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旅游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2012-10-24王瑾
王 瑾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旅游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王 瑾
一、中职院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旅游基础课程基本情况
旅游基础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全部典型职业活动整合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够了解旅游业的知识,具有依据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的意识以及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旅游基础课程分为初识旅游—报团旅游—感受旅游—自助旅游—服务旅游五个相互递进的学习单元。旅游基础课程更加突出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求教师改变以往课堂讲授为主的理论灌输,要突破理论课的枯燥乏味和纸上谈兵。
二、中职学生的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虽然入校后都有固定的专业方向,比如我校2010级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今后要从事的专业没有认识或是不感兴趣,在学生中立志要从事本专业的人数不到1/3。没有专业目标就很难让学生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普遍问题,如知识层次低、学习能力欠缺、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厌学情绪突出等,使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不感兴趣。但在智商和情商方面,中职学生并不明显低于正规高校的学生,好动、思维敏捷、乐于表现、交往能力较强是他们的优势。如何把握中职生的学习能力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素质,是值得专业教师思考的问题。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简介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旅游基础—第一单元《初识旅游》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我校中职生的现状和2009级课改班的实验成果,笔者在给2010级学生授课时,更多地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习目标明确,适合中职生特点,使教与学生动有趣、易于接受。下面以旅游基础课程第一单元《初识旅游》为例,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本课中的实施。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通常分四个步骤: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
1.提出任务,搭建平台
在提出任务阶段,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用“一次不完美的旅游活动”案例来导入。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自然真实地引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加深对任务的理解,明确完成任务所包含的学习目标。教师根据导入的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如:什么是旅游?你旅游过吗?旅游者在刚才的旅游活动中有哪些失败之处?通过提问,鼓励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各抒己见,也使其对正确答案有所期待。
接下来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原则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将有旅游经历的学生分布到不同小组,取长补短,合作学习。
然后教师便以任务书的形式提出具体的单元任务—设计初次旅游活动的方案。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任务呢?第一,本单元是旅游基础课程的开篇单元,如何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十分关键。让学生通过学习参考资料、查阅收集资料、完成个人和小组的工作页,进而亲自为自己定制一份旅游活动方案,应是一项学生乐于接受的任务。完成任务过程中将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旅游给人带来的满足,适合中职学生的性格年龄等特点。第二,完成这个任务看似轻松,但要想做好,学生则需要根据教师对任务的细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学习,这个学习是要求学生紧密围绕细化任务来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对旅游活动的要素和体系构成有一框架性了解,掌握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关系的相关知识。从而使自己的旅游活动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更加贴近实际。
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授课,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通过案例导入,生动而贴近实际;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不断思考和回答,使课堂变得气氛活跃,避免了理论课的枯燥乏味。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直观性和课堂效率;当教师提出单元任务—“设计初次旅游的活动方案”时(见表1),学生会对这个任务充满期待,个个跃跃欲试。
表1 《初识旅游》任务书
2.分析任务,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初步规划旅游方案
任务提出后,教师应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必要引导、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参考资料、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学习和掌握必备知识,完成细化任务—个人工作页(见表2)。工作页的完成目的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变传统的理论灌输为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学生掌握了旅游活动中必要的基础专业知识后,便进入到下一个任务:确定初次旅游的目的地。教师发放小组工作页(见表3),组员对小组工作页内容进行分析并明确具体任务分工。工作页以具体的任务展示在组员面前,每组的组长都会将任务落实到人,每个组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分派的任务需要怎样展开准备,教师要对分工给予适当指导。分析任务阶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沟通、表达自己的意见;锻炼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表2 《初识旅游》个人工作页
表3 《初识旅游》小组工作页
3.完成任务,制定出行和游览线路,完成并完善活动方案
完成任务阶段可细化为两个步骤。首先,组内初步制定出行和旅游线路。这需要教师根据前面的工作成果,指导学生进一步完成旅游活动的方案。并且教师会适时提出一些突发事件,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然后,组间学习交流,完善本组工作页。学生个人查阅相关法律,教师指导学生在活动方案的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生归纳总结,组间相互交流,最终完成初次旅游的活动方案。本阶段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初次旅游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对旅游业的初步认识,并使学生初步具备法律意识。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4.总结评价,检查和评价方案
根据前面的工作成果,各组选出代表汇报本组设计的初识旅游活动方案。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通过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综合给出每个学生在本单元中的学习成绩(见表4)。
表4 《初识旅游》学习单元考核标准
灵活科学的任务评价是奖励学生探索创新的催化剂。评价原则应是激励为主,注重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任务是教学中的载体,完成任务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完成任务,驱动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评价以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是否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为标准。同时评价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的奇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激励学生的兴奋点和成就感。使整个评价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要改变过去由教师为评价主体的一元化现象。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进行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做法,只有当小组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时,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五、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合中职学生特点,能够使专业理论课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便于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教师以“任务书”“工作页”等书面形式将任务细化。“任务”就好像一条导火索,将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联系起来。完成任务的过程即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
任务教学法能够积极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为了满足每位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使他们都学有所获,“任务”设计必须有深有浅、有难有易。教师要鼓励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附加任务,给每位学生提供参与、表现并获得成功的机会。
教学有模,但无定式,贵在得法。专业课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以本校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1] 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
[2] 胡小爱.任务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述[A].职业教育研究,2011,1:21.
[3] 刘邦祥,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
[4] 余祖光,姜大源.历史与现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王瑾,讲师。
北京市振华旅游学校。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张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个具体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分析任务明确目标;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完成任务,实现知识的意义构建。所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精髓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主题。这种教学法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同时具有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等优势。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不是随意堆积在一起的一系列课堂活动,而是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各方面要求,创造性地设计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活动,让学生在执行这些精心设计的任务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会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