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秩序与混沌的对立统一:语言学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再解读*

2012-10-24陈劲松

外语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功能主义形式主义语言学

陈劲松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 132012)

秩序与混沌的对立统一:语言学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再解读*

陈劲松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 132012)

语言学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两大流派,在认识论角度上形成对立。文章从语言作为独立存在的本体这个假设出发,借用自然科学最基本的定律,尝试对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进行重新阐释,从而为语言学方法提供一个超越人文主义的更加广阔的科学视角。

秩序和混沌;语言的熵;语言的波粒二象性

This paper strives to approach formalism and functionalism by placing them into the purely scientific domain. In this respect, language is assumed to be an independent ontological being that could be free from our faculty and understood by being treated like any other world experiences. The objective is to re-interpret the incoherence of formalism and functionalism and offer the possibility of unifying them.

1 引言

语言学研究在西方一直与哲学和科学密切相连,前者探讨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后者提供语言研究方法。作为最高的知识体系,哲学的认识论是语言学研究方法的最早源泉,为现代理性主义提供了两大思维方式:先验主义(apriorism) 和经验主义(experientialism)。二者几千年以来一直影响学术界和思想界,成为对立的两大流派。“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①虽然都有唯心和唯物之分,但它们在贯彻各自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原则上是保持一致的,并在这一点上始终保持对立态势”。(陈勇 2003)先验主义和经验主义分别派生出形式主义语言学和功能主义语言学两大对立流派。形式主义认为语言是独立的逻辑体系,可以高度形式化,通过推导方式就可以预测语言的结构和意义;功能语言学则认为语言离不开经验,同时用功能主义代替经验主义,重视归纳,认为语言结构和意义应参照语言所处的环境,而非自主体系。两种认识论在语言学研究上很自然的分成两大流派,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阐释有较大分歧,构成了现代语言学重要的互补学说。因此,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一种新的超越人文和形式逻辑的认识方法,从更开阔的视角理解语言学的二元对立思想,并且建立一种体系,使对立的观念融合,其中一种认识方法就是自然主义的认识论:把语言简化理解成客观经验,用最基本的科学方法进行阐释。

2 语言体系秩序和混沌的本体解读: 科学方法上的尝试

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区别对应于先验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动因在于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判断所产生的差异。如果把语言作为独立的客观经验对待,也就是作为一个抽象但我们感官能够感知到的独特的社会和心理意义上的存在,语言的认识论就可以超远传统意义上人文主义和形式逻辑的理解方式,而转向自然主义,把语言作为自然体系的一个部分,用纯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的方法来理解。自然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是经验主义的代名词,字面上来自希腊语physis,其中一个含义就是指对应于主观世界的客观世界,即自然。自然主义对后世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到16、17世纪时,伽利略等人开创了现代自然科学的复兴,这些巨人大都采用自然主义的哲学观”。( 李侠 2006)自然主义认为,自然是可以独立于我们主观世界的,并且通过感官经验(主要是视觉和听觉)作用于我们的头脑,并形成知识和判断。自然主义代表人物为美国20世纪有影响的哲学家奎因,在其“自然化认识论”(naturalized epistemology)中,奎因主张用本质自然主义代替合作自然主义,把一切现象归为自然现象,并且通过感知得到。也就是事物源于“感官作用, 通过定义环境来认知。” (Gregory 2008:8)

