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对英语成绩的影响
2012-10-25杨帆
杨 帆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8)
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对英语成绩的影响
杨 帆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8)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得到了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对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的统计数据,研究了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与英语成绩高低的关系,具体分析了英语课堂环境中各种因素对学生语言学习的不同影响,并且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优化英语课堂环境的具体建议。
大学英语;课堂环境;英语成绩
1 .前言
语言学习是在相应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效果都与之密切相关。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中国没有如汉语那样的自然学习环境,因此英语课堂就是最主要的语言学习环境。在过去35年里,对课堂环境的研究日益引起了研究人员、教师、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视。Fraser(澳大利亚教学环境研究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学校课堂环境的质量对学生学习有重要影响。当学生感知的是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时,相应的学习情况就明显好于消极的课堂环境中的学习情况。Fraster认为课堂环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了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与老师个性和行为相关的教学因素。Fraser,Dorman,Goh and Khine and Khine and Fisher对课堂环境进行了全面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survey,observations,and interviews等方法被用来收集学生、教师感知的课堂环境,这些统计方法的应用,对课堂环境的研究能够包含更多的因素。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得到了大学英语课堂环境数据,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对英语成绩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正式调查对象包括湖南三所大学的498名大学生,其中男性29%,女性71%;文科70%,理科30%;年龄20.57±1.01岁
2.2 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的数据通过采用问卷形式得到。正式问卷的调查内容分为老师的支持、教师创新、机会均等、合作学习、任务取向、同学间的协作、学生的责任7个方面。在题目设计上,采用单项选择题形式,每题有5个选项。为了保证调查问卷设计合理,并且各题能被学生正确地理解,先将设计好的大学外语课堂环境调查问卷,在 50个受试群体中进行试调查,确保学生在语言及调查问题的理解上没有疑惑,然后根据试调查的结果,对各因子进行分析,求得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再修改问卷,在大范围进行全面调查。
2.3 调查过程
在各任课教师的大学英语课上发给学生填写,向学生明确说明这份问卷是研究者作研究之用,与他们的平时成绩没有关系,希望他们填写自己对该课堂真实的感知。研究者在回收问卷时,注明调查班级、人数及对应教师姓名,问卷回收率为 100%,所有施测均为集体施测,当场回收。测试前告诉学生测验过程匿名,结果保密。
2.4 统计方法
首先使用LISREL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然后用SPSS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根据分析出的结果,剔除了问卷中因子数不够的项目和信度效度偏低的项目,使整个量表的信度系数达到了0.957。且各因子中的项目负荷量均介于 0.416 -0.822之间,高于可接受值(0.30),表明所获得的数据可信、有效,完全可以用于本课题的研究分析。
3 .结果
3.1 大学英语课堂环境的现状分析
大学英语的课堂环境现状见表1。总体上大学生在老师支持、教师创新性、学生的责任上的平均得分较低(<3),而在机会均等、合作学习、任务取向、同学间的协作上的平均得分较高(>3)。也就是说,目前英语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们习惯于听从老师的指令,不会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教学手法单一,学生的责任很难得以体现。但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同学间的关系良好,可以进行较好的合作。虽然调查结果还显示,教师能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但这种的“机会均等”也可以理解成为:教师“公平地”忽视每位学生。笔者从事大学英语教学8年,深刻的感受到现阶段外语教学基本以教师为主导,课本内容为中心,课堂上大都以教师讲述学生聆听为主,因此教师对学生单独的知识指导和情感交流的机会较少。显然这是一种低层次的“机会均等”,而非积极性建设意义上的机会均等。
组间差异的 T检验结果表明,文、理科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环境的所有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女学生对课堂环境感知的差异呈现非常一致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男女生对大学课堂环境的感知基本一致,男生感知好的因子女生也有同感。不过女性在合作学习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男性(t=2.23,P<0.05)。作者在课堂上的观察也发现,女生更善于与他人合作,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较高。
表1 课堂环境对英语成绩影响的数据分析结果
3.2 英语成绩与课堂环境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成绩与课堂环境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32~0.44之间,且均达到P<0.01的显著水平,这说明课堂环境的好坏与英语成绩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
表2 英语成绩与课堂环境变量的关系
4.对课堂教学和管理的启示
