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常见的思维障碍
2012-10-23李进峰
李进峰
初中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往往对这门学科感到很好奇,因而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一进行测试,就发现一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他们在学习态度上都没有什么问题,影响他们成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①学的时候并不觉得难,但一做题就错。②公式太多,计算时不知道该用哪一个。③受日常生活中某些现象的影响。等等。其实,总结起来也就一点:他们在思路上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出现了思维障碍。下面本文就对中学物理学习中常见的思维障碍及解决办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不会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所引起的思维障碍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比如在学习完欧姆定律、电功率后,让他们做单纯的串联或并联计算,基本上都不会错,但到了简单的混联电路,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而当我们把混联电路“分解”成简单的串联或并联后,他们也不觉得难。再如一道浮力题,问:一个木块,把它从水中拿出来再放到盐水中,它是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学生都能答对。但如果把题目变成:轮船从长江到东海,吃水深度如何变化?就有学生出错了。这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你把轮船看成一个木块就行了。
二、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造成的思维障碍
由于学生是在八年级才开始学习物理这门课的,所以他们过去十多年所积累的一些不正确的生活经验也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比如问: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推桌子,没有推动,推力和摩擦力谁大?很多学生回答:推力小于摩擦力。生活经验告诉他的是:推不动是用力小了,用力大了不就推动了吗?这时我一般都是先从二力平衡着手,没推动,桌子静止,静止时物体受力平衡,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推力等于摩擦力。有时也会反问学生:如果推力小于摩擦力,我们就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桌子静止时,你用力向右推,桌子就会向左运动。这个现象可能吗?这时有的学生便会立即明白。又如学生通常都认为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汽是水蒸气。这时我会让他们想一想,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没有水蒸气,你看见了吗?然后总结出:水蒸气你是看不见的,你能看见的这种现象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珠。还有就是在讲过平面镜成像后,问: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如何变化?总有一些学生说变小。因为实际生活中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这时除了给他们解释这种现象是由于视角变化而引起的外,还可以顺便让他们回想一下语文课本里所学过的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以便加深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印象。
三、受思维定势干扰形成的思维障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定义、概念理解不深,再加上长期受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认识的影响,往往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产生一些“想当然”的想法。例如:讲到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有:串联电路一个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然后问学生:马路上的路灯同时亮同时灭,是串联还是并联?学生很易回答成串联。他们认为路灯同时亮同时灭应该是一个开关控制,就应该是串联。这时我们可以从并联电路的总开关也能控制整个电路去解释。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留心观察,路灯有时坏了一个,其它的还会不会亮。学习力学时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两队拔河,甲队获胜,问甲乙两队谁的拉力大?基本上学生都会说是甲队的拉力大。这时即使告诉他们: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两队拉力相等,甲队获胜的原因是脚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他们还是不易接受。让他们亲自去做个实验,找一个力气比自己大的人,让他穿上溜旱冰的鞋子,再和自己拔河,看谁获胜。有一次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学生在回答“体温计应该如何使用”这个问题时答道:等到发烧的时候使用。她只想到生活中人发烧的时候要用温度计,却忽略士这道题问的是“如何使用”而不是什么时候使用。
四、物理公式数学化形成的思维障碍
造成这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弄清楚物理和数学这两门学科间的区别。数学上可以的,物理上不一定可以。以R=U/I和ρ=m/V这两个表达式为例,单从数学角度看,可以说I一定时,R和U成正比;m一定时,ρ和V成反比。但从物理角度看,这样说显然是不对的,因为电阻和密度都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会受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还发现,学生在学习电功率和浮力时感到特别困难。调查后发现,他们都觉得公式太多,一是记不住,二是记住了不知道该用哪一个。其实课本上的基本公式也就两三个,但推导出来的确实比较多。很多学生只是把老师推导出来的结果记住了,而没有理解,所以不会应用。这时我们可以尝试着让他们自己先去推导出来,然后再去弄清楚每个公式的意义。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信阳市潢川一中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