自然主义对待语言的态度应与对待其他自然现象一致。在这一点上,语言也可以作为客观经验存在(比如我们在感知说话者所制造的话语时),并且通过感官(如听觉系统)理解和判断。所有这一切需要实证主义方法的介入,包括观察、实验和统计等经验主义过程。语言作为客观经验应该使用纯粹的科学方法来解读。语言不仅是纯粹的符合形式逻辑的规则体系,也是适应生态环境的可变系统,可兼用物理学意义上的秩序(order)和混沌(chaos)描述,并且具有热力学意义上熵(entropy)的过程。在文章的语境下语言的科学过程建立在如下假设:自然语言除了作为心智产品和交流工具之外,同时也可以作为自主的知识体系存在。既然是自主的知识体系,就应该分享人类知识体系的共同特征,受制于核心的“自然法则”②(law of nature)。在这个层面上,也就是说语言的本体更适合通过科学思维方法进行认识,原因是科学方法本身就是把语言放在更大的知识体系当中,而不是仅限于人文学科。在这一点上,人类的所有知识都可以理解为自然知识,或者说人文知识也具备自然属性,当然也包括语言知识。语言除了作为思辨和认识的工具之外,也可以是客观经验的一个部分,是观察和实验的对象。语言不仅可以提供科学的概念和标准,本身也可以用这些参数来衡量界定。既然语言是本体存在,就应是经验式的,而不仅仅是纯理性的批判工具。语言的本体存在实际上回答语言是什么,“语言学在这个意义上就是追问语言拥有什么样的存在方式和本质”。(叶起昌 2011)答案就是语言是客观存在方式,兼有自然属性,可以用物理学对待世界的方式来理解。

2.1 语言:世界层次性的一面镜子

语言作为心智产品和交际工具,充分映射了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知识和信仰。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参照认知语言学观点,即语言是经验式的,和所反映的世界之间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语言是由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所构建,同时反过来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人类知识系统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套丰富的思想体系,形成了高度分工的专业学科,包括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等。除了知识体系所涉及到的应用方面之外,这些领域更多体现的是人的信仰,反映人们的认知习惯,通过知识体系展示。归纳起来,文章认为现代认识论无外乎映射了五个世界的知识和信仰。它们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世界、化学世界、生物世界、社会世界和意识世界。这五个世界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联系,存在一个热力学意义上的熵从低到高持续增大的过程。换句话说,物理世界最趋向秩序,意识世界最趋向混沌。所以语言在体现世界层次方面也存在很大程度上从秩序到混沌的一个过程,也就是熵的过程,而这种过程与语言本身的特性保持一致。

2.2 语言的熵

根据上文所述,语言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的定律。套用热力学术语,文章提出“语言的熵”(linguistic entropy)的概念,定义为“语言体系逼近秩序的程度”。语言的熵充分解释了秩序和混沌的互补性,暗示语言是一个不确定的自主体系,存在从规则到不规则的相互转换。此假设揭示语言的秩序和混沌是一个程度上相互不断逼近的过程,语言结构趋向简化而意义趋向多样性。

语言学意义上的熵与物理学中的熵相比较,其存在方式相对复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前者是对后者的反映。因此其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言和世界的关系。通常来说确定或不确定的程度与对应的世界有关。从语义学意义上来说,语言可以折射三个世界:现实世界、可能世界、想象世界。三分法构成了主观的知识和信念,而上面对应的五分法构成了本体上客观世界的五种可能性。因此后者可以通过前者的体现组成有限的可能性,从而使语言形成特有的秩序和混沌构成的体系。

语言体系的存在受制于最基本的自然法则,也就是决定上文所提到的约束五个层次的基本定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人类的语言可以被认为是整个世界存在方式的一个部分,其产生的动因就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且这种适应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过程,而不是出自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意愿选择。

3 科学框架下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再解读

语言的本体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差别,了解双方在反映语言的属性和使用方面的互补性,以及它们所反映出的客观世界以及主观世界的规律性。换句话说,也就是形式主义所映射的是自然语言系统的秩序特性,而功能主义看到的是语言的混沌属性。自然语言中秩序和混沌属性反映了主观知识和客观世界的本体特征,构成了哲学和科学意义上的知识、信仰和判断的来源。在这一点上,文章假设语言是一个由秩序和混沌所组成的既对立又合作的体系,任何自然语言都是两种力量形成合力的结果。参见下图1:

图1自然语言=秩序+混沌

图1中矢量箭头分别代表秩序和混沌。它们是语言体系中的两股潜势,以竞争的方式决定语言结构和意义,构成了我们所使用的自然语言(natural language),这也是人类语言区别于人工语言(artificial language)如计算机语言的本质原因。现实存在的活的语言既不完全是可以被描述的理想化体系,也不是不确定的随机系统,而是两股力量竞争和妥协的结果。混沌还是秩序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个梯度(scaling)问题,什么时候规则,什么时候不规则,完全取决于语言作为客观存在的经验过程。

