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红吸浆虫再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2012-10-23

上海蔬菜 2012年2期
关键词:吸浆虫土方喷雾

丁 艳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农业局 277300)

20世纪90年代前,枣庄市峄城区为小麦红吸浆虫空白发生区,2001年秋种植前普查发现,小麦红吸浆虫已普遍发生,发生面积达1.72万hm2,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8.15%,平均每2000cm3土方有虫10.9头,高者达304头,一般造成小麦减产20%~30%,严重年份减产50%~60%,甚至高达80%以上。为此,我们从2002年开始调查分析该虫发生原因,并进行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近几年,该虫在我区发生又有回升趋势,现将其再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再发生原因

1.1 思想上放松了警惕

广大农民没有充分认识该虫的危害性,从思想上放松了警惕,造成虫量逐年积累,传播危害面积逐年扩大。

1.2 药剂处理土壤面积缩小

近年来,多数农民仅进行药剂拌种,而不进行土壤药剂处理,为小麦红吸浆虫繁殖、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

1.3 忽视了抗虫品种的选育

近年来,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大部分抗虫性不强,有利于小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和繁殖。

1.4 适宜的环境条件

2003与2004年,峄城区3月下旬以后,平均气温在 9℃以上,3月下旬~4月份降雨量分别为43.5mm和55.4mm,均高于往年同期降雨量。加之水浇地面积逐年扩大,小麦单产连年提高,群体大,田间湿度相对提高,大气候、小环境都有利于小麦红吸浆虫的发生。

2 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红吸浆虫幼虫钻入麦壳内部危害,在土壤中潜伏,成虫在外活动,当前生产中推广的小麦品种抗虫性较差,我们通过连续3年的防治试验,总结出以农业栽培防治为基础,重点实行蛹期药剂土壤处理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2.1 栽培防治

小麦与棉花、大豆、蔬菜等倒茬,可以抑制小麦红吸浆虫的发生,麦茬浅耕暴晒可提高幼虫的死亡率。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连作地块土壤中每2000cm3土方残虫量高达30头,与棉花、大豆、蔬菜轮作田每2000cm3土方虫量分别为6头、3.2头和0.6头。

2.2 化学防治

2.2.1 秋播整地时土壤进行药剂处理 2004年秋种植前,用不同剂量6%林丹粉进行土壤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6%林丹粉1500g加细土40kg,于秋耕时撒田,防治效果可达83.62%(见表1)。

2.2.2 蛹期散毒土 于小麦红吸浆虫中蛹期 (4月中旬),每667m2用6%林丹粉1500g效果最佳,防效高达97.33%(见表2),且兼治地下害虫。

表1 秋季土壤处理对小麦红吸浆虫的防效

表2 蛹期撒药对小麦红吸浆虫的防效

表3 成虫期喷雾对小麦红吸浆虫的防效

表4 综合防治试验结果调查表

2.2.3 成虫期喷雾 于小麦红吸浆虫羽化盛期(4月 23日~5月 8日), 每 667m2用 6%可湿性林丹粉75g、100