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通腑汤治疗急性期中风临床疗效评价
2012-10-25付颖
付颖
化痰通腑汤治疗急性期中风临床疗效评价
付颖
目的分析探讨化痰通腑汤治疗急性期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2月到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期中风患者9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化痰通腑汤治疗的方法,分别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和平均血肿量大小的变化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平均血肿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腑汤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急性期中风的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和血肿吸收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急性期中风;化痰通腑汤;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2月到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期中风患者98例,男51名,女47例,年龄41~77岁,平均61.3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等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常规治疗的方法,在维持电解质平衡及充分吸氧的基础上,给予含20%甘露醇的200 ml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2次/d,两周为一个疗程,持续两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化痰通腑汤治疗,药物方剂为生大黄10 g、胆南星15 g、芒硝10 g、石决明20 g、菊花10 g、牡丹皮15 g、夏枯草10 g。煎制汤剂100 ml/d,分两次服用,两周为一个疗程,持续两个疗程。
1.3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体征及症状完全消失,并且可以独立生活为显效,体征及症状有所改善,基本可以独立生活为有效;体征及症状未见改善,且尚不能进行独立生活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发现,对照组49例患者中,显效30例,占61.3%;有效11例,占22.4%;无效8例,占16.3%,总有效率83.7%。观察组49例患者中,显效37例,占75.5%;有效9例,占18.4%;无效3例,占6.1%,总有效率93.9%。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分析(例,%)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分析发现,对照组49例患者中,治疗前为(21.78±4.37)分,治疗后为(13.24±3.47)分;观察组49例患者中,治疗前为(21.35±5.34)分,治疗后为(8.09±2.12)分,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比较分析(±s)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比较分析(±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分) 治疗后(分)观察组49 21.78±4.37 13.24±3.47 49 21.35±5.34 8.09±2.12对照组
2.3 两组患者平均血肿量大小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肿量大小的分析发现,对照组49例患者中,治疗前为(44.21±18.46)ml,治疗后为(13.23±4.25)ml;观察组49例患者中,治疗前为(43.67±19.45)ml,治疗后为(3.56±0.26)ml。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血肿量大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血肿量大小明显减少,且在观察组患者中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平均血肿量大小的比较分析(±s)
表3 两组患者平均血肿量大小的比较分析(±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ml) 治疗后(ml)观察组49 43.67±19.45 3.56±0.26对照组49 44.21±18.46 13.23±4.25
3 讨论
急性期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血管血压骤升及组织发生病变导致脑血管破裂引发的出血症状。中医学理论认为,急性期中风是主要包括痰热症和腑气不通两大症状。表现为大便不通或干燥、舌苔黄腻、舌质暗红等,因此解决好痰热腑气不通症状是临床治疗急性期中风的关键和重要手段[2]。
化痰通腑汤中的胆南星有化痰清热的功效、生大黄可通腑化浊,改善胃肠道功能,芒硝可辅助生大黄的降腑气作用,药物方剂之间相互作用,通过及时阻断病势演变、排除毒素,改善人体新陈代谢,调整微循环及毛细管通透性协同改善急性期中风症状。同时可根据病症进行辨证加减治疗,把握分寸、详辨细审、对症下药[3]。
本研究中发现,和对照组相比,采取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痰通腑汤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和血肿吸收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1]邹忆怀.王永炎教授应用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期中风病的经验探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04):68-69.
[2]谭子虎.小承气汤加菖蒲郁金汤治疗急性期中风病.湖北中医杂志,2000,22(12):21-22.
[3]郭昧明.自拟化痰通腑汤治疗急性期中风病.方药应用中国民间疗法,2007,05(04):24-25.
456500河南省林州市中医院
中风病是脑血管病常见病,其急性期由于病情重,发病快等特点,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气虚血瘀、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等症状。风邪是中风病的发病原因,但在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后,风邪减弱,主要表现为痰热等现象[1]。本院对2005年12月到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期中风患者98例中的49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化痰通腑汤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