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拳击力量训练研究进展

2012-10-26苏彦炬吴贻刚

运动 2012年8期
关键词:贡献率发力专项

苏彦炬,吴贻刚,袁 艳

(1.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2.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7)

拳击力量训练研究进展

苏彦炬1,吴贻刚1,袁 艳2

(1.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2.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7)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拳击力量训练相关研究进行认真梳理与深入分析,认为拳击力量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确定拳击专项力量特征、提高专项启动力量是拳击专项力量训练的关键;正确认识拳击力量训练的意义和误区、下肢与躯干环节对拳击击打力量起决定性作用等理念,有助于确定拳击力量训练的方向;新规则变化与技战术发展对拳击快速力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符合拳击专项力量要求的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及相关辅助器械的研发是未来拳击力量训练发展的方向。

拳击;力量训练;专项特征;快速力量

近年来我国拳击运动发展迅速,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两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拳击影响力扩大,科学化训练也越发受到重视。最新相关资料显示,世界拳击先进国家(如古巴、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出现了训练水平越高队员安排的身体训练时间越多的倾向。力量训练是体能训练的重要内容,拳击力量训练的核心是提高打击专项速度力量。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拳击力量训练科学化的保证。提高拳击专项力量并将其转化为专项能力是力量训练的终极目标,确定拳击专项力量特征是力量训练的基础。认识拳击力量训练的意义和误区以及探讨拳击规则、技战术变化对拳击力量素质的新要求有助于确定拳击力量训练方向。对相关研究的分析和总结有益于加深对拳击力量训练理论的认识。

1 拳击力量训练的意义和误区

1.1 力量训练对拳击的意义

在拳击训练理论与实践探索过程中发现,力量训练对拳击具有重要意义。Kelly Cordes的研究认为,拳击力量训练能预防伤病,可以增加无氧能力的储备及某些酶的活性;通过拳击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瘦体重成分比例,有效增加关节的灵活度和灵活性。力量训练作为拳击体能训练的核心,对技战术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从综合角度强调了拳击力量训练的重要意义和训练的必要性。

1.2 拳击力量训练的误区

拳击发展过程中,对力量训练曾经有过很多争议。一些观点认为,进行力量训练会损害肌肉弹性,降低肌肉收缩速度;造成肌肉受限和灵活性的降低;力量训练会导致体重增加;拳击以有氧供能为主,需进行长时间、长距离慢速跑;击打爆发力量主要来源于胸部和手臂等错误认识。上述观点曾经在不同时期影响拳击力量训练的科学化进程。随着拳击运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上述问题也逐渐被相关的理论研究与训练实践所打破和修正。

2 新规则、技战术变化对拳击快速力量训练的要求与影响

2009年拳击规则对得点的判罚要求是清晰、有力、无遮挡。新增的“无遮挡”给进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余拳击临场显示,击倒率大大降低,组合拳的应用比例增加,快速有力的单次和连续出拳能力是进攻取胜的关键。从战术角度分析,增加重拳给对手身体造成更大的冲击和破坏,同样要求运动员快速力量能力的提升,快速力量是拳击运动员高质量出拳的保证。

3 国内拳击力量训练相关研究

3.1 拳击专项力量属性的相关研究

现代拳击运动制胜因素中,提出“以快制胜”“以快为主”“击打有力”。实践要求更快的出拳速度和更大的打击力量,而作为速度和力量基础的快速力量无疑是拳击体能中的核心。胡亦海、于联志利用R型因子分析法对国家队队员素质测试项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主因子的指标涵义和初始因子贡献率数值均反映出速度力量、速度、灵敏是核心素质。从实践层面强调了快速力量在拳击训练中的地位。综上所述,力量训练在拳击训练中非常重要,快速力量占据核心位置。

