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国家级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以金华市为例
2012-10-26鲍书仙
鲍书仙
(浙江金华市东苑小学,浙江 金华 321000)
实验与调查
中小学国家级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以金华市为例
鲍书仙
(浙江金华市东苑小学,浙江 金华 32100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金华地区8所依托中小学的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行全面的调查,提出有关建议和措施。
金华市;体育俱乐部;中小学;可持续发展
1 前 言
青少年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协调稳步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在许多中学生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减少甚至放弃了体育活动,导致体质不断下降,“胖墩”“麻杆”“近视眼”逐年增多,体育活动仅靠每周3节的体育课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要求,课外体育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解决了青少年体育活动场所问题,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和科学的活动指导,实现了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化、系统化。因此,探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行状况,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浙江省金华地区8所依托中小学的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人员、指导教师、会员和家长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查阅相关国内外相关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对俱乐部管理人员发放问卷20份;对8所学校俱乐部指导教师发放问卷80份,回收64份,有效问卷61份。对俱乐部会员及家长发放问卷,各750份,回收会员问卷646份,回收率为86.13%,有效问卷625份;回收家长问卷592,回收率为78.93%,有效卷567份。
2.2.3 访谈研究法对一线教练及其他相关专家进行访谈。
2.2.4 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软件包和SPSS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金华市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3.1.1 青少年俱乐部布局及规模金华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自2000年创建以来,利用国家、省、市三级体育彩票公益金共创建了8批12所俱乐部,其中,第二批1所,第三批1所,第四批1所,第五批2所,第六批1所,第七批2所,第八批2所,第九批2所。其中,依托中小学校创办的有9所,占75%,依托大学1所,依托体育馆2所。前五批俱乐部已经结束扶持期,进入自我生存、自我发展期。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8所金华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08年共发展个人会员8500人、团体会员0个,平均每个俱乐部有个人会员1062人。最多的有2300人,最少的700人,会员发展情况不太理想,总体规模较小。
3.1.2 青少年俱乐部场地与设施据统计,8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利用体育场地66750平方米,体育馆9个,平均每个俱乐部拥有活动场地8250平方米,体育馆1.125个。但多数俱乐部还没有与其他学校或校外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建立合作关系,无法共享体育资源。
3.1.3青少年俱乐部财务状况从支出看,8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用于劳务支出一年是119.4万元,平均每个俱乐部为17万元/年,占支出中的最大比例,而器材费相对来说显得非常少,平均每个俱乐部只有5.5万元/年。其他开支4.8万。器材费投入少会影响俱乐部的硬件建设,后期主要经费来源为培训费收入这都将不利于俱乐部的发展和运行。
表1 金华市8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指导教师情况统计表
表2 金华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经常性开展的运动项目
3.1.4 青少年俱乐部师资力量(表1)
通过对会员及家长对俱乐部师资的需求调查发现,对教学经验有一定期望。
3.1.5 青少年俱乐部运动项目设置在项目设置的内容上,家长、学生、指导教师的观念都差不多。学生认为俱乐部提供的服务应集中在健身服务、指导服务和比赛服务,目前喜欢的项目集中在篮球、羽毛球和游泳。(表2)
3.2 俱乐部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3.2.1 俱乐部的社会需求当前家长对于子女的身体健康越来越注重,甚至愿意抽出时间来陪子女参加活动以促进其健康发展。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家长、学生和教练都认为参加体育俱乐部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有利于学生锻炼并强健身体。因此,金华家庭支持孩子参加体育俱乐部进行活动的需求,有力地推了动青少年俱乐部的持续发展。
3.2.2 俱乐部的内部运行体制有关调研表明,在实际运行中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存在着定位模糊、偏差等现象。“行政化”管理机构是按照行政体制的模式组建的。因此,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要实现自负盈亏,走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道路,必须要进一步使其管理机构组成合理化,使真正的非营利组织人才参与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
3.2.3 俱乐部的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俱乐部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引进有教学经验、有专长的指导教师和师资再培训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3.2.4 俱乐部的项目设置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项目设置的差异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新的内容要符合社会发展、满足主体需要变化的实际,体现健身性、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各个俱乐部由于场地、器材尤其是活动项目,应该以青少年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核心进行设置,可以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参加俱乐部活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会员都支持和愿意参加俱乐部活动,并认为俱乐部活动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有助于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培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着较好的社会基础,有广泛的需求对象,生存环境优良。
但目前金华市体育俱乐部的开展在全省属于中等水平,且分布还不够均衡,过于集中在城区范围,俱乐部规模较小,发展会员尤其校外会员存在困难,处在逐步萎缩阶段。项目布局不合理,地方特色项目少;大部分俱乐部将生源仅局限于本校学生,生源渠道单一;指导教师人数分布不均,青年教师多,有丰富执教经验的指导教师相当少;有将近半数的指导教师在训练之余没有经常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无法满足会员的更高要求;俱乐部经费基本能满足但来源渠道单一,前期主要是以国家拨款为主,后续主要以培训费收入为主。经费支出结构不太合理,劳务支出比例大,后期建设投入少。
4.2 建 议
4.2.1 优化组织管理模式进一步建立完善俱乐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俱乐部年会、交流制度,以观察学习、互通有无、检查效果、积累经验为目的。通过优良赛队引入赞助机制,并建立会员义务服务制度。
4.2.2 注重师资培养建立一套完整的指导教师培训制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运用聘任制的竞争机制来促进俱乐部人员整体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的提高。优先安排重点项目及新兴体育项目的指导教师到外出学习培训,为其创造深造的机会,适当采用从外面兄弟学校、个人培训部和省市逐步引进、吸纳优秀指导教师人才,以“高目标,高投入,高待遇”的方针,吸引优秀人才。
4.2.3 完善项目布局,发展特色项目
俱乐部的活动项目应该跟学校体育课、活动课、集训项目有所区别,结合学生兴趣以及现实的要求,完善项目布局,重点发展适合地域特色的项目,做强俱乐部特色项目。切不可盲目攀比,片面追求数量上的发展和经济效益。
4.2.4 拓展资金筹集渠道进一步拓展资金筹集渠道,既可以向公益基金会、企业、依托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进行筹集,也可以通过提供服务范围获取收入,还可以与营利组织联盟得到收益,并且还能从间接的免税中获得收入。
4.2.5 优化宣传推广模式俱乐部要有意识利用各种体育竞赛、表演,借助媒体广泛地进行宣传。以挂靠单位为俱乐部的本部,发展周边的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社区为俱乐部的分部(培训、辅导点);也可以与社会上影响大的校外培训班联办,采用场地、人力资源共享的形式,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开展各种活动,解决俱乐部活动时间场地与挂靠单位正常的教学、训练时间、场地冲突的矛盾。
[ 1 ] 朱启贵.可持续发展评估[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 2 ] 洪家云.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12.
[ 3 ] 刘沛.对北京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现状分析与发展模式的研究[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5):98-100.
[ 4 ] 裴立新.广东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3):6-9.
[ 5 ] 蔡端伟.基于价值导向的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6):472-476.
G812.1
A
1674-151X(2012)01-06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1.034
投稿日期:2011-08-26
鲍书仙(1978 ~),小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