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视域下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问题思考

2012-10-25付蓓

人民论坛 2012年26期
关键词:现代化

付蓓

【摘要】西部民族地区是全国民生水平较为低下的地区,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最薄弱的环节。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问题虽然是一个地区性问题,但是,从民生视角解决这一问题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紧迫性。西部地区现代化的实现可以为我国现代化事业创造团结稳定的政治环境,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也是巩固国防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 民生视域 现代化

西部民族地区的界定及其现代化的内涵

当前,学术界对西部民族地区的范围界定,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多数学者认同以行政区划的方式进行划分,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陈栋生的“5省”,把藏、青、新、川、云5省区划为西部地区;著名经济地理学家杨树珍在《中国经济区划研究》一书中,提出“9省”,认为除了上面提到的5省以外,还包括贵、宁、甘、陕4省,共9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张“11省”,其是在楊树珍教授的划分基础上,把桂、内蒙古划入西部地区。另外一种是以自然地理、经济发展和民族分布等因素为划分标准。如著名民族学家、经济学家施正一教授在《民族经济学导论》一书中,指出中国地图上以东经110度为界,左侧各省区皆为西部民族地区;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认为,以最北端的漠河和最南端的腾冲之间的连线为分界线,该线以西为西部地区。

1999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让西部人民群众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但是此政策并没对“西部地区”范围作明确说明。直到2001年8月《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才确定了12个省区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即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1省”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渝”,一共12省市。同时明确规定吉林延边、湖南湘西、湖北恩施三个民族自治州,参照有关西部政策给予照顾。本文探讨的“西部民族地区”,是专指位于西北民族地区、西南民族地区的10省区,具体包括内蒙、宁、甘、青、新、川、藏、黔、桂、滇,其面积比全国民族自治地区略大一些,占全国的2/3,而人口组成以少数民族为主,人口数目只有全国的1/4。由此可见,西部10省区的确是地广人稀的多民族地区,因此,完全可以概括为西部民族地区。

“现代化”一词,老少妇孺皆知,但是真正概括起来却不容易,因为它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反映复杂的人类社会的转化和变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权威解析是:“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在经济、政治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其中经济方面要通过工业化过程,社会方面要有一个现世化过程。”所以,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工业化过程,同时也是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以及文化意识上的“现代化”过程。

要解读现代化在民族地区的内涵,首先必须对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起点作出明确界定。关于这个问题,就目前搜集的资料来看,学术界并没有对此进行较为集中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在大多数有关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论文或专著中,基本都没有明确对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起点问题进行界定,一般把1949年我国现代化的起步等同于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开始。虽然也有个别学者的研究涉及这一问题,但认识并不统一。笔者认为,真正符合现代化内涵的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起点,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启动。改革开放前,尽管西部民族地区的工业建设改变了民族地区单一落后的农业生产局面,促进了原始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提高了民族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但是,如果从现代化的本质含义来认识和解读的话,我们发现,这一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的工业化,还没有能够带动民族地区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的调整与变革。无论是地区产业的协调、产业结构的状况,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都没有产生根本性的与现代化相适应的变革,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总体仍然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之中。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在西部民族地区进行的工业建设还没有能够带动真正意义上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开启,从阶段上说还属于现代化的准备阶段。而西部民族地区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与变革以及人们在生产、生活方式、思维、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正式启动。

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内涵可这样概括,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在科技进步和制度变革的冲击与影响下,社会、经济、文化特别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维观念等方面都发生重大变化、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转变。

民生视域下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的特点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西部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东部沿海地区和内地相比发展差距却日益增大。西部民族地区成为中国民生状况最差的地区,民生问题成为民族矛盾、社会不稳的导火线,也注定了该地区的现代化之路会更加艰难、时间会更长。所以西部民族地区必须正视差距,加快民族地区的民生建设步伐,才能促进本地区现代化进步。总的来说,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西部民族地区相对于全国而言,是一个局部的、区域性的地区,其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都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部分,与我国整体的现代化事业密不可分。但由于其在地理上距离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较远,各个民族又往往聚居于一个较小的地域范围,其历史、经济、社会、文化与沿海和内地相比具有较强的地区性,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性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套用其他地区的办法来解决。

二是西部民族地区地处边疆,不少地方人口密度较小,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比较差,有些地方甚至自然条件还十分恶劣,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与发达地区处在不同的发展起点上,先进地区、经济的中心地区对这些地方的影响力有所减弱。因此,必须采取特殊的政策、特殊的措施来促进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三是由于历史上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相对落后于沿海和内地,而且地区的经济、文化又有较强的地域性,甚至有些局部地区带有很大的闭塞性,其区内发展的内部动能较弱。所以,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从外部给予帮助,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速度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四是在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西部地区群众心理受到的冲击和引起的震荡最大。因为现代化是一个极为深刻的、历史性的转变,任何传统社会在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和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造成从社会到心理的失衡。所以,现代化就必然也是—个社会重新整合的过程。许多少数民族在解放前处于封建社会甚至于奴隶社会阶段,与现代社会现实的发展水准距离大、差异大,由于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又比较急速,各民族的心理特点还存在差异,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对急剧变化的社会表现出无所适从的焦虑。

五是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环境比内地复杂,有相当一部分民族还跨境居住;或者普遍信仰宗教;不同民族还有各自的历史、文化、心理;一地又往往有多个民族交互杂居,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比较复杂,这也会使其的现代化过程出现很多特殊的、复杂的问题。

民生视角下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问题虽然是一个局部的地区性的问题,但是,从民生视角解决这一问题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紧迫性。

首先,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西部的支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多处在祖国的西部边疆,其总人口虽然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不高,但是人口的绝对数非常大,约有一亿。西部广大地区的发展,将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极为广阔的空间,使我国的现代化持续深入地向前发展。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直接影响着全国的现代化建设整体水平。

其次,应当强调和重视的是,我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过程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即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现在,西部民族地区与沿海内地相比较,经济状况、社会发展存在很大差距,甚至有的地方还处于绝对贫困的状况。假如这种差距持续存在,或者进一步加剧,势必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因此,加快改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生状况,缩小各地区之间差距,是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再次,西部民族地区的民生问题、现代化发展问题得到妥善重视,可以为我国现代化事业创造团结稳定的政治环境,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民族平等是国家稳定和现代化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当今世界,由于民族之间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不协调,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民生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从而导致国内战乱甚至国家分裂,使一些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发生中断、出现反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和借鉴。

最后,西部民族地區现代化的顺利推进,是巩固国防的重要因素。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属于跨境民族,他们与周边国家群众的民风民情相近,世代相互通婚共同交往。中国周边国家现代化的步伐也会给我国边疆百姓带来了强烈心理冲击,如果我国的边疆地区不加快发展或者发展滞后,就会成为不安定的重要原因,甚至产生很大的离心力。同时,也会为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颠覆破坏留下可乘之机。

(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学院讲师;本文系2010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立项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信仰视角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10LX206)

猜你喜欢

现代化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定前行
敢立潮头唱大风
中国现代化历程三种道路模式的探索及考点梳理
中西方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
周恩来: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
现代化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