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山西煤文化

2012-10-25马春生,郭宁虎

支部建设 2012年7期
关键词:煤炭山西文化

聚焦山西煤文化

煤的文化传说与历史记载

一部山西经济与交通的发展历史,也就是一部山西煤炭工业开发的历史。在我省平定县东浮山,曾经建过一座娲皇庙,这是古人为了纪念始祖女娲而建造的。传说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传说这补天用的五彩石,就是用煤冶炼的。虽然娲皇庙现在已被夷为平地,女娲塑像也早已荡然无存,但这个神话说明,我们的祖先很聪明,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懂得利用地下资源,掌握了燃煤冶炼技术。

正月十五垒旺火,也是我省一些地方为了纪念始祖女娲烧煤补天而流传下来的习俗。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时间,我国民间老百姓最大的娱乐性节日。传说正月十五是天官老爷的诞辰,此日庆贺,天官便会赐福于民。于是人们就在此日祭祀,用炭垒成塔状,然后点燃,一方面驱寒冷,一方面把家照得通红,以便吸引天官的注意。传说谁家旺火垒得高大、燃烧得长久,谁家来年就会人丁兴旺、日子红火。

明代著名诗人于谦所写的诗句《咏煤炭》,至今还在民间广为流传,是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必读诗篇: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诗中的“乌金”指的就是煤炭。作者以煤自比,托物言志。赞煤炭为黑色的金子,藏于深山之中,只待人们将其开掘出来即向人间散发阳和之气。煤炭的功能无比,祭祀所用的鼎彝,就是用煤炭熔铸。可见,煤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通,是生产、生活的必须之物。

南宋时期朱弁也曾作五言诗《炕寝》,其中八句就是描写咏诵大同的煤:

西山石为薪,黝色惊射目。

方炽绝可迩,将尽还自续。

飞飞涌元雪,焰焰积红玉。

稍疑雷出地,又似风薄木。

洪洞县广胜寺附近的水神庙明应王殿内的元代壁画《烧水图》,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当时民间采煤、用煤的情景。水神庙是一座风俗性祭祀庙宇,殿内壁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惟一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烧水图》是其中一个章节,反映了我省人民采煤、用煤的生活片段。

我省煤炭不仅蕴藏极其广阔,质量极其优良,历史上煤炭的商品交易也相当活跃。早在明清时期,大同、朔州、宁武一带就出现了以买煤卖煤为生的专业户,俗称“煤牙”。“煤牙”就是煤商,是解放前我国城乡在市场中为买卖煤炭说合交易并从中收取佣金的居间商人。据记载,当时仅在朝廷户部备案的大同“煤牙”就达近百人。“入伙柜”,是大同小煤窑在长期的煤炭生产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生产经营方式,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

在旧中国,我省的煤炭生产充满着血和泪。1897年,《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和英商福公司订立了《请办晋省矿物借款合同》,山西巡抚胡聘之批准了这一出卖矿权的契约。1898年,清政府又通过和英商福公司制定的《山西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地矿产章程》,把山西的制铁权、修筑铁路权也都卖给了英国人。消息传开,立即引起山西爱国人士的反对。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英国福公司放缓了独霸山西矿产的进程。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福公司仗着英国公使的势力,不断胁迫山西地方当局签署开矿凭单,并封闭原有的私人矿窑,山西人民世代赖以生存的采矿业眼看就要被英国独吞。我省人民忍无可忍,奔走相告,纷纷加入到争矿权的运动中。1905年,山西知识界爆发了收回矿权的“保晋运动”。山西大学堂、中学堂的学生先后罢课抗议,留日山西学生争相发出通电、发表声明,支持家乡人民的护矿运动,山西大学堂西斋主事英人李提摩太应福公司的请求,从上海赶来,也说服不了学生,气得抱头痛哭。

1906年,山西新生的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保晋矿务公司”,推举渠本翘为总经理,自筹资金,决定经营煤矿开采事业,与帝国主义侵略者展开斗争。1908年,面对山西人民的护矿斗争怒火,福公司自知难以在山西开矿,被迫和清政府签订了《赎回开矿制铁转运合同》,山西人民终于赢得了收回矿权的胜利。福公司借口延误了开矿、蒙受了损失,向山西人民敲榨了275万两白银赎款,至此山西护矿运动宣告结束。