3.2 拳击力量分类研究

徐国威将拳击的力量分成基本力量、打击力量和承受力量、持久力量4种,拳击攻防所需要的力量不单取决于绝对力量的大小,还需提高运用力量的能力。从现代力量分类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角度分析,无疑基本力量属于一般力量,而打击力量、承受力量、持久力量则属于专项力量的范畴。这种分类方法,涵盖了拳击所需的全部力量要求的范围。魏金平认为,拳击专项力量包括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及力量耐力。其分类体现出拳击力量需求的一般特征,多是从宏观上把握。

3.3 拳击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及负荷安排相关研究

相建华认为,运动员首先提高一般身体素质,抗击打能力;其次发展速度力量、打击力量以及双脚的移动力量。建议安排力量训练安排在技术练习和速度练习之后,耐力练习之前。作者借鉴一般训练的方法,考虑到拳击的项目特征,如动力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及供能特点等,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鲍善军采用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法,筛选出拳击力量训练19种有效的力量训练手段,确定力量耐力、速度力量和最大力量的训练量和强度,并进行了训练实验研究。其方法多为运动实践经验总结,缺乏理支撑,同时对各力量素质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没有作相关论证,略显遗憾。但该研究体现了作者实践经验与科学训练理论的较好结合,对力量训练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亮亮认为确定训练负荷总量时,如果以提高绝对力量增加重拳效果为目的,建议使用1~8RM的重量进行训练,认为深蹲,腿举,腿屈伸、仰卧起坐和箭步蹲适合拳击力量训练,与国外相关文献观点基本相同。任强认为小负荷力量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动作速度,中等负荷强度力量训练不适用于拳击项目。向建华认为快速力量训练以中等强度负荷60%~80%,二者之间存在着很明显的矛盾,且都缺乏实践验证。王建强介绍了利用体操器械、抛接实心球、发展手臂,颈部、躯干、腿部肌肉群的练习手段,掌握重心练习的方法等。向建华总结了动力训练法、定量间歇训练法、动作多变训练法、动作优先训练法和循环训练法。5种训练方法对提高不同的力量素质各有所侧重,对训练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从以往国内研究分析,拳击力量训练理论研究集中在对拳击力量特征的认识、一般力量训练与专项力量的关系、不同身体部位的力量练习、拳击力量训练的负荷确定等方面,大部分来源于实践总结和感性认识,更多从宏观角度分析拳击专项力量特征,负荷确定也缺乏理论支持。上述研究中涉及大量的训练手段,因过于宽泛,且多属于一般力量训练范畴,对于高水平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中的应用略显不足,拳击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较少,相关研究也较为缺乏。

4 国外拳击力量训练理论研究

4.1 比勒关于拳击专项力量特征的研究

德国著名学者比勒对3名世界级拳击、举重、标枪运动员的力量和发力时间进行了对比研究,如图1所示。

表1 不同水平运动员三环节贡献值 %

表2 不同类型运动员三环节贡献值 %

表3 7种拳法的发力特征

研究表明,拳击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打击动作,获得最大力量的时间最短,启动力量起决定作用。三者曲线在到达最大值之前,拳击曲线最陡,最大力值最小,这也反映了拳击力量的专项特点。

从力量-时间曲线的描述可以判断出拳击即时加速度大,才能实现力量的快速发挥,加速时间很短就达到最高,从理论上来推断,拳击力量和速度的增长是同步进行,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越150ms)达到最高。

4.2 不同身体环节对击打力量贡献率的相关研究

V. I. Filimonov和 K. N. koptsev研究认为,运动员击打过程中,手臂、躯干、下肢配合有明确同步性。拳击发力主要包括腿部的蹬伸、躯干的扭转、手臂击打3个部分。该研究探讨和确定不同水平、不同技术类型的拳击运动员身体部分参与击打的贡献率及相互关系。选取120名不同水平运动员分成3组,运动员尽自己所能直线击打头部位置目标,对躯干转矩、单臂速度进行计算,确定3个环节的贡献值。结果显示,随着运动员等级水平提高,下肢对击打效果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且初学者与高水平运动员差异明显。高水平运动员表现出躯干和下肢的贡献率相似,上肢的击打贡献率最小的特征。力量型运动员下肢贡献率最高,技术型和速度型运动员在3各环节贡献率上基本没有差别,3种类型运动员的上肢贡献率基本相同。因此,拳击击打力量来源中,下肢和躯干贡献率占主要部分,高水平运动员上肢贡献率大概在25%左右,全面发展身体力量的同时,下肢力量和躯干力量训练应得到重视,见表1、表2。

