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角色创新及其心理调试

2012-10-24张玮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5期
关键词:建构新课程课程

张玮

新课程观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次重大的改革更新,长期以来,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力度的加大,对人才需求发生很大的变化,教育观念也要随之更新。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作好心理调试,以应对角色转变而带来的心理压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成为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创造者

学校的课程是动态的、发展的,新课程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结构上强调均衡协调的发展,评价上更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认识到新课程的显著特点及其发展性,它必须随着时代、学生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学校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建构的,新课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积极的对话、积极的互动,才能构建对教师与学生都有意义的课程。课程又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新课程是从原来的教材、知识发展到统整的、建构的课程,它既是联结教师与学生的纽带,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是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桥梁。根据新课程的需要,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将旧有的课程中“繁、难、偏、旧”的知识内容清理出局,把教学内容变得简化和简单,贴近学生生活且易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相应会变得易实施和比较亲切,这种学习体验和学习感受,会使学生学习过程变得愉快,使学校的学习生活变得轻松,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人文环境。因此,教师要从心理上打破对课程的神秘感,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建构、组织、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新课程内容。

二、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路人

新课程中要求教师要改变对学生传统的看法,不要把学生看成是幼稚、无知、听任教师摆布的、被动接纳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独立的自主的人,他对自己的活动有支配的、控制的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它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获得知识;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和尊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有无限的创造潜能,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要相信只要找到因材施教的办法,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天才;学生是完整的人和有个性差异的人,他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教师要还给学生一个完整的世界,要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要丰富学生的生活,解放他们的时间、空间、双手和大脑,让他们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从心理上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放下教师的架子,把学生摆在平等的地位上,不要搞“师道尊严”,不要用自己教师的身份压制学生,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因材施教,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路人。

三、教师要变革学习方式,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学习,远比教给学生大量的、现成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新课程中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直接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题海”战役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既给学生增加了负担,也给师生双方增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发现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学习计划,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終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

总之,在新时期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要从心理上转变认识,树立正确地教育观念,调整好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才能准确地给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和谐的教育环境,最终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猜你喜欢

建构新课程课程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