大同煤矿万人坑,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又一罪证。大同煤矿万人坑位于大同市煤峪口南沟。日军侵占大同期间,疯狂掠夺大同煤炭资源,从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河北等地连抓带骗,找来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到大同煤矿当劳工。矿工在条件极其恶劣的矿井下,每天服苦役十几个小时,在日本法西斯残暴统治下被折磨而死的劳工不计其数。劳工死后被抛尸荒山野岭,形成白骨累累的“万人坑”,仅南沟万人坑死难矿工遗骸即达6万多具。日军占领大同煤矿8年期间,实行“以人换煤”的政策,共掠夺大同煤炭1400万吨,平均每出230吨煤就要死1个人。

山西护矿斗争和大同煤矿万人坑,暴露了帝国主义强盗的贪婪本质,它们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证,也是山西工业特别是采煤工业史上的耻辱。

山西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

天地造物,上苍有灵,山西的煤炭资源极其丰富。山西国土面积15.7万平方千米,含煤面积5.7万平方千米,占近40%。全省119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地下有煤。全省2000米煤炭资源总量6400亿吨,占全国的16%。目前,已累计探明储量2662亿吨,占全国的27%。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

建国以来,山西煤炭工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重点煤矿依靠国家投入,形成了10个大型或较大型的煤炭生产基地。地方煤矿一靠政策,二靠资源优势,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办矿的积极性,在经历了“六五”时期得力于国家为解决能源危机而实行“有水快流”的方针的大发展,“七五”时期以安全为中心的全面整顿,“八五”时期的重点改造以后,步入了“九五”、“十五”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煤炭开发方面实行“强化东部,战略西移”的战略决策,从而确立了以山西为中心的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山西成为新时期以来向全国发达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最便捷的煤炭产地,晋煤在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80%。山西年生产原煤达3.5亿吨,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外调全国26个省、区、市,外调量达2.3亿吨,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总量的80%。供应煤炭出口达1700万吨,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成为山西的主要创汇商品。

目前,山西煤炭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以煤炭开发为主,围绕煤炭及其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发展多种经营,兴办第三产业,煤炭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山西的龙头产业、支柱行业。资产原值占到全省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36.8%,增加值占全省工业部门创造增加值的37%,实现利税占到全省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37.4%。如果算上与煤炭相关联的各项政策性专项基金收入,煤炭工业收入占到全省政府可用财力的50%以上,不仅支援了外省建设,而且加快了兴晋富民的步伐。

建国以后,经过60多年的建设,山西已形成了一支成熟、强大的从事煤炭科研、勘察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的人才队伍。山西地理位置适中,距沿海省份平均400—600公里。拥有9条铁路出省干线,约220个发煤站,年发运能力在2.5亿吨以上。全省有50多个煤焦公路出省口,年出省运力达3500万吨。山西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之一,发展煤炭工业有可靠的动力保障。

煤文化是山西人民的血脉

2011年12月28日,山西文化强省建设大会在太原召开。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第一次以最高的规格召开的关于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大会,它的历史性、全局性、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的热切愿望。再造一个新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民生改善程度和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

山西作为资源型的后发地区,既是矿藏资源大省,又是文化资源大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这一山西特有的发展路径离不开文化发展,建设新山西与建设文化强省有着高度的关联性、相容性和一致性。山西要挖好煤、用好煤、做好煤本身和煤延伸发展的文章,就要大力发展煤文化。

什么是煤文化?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等。任何一个领域和行业,都有文化的存在。人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产生、创造了文化,同时又传承、发展、提升了文化。煤文化应当属于广义文化,是显形文化和隐形文化的结合体。煤炭存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煤文化也应当存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1912年,孙中山一行乘专列赴阳泉考察煤铁资源。孙中山在他著名的《建国方略》中曾阐明他对包括煤炭在内的矿业的重视:“矿业者,为物质文明与经济进步之极大主因也。煤为文明民族之必需品,为近代工业的主要物。”念念不忘构成其“民生主义”基础的铁路煤矿事业,孙中山表示愿意专心从事实业,立志要在十年内修筑20万里铁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我国的煤炭事业有了长足进步,煤炭产量连年提高,重新跃居世界之首,继续其世界领先地位。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的山西,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孙中山视察阳泉时为《铁道》杂志手书的“以平定煤铸太行铁”的题词,至今仍镌刻在阳泉市“天下第一川”公园的纪念碑上。在孙中山眼中,煤炭不仅仅是工业燃料,它和钢铁一样成为重振中华民族雄风的象征。