《拳击力量训练宝典》同样对3个环节对击打力量的贡献率进行了描述,如表3所示。研究认为,击打发力主要依靠伸膝力量(蹬地),其次是转髋力量,上肢起辅助作用。发力过程中各部位用力有短暂的时间差。伸膝的力量在各种拳法发力中都占有50%以上,在直拳中高达80%。膝关节从弯曲到伸直时的伸膝力量起决定作用。一般来讲,伸膝力量约占全身力量的70%,是人体最重要的借力源。

以上研究的主要问题基本相同,即三环节对击打力量的贡献率,都认为三环节的协调发力形成了拳击最后打击力量,强调下肢对击打效果的贡献值。但在下肢贡献率的数值差异很大,后者过分强调下肢在击打发力中的作用,且明显较前者的结果高出近一倍,自然削弱了上肢和躯干发力的贡献,没有表明研究方法,只是作为一种论断提出,缺乏实验支持。上述研究对全身发力顺序与协调的认识也存在差别,前者认为击打过程中,运动员的手臂、躯干、下肢配合有明确的同步性;后者认为发力过程中各部位用力有短暂的时间差。从已有的拳击运动学分析结果显示,后者表述更为准确。在三环节对击打贡献率问题的分析,对拳击力量训练中确定重点训练身体部位对于拳击力量训练具有战略性意义,能够明确力量训练的重点,在拳击力量训练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5 结论与建议

拳击力量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启动力量为主要特征的快速力量训练是力量训练的核心;正确认识拳击力量训练的意义和误区、不同身体环节对击打力量贡献率、对拳击力量训练具有战略指导作用;适应新规则的变化使拳击力量训练保持灵活的应变能力;训练手段和方法则是拳击力量训练的支撑。

未来研究中,结合运动员打击环节的动力学、运动学相关研究,对于拳击发力特征的微观描述具有重要意义。在明确拳击专项快速力量微观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专项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和选择,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应满足启动力量的要求,并且最大程度结合专项需要。相关专项力量辅助器械的开发,为拳击专项力量训练提供载体,有助于实现从一般力量向专项能力最大效率的转化,提高拳击力量训练的科学化程度。

[ 1 ] 王德新,陈峰.拳击训练周期的合理安排[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

[ 2 ] Reasons to strength train for amateur boxing Kelly Cordes 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Journal Volume 13 Number 5,1991.

[ 3 ] Developing a Strength-Power Program for Amateur Boxing William P, Ebben, CSCS, and Douglas O .Blackard, CSCS, ATC/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February 1997.

[ 4 ] 于联志.我国拳击奥运集训队员运动素质的因子分析与理论解析[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6).

[ 5 ] 胡亦海.我国拳击奥运集训队员运动素质训练监测指标的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

[ 6 ] 徐国威.试论拳击运动力量训练原则[ J ].长春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 7 ] 魏金平.浅谈拳击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安徽体育科技[ J ].2005,26(1).

[ 8 ] In P. V. Komi (eds.) Strength and Power in Sport[M].Oxford∶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1992:326.

[ 9 ] Means of increasing strength of the punch Boks, 1∶41-43, 1983V. I. Filimonov, K. N.koptsev, Z. M. Husyanov, S. S, Nazarov Translated by Dr. Michael Yessis.

[ 10 ] 刘海瑞.上海市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出拳一击打环节生物力学特征分析[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9.

G886

A

1674-151X(2012)04-00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4.001

投稿日期:2012-02-15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资助项目 (09490503400)。

苏彦炬(1974 ~),在读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

吴贻刚(1963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贡献率发力专项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14.8%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