和车型,在自己脑子里“备案”。十多年中,他成功抓获数名偷车的不法分子,并在看管车棚的过程中,抓获数名入院的盗窃分子,职工们欣慰地说:“有赵海生看棚护院,我们放心。”

如今,赵海生依然不顾身体的虚弱,每天坚持上班和义务修车,有时还主动帮助绿化、美化、净化环境,孜孜不倦地做着这一桩桩、一件件平凡小事。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平凡小事,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深深地感动着身边的职工群众。

猜你喜欢

车棚海生大院
红色马栏
车棚与大树的对话
“幸福大院”可以有
中国大院故事多
中国大院故事多
杭联热电厂为职工建光伏车棚
杜小同作品
你不知道的事
不“平安”的平安夜
崔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