3.1 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的渊源和内涵

形式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传统文法,在模仿希腊文和拉丁文基础之上对语言结构进行描述。其方法为简化法(reductive method),是把语言作为理想化的结构来对待。形式主义身受西方先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影响,在前者意义上语言知识是内在的,形式是语言核心特征,具有简约和明晰的特性,而在后者意义上,语言知识可以通过逻辑推理获得。形式主义身受古希腊完美主义影响,认为语言在形式上是自主并且完善的,语法结构具有普遍性和归纳性。50年代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言学仍然继承了形式主义这个脉络,只不过是从关注语言行为转到语言发生的机制。生成学派继续采用形式逻辑的研究方法,但与传统句法不同的是,转换生成学派用“短语结构”(phrase structure)代替“句子”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不论是结构主义还是生成主义,都毫无例外地把语言作为孤立的体系进行形式化的分析,因此是脱离经验(语境和文化)的。

与形式主义相对应的功能主义身受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影响,强调文化的作用。从认识论角度,功能主义是经验主义在语言学中的表达式,同时也接受了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但更注重归纳而不是演绎。他们认为语言是活的并且是有机的,与语言发生的环境密切相连,因此是经验式的。从语言学角度,功能主义继承了分析哲学的精髓,强调逻辑实证方法,也就是语言不仅能被推导,更重要的是能在现实中得到验证。功能主义作为一个广义范畴等同于实证语言学,即把普通人实际所使用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并在统计筛选后得出结论;而狭义上的功能主义主要指弗斯-韩礼德体系。语言被解释为互动的人际交汇系统,所以语言结构是可变的,变化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的人际需要。“通常来说,话语行为更加准确地说是人际互动:也就是一种交换,意味着给予等同于接受,接受等同于给予”。(Halliday 1985: 68) 韩礼德的表述暗示语言是人际系统,是“人择过程”(artificial selection)。功能主义假设语言是人类交际经验的反映,是服务各种人际功能的工具,伴随着个体融入社会和文化的需要而产生,因此语言是可变的和可适应的(对应语境)。

作为对立的两大认识流派,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在对语言的知识和判断上存在较大分歧。第一是语言知识的来源,形式主义强调语言知识可以独立存在,尤其是心智主义(如乔姆斯基学派)认为语言知识是内省的,不言自明的。“例如,我们可以这样想,有这样一个语言器官,它是我们头脑当中的一个部分,可以生成接受客观经验的语言知识”。 (Chomsky 2001: 4)而功能主义恰恰相反,认为语言知识来源于经验,了解语言必须了解其生成的环境。第二在研究方法上不同,前者强调形式化,认为语言是简化的规则系统;而后者认为不能简化,因为语言是可变系统,只能依据现实语言进行归纳。两者的对立是传统的逻辑二元论(adignorantium)在语言学中的体现,因为都强调语言的区别,而没有注意到语言是一个连贯的对立体系,语言形式与功能作为秩序和混沌的表达方式共同决定语言的产生和使用。

3.2 形式与功能:语言的波粒二象性

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的对立也就是认为形式与功能不能兼容,但事实上两者不仅能兼容,而且只有同时存在才能构成自然语言。实际上,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对应近代物理学意义上的两种思维方式:原子思维和量子思维,统称波粒二象性(particle-wave duality)。原子思维(atomism)用粒子作比喻,认为物质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粒子具有独立存在的离散性(discrete);量子思维(quantum)比喻物质是一个整体,像波一样具有连续性(continuous)和扩散性(diffusible)。