煤文化,就是以煤为载体的文化。我们通常说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煤文化也同样应当包括这三个层面。在这三个层面里,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制度文化渗透着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人们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认知的结晶。物质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精神是结晶。精神对物质和制度有巨大的反作用。精神能够潜移默化、深入持久地影响人们对煤的保护、生产、加工和利用等行为。

1982年,山西开始筹建中国煤炭博物馆。1989年中国煤炭博物馆隆重开馆。中国煤炭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是全国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中心,是煤炭工业的科普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和宣传教育机构,是崇尚科学和文明的象征。博物馆分东、西两院,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由陈列大厅、中国煤炭科教文交流中心、学术报告厅、办公研究楼和现代科技学院等组成。博物馆基本陈列总体规划为“七馆一井”: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开发技术馆、当代中国煤炭工业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中外交流馆和模拟矿井。现在,对外开放的有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和模拟矿井。另外还新开发了古代壁画馆和煤矿安全教育馆。该馆在全国煤炭工业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行业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山西人似乎有“生在煤中不知煤”的感觉,说起煤并不是头头是道,更不以煤为荣。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曾两次来到山西考察煤炭,每次离开时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上帝太不公平了,把下个世纪的太阳留给了中国山西。”外国人都这样羡慕山西的煤,我们山西人为什么不能把煤作为振兴山西的精神脊梁,大力发展煤文化、发扬煤的精神呢?煤文化理应成为山西人民的精神家园。

大力发展煤文化的路径

一种文化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各个地区的不同物质生产条件决定了其文化发展的内容和方式是不一样的。人不可能影响文化的发展内容,但可以影响文化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进程。煤文化,是山西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西文化的一大优势,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就能抓住山西文化强省的切入点,推动山西文化强省建设。

大力发展煤文化,一是要认真分析山西特点,准确把握煤文化的发展原则。煤炭是我省的主要能源,是我省经济的基础产业,煤文化发展必须体现主流文化,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煤炭行业是特殊行业,既要搞好自身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又要履行社会职能,因此,煤文化发展应体现安全教育职能和社会责任职能。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社会才能安定,经济才能发展。煤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性,应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因此,确定煤文化发展原则,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煤文化作为一种主流文化,要通过尊重人、理解人来凝聚人心;要通过激发人的热情、开发人的潜能,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煤文化,要切合实际,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做到重点突出。煤文化,要形成共识,全员参与,做到内外有机的结合。

大力发展煤文化,二是要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用共同的理想观念、价值观念教育全省人民,凝聚全省人民的思想。要明确思路,形成体系。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拓宽视野,跟上潮流。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标准、高起点发展煤文化。

大力发展煤文化,三是要与转型跨越相结合。转型就是转资源依赖之型,转产业单一之型,转发展方式之型,转体制不相适应之型。发展煤、延伸煤、超越煤需要的是煤文化。转型发展就是要从煤的转型入手,以煤为主要矛盾,破解难题,冲出困境,在转型的基础之上,实现跨越发展。无论是资源转型、产业转型、发展方式转型,还是体制转型,都涉及对煤的深刻认识、理性思考,对煤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对煤精神的弘扬。只有把对煤文化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理解,对煤制度文化的敬仰和遵守,对煤精神的挖掘和弘扬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全社会对煤的热爱、珍惜、保护,才能规范生产煤、科学利用煤、深度加工煤,也才能使全省人民用超前的思维、战略的眼光、高远的境界,推动山西的转型跨越发展。

大力发展煤文化,四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理念文化的核心,是文化精神层。要通过报纸和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立标识、演讲、测试等活动,全面加强理念渗透。要将煤文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传达给广大公众,达到众所周知的效果。大力发展煤文化,不是要过分拔高煤的地位,而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热爱煤、保护煤、珍惜煤、合理高效利用煤的社会认同和精神力量。

文化的特性决定了文化不可能自己发展自己,而是需要人的培育。因此,必须加强煤文化的宣传与建设。煤文化与其他社会文化一样,具有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共行的特点,具有与人们生产、生活永远相伴的普遍规律。煤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不是朝夕之功,更不能靠短期突击,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煤文化作用的发挥,也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和转化的过程,只有大量的煤文化因素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够从观念上实现对煤文化意识的真正认同。塑造或改变一种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发展煤文化也需要全社会、全民的共识,需要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

猜你喜欢

煤炭山西文化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我在山西等你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绿色完全开采不再是梦
山西叹五更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