(1)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表1中学生责任一项数值较低,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典型的 PPP模式。在该模式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既是决定者又是主要执行者。授课材料,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均由教师决定。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也基本是以教师的指令为导向,操练某些讲授过的语言项目。教师决定其操练的方式和时间。由于现今大学英语课堂都是以大班形式进行,学生人数多,因此操练大多是集体形式,有时也可能是双人和小组的形式,老师很少关心和指导个别学生。即使在输出阶段,学生也难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基本还是被动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写出或说出与操练过的语言项目有关的语言形式。总之,教师是 PPP教学模式的核心,在授课和练习环节起主导作用,学生真正参与语言交际的机会不多,也没有机会参与教学的决策过程,导致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都不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感受不到课堂上自己的责任。
为了有效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在授课材料、授课方式上让学生充分参与选择和评估。此外,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法,交际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逐步实现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2)课堂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
表 1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觉得大学英语课堂方式过于单一,缺少创新性。
传统课堂上教师通常采用以下教学方式。首先带学生朗读生词表里的单词,并解释生词的相关用法。然后请学生用生词进行翻译或造句的练习。接着,就是课文的教学,先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或者就课文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然后对课文进行讲解。或逐字逐句的讲解,或按照段落讲解,还有少数教师从篇章结构上进行篇章教学。最后就是课后练习,一般留给学生课后完成,然后在课堂上讲解答案。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会给少数学生课堂展示的机会,但因为班级太大,学生展示和表现的机会都极为有限,其语言运用能力往往得不到指导。讨论时,很多学生积极性不高。
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在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比如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为形象的掌握所学知识,也可以进行小组学习,或者对于有些难度不大的课文采取一些特别的方法,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
(3)教师对学生的支持效果不明显
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时,由于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教学任务重,教师只忙于讲授课文内容,而不能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大部分学生忙于记笔记,根本顾不上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去消化、吸收,这都为课后进一步学习带来了隐患和困难。
教师应该对所教内容进行取舍,不要一味的强调语言的输入量,要更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出。在对课堂任务进行规划时,应充分的考虑任务的难度和完成任务时间的控制。这样才能在最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最有效的语言输入。
(4)进一步深化关于课堂环境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的分析
课堂环境是一个很广泛和开放的概念,关于课堂环境的定义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本文所讨论的课堂环境是指传统课堂环境,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教学手段的出现,课堂环境的定义会变得更为广泛,比如网络教学课堂环境等,而这种新的课堂环境的出现已经对学生的成绩产生了影响。此外,本文所讨论的关于课堂环境的7个因素,也只是从学生对课堂环境知觉的角度出发,考察课堂环境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而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效感,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影响还有待研究。另外,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采用统计上的相关和回归分析考察课堂环境与学生成绩的关系,无法说明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因此,未来可以采用更高级的统计方法,建立课堂环境与学生学习关系的系统模型。
5.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堂环境的优劣对语言习得者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课堂环境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并确保学生的综合发展,应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方式,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构建出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此外还应进一步深化关于课堂环境的研究,不断改进和创新英语教学工作。
[1] Dorman,J. P. (2002) Classroom environm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possibilities. Queensland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8,112-140.
[2] Fraser,B. J. (1994) Research on classroom and school climate. In D. Gabel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 493-541). New York: Macmillan.
[3] 胡伟华.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分析[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4).
[4] 侯秀丽.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调查 [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
[9] 程晓堂,郑敏. 英语学习策略[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
[5] 屈智勇. 国外课堂环境研究的发展概况 [J]. 外国教育研究. 2002,(7).
[6] 谢宝国,龙立荣. 优势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J]. 心理科学. 2006,(4).
[7] 李观仪. 课堂教学决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G642.421
A
1008-7427(2012)04-0127-02
2012-03-01
作者系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