形式主义是典型的原子思维方式,不论是结构主义还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毫无例外地用粒子概念描述语言结构。最典型的语言结构理论毫无疑问来自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顾名思义认为语言是由“结构”组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索绪尔思想。结构主义倾向认为自然语言应是一套符合逻辑的线性序列和有层次的上下位关系的系统,具有简化和可推导的特性。语言是规则的逻辑序列并且表达上下位层次关系,也就是索绪尔所提到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言的原子特性基于因果论(causality),受制于牛顿科学意义上的决定论(determinism):语言的使用可以被推导和归纳,同时可以进一步演绎,这也是任何语言中语法存在的基础。原子思维以传统结构主义语言学为代表,主张语言的结构特性。完整的语言单位为句子,像化学结构一样进行成分分析(componential analysis),大的单位包涵小的单位,最小可以切分到音素,并且每一个语言层次结构都受相应的规则制约。

功能主义为量子思维方式,指语言的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的方面,所代表的语言学认识论主要体现在以社会和文化为本的各种语言学流派中。在这个意义上,语言的意义是连续和扩散的结果,也就是语言不是自主体系,而应与其存在的世界发生联系。连续的语言意义构成上下文(co-text),组成超越句子的文本如篇章或话语;而语言的扩散性使语言结构与语境③发生联系,也就是意义在语境中扩散传播。语言的连续性和扩散性导致意义的不确定性,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为了适应语境而导致的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基于相同述题结构的不同语用措辞是为了意义在语义场中更好地扩散。

语言的波粒二象性从纯自然的角度很好地理解了语言的产生和使用,描述了语言作为知识体系存在对立性的动因。二象性从自然科学角度解释了形式与功能存在,并且从热力学角度解释了二者可以兼容的原因,说明了自然语言是由形式与功能构成的动态体系,二者以竞争的方式决定现实语言。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如图2:

图2自然语言=形式+功能

4 结束语

自然语言的秩序和混沌属性是语言作为客观经验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具有哲学和科学的双向意义。在哲学上,语言的自然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认识方法,强化了经验主义的重要性;而在科学上,我们可以从本体出发,掌握客观语言世界的自然属性。语言的秩序和混沌属性是自然语言作为独立的客观存在所表现的运作方式,是作为观察者,也就是语言使用者所观察的结果,可以作为语言知识的信仰,知识和判断依据存在。秩序和混沌两大属性解释了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理,反映的是语言体系的本体特征,因此应成为语言哲学认识论的重要概念。该假设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人类既是语言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也是语言的观察者和实验者。因此语言作为本体并不能完全独立于我们的心智、社会和文化,而应和这些因素密切相连,构成了独特的社会和心理意义上的经验过程。

注释

①陈勇所提到理性主义即先验主义的其中一个版本。

②在文章意义上,主要指现代物理学意义上的原子理论和量子理论以及达尔文的环境适应论。

③在文章的话语环境下,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除了语用学所强调的微观意义上的话语环境之外,也包括宏观上的语言所依赖的文化环境。

陈劲松. 语言哲学的认识论基础-语言学形式与功能“大统一”方法论初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2010(1)

陈 勇. 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争-关于西方语言学研究中的认识论[J]. 外语学刊, 2003(3)

李 侠. 历史视野中自然主义与自然化认识论的演化与嬗变[J]. 学海, 2006(2)

叶起昌. 索绪尔与海德格尔语言观-本体论层面比较[J]. 外语学刊, 2011(1)

Chomsky, Noam.KnowledgeofLanguage:ItsNature,Origin&Use[M]. Pek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2001.

Gregory, Paul A.Quine’sNaturalism[M]. New York: Contim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8.

Halliday, 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Quine, Willard.,OntologicalRelativity&OtherEssay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9.

ARe-interpretationofFormalismandFunctionalismfromPhilosophicalandScientificPerspectives

Chen Jing-song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Jilin 132012, China)

order and chaos; linguistic entropy;particle-wave duality of language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形式+功能:语言学‘统一’理论模型构建”(吉教科文合字[2007]第140号)的阶段性成果。

B089

A

1000-0100(2012)02-0019-4

2011-06-21

【责任编辑薛恩奎】

猜你喜欢

功能主义形式主义语言学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ader and Translator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美国功能主义传播观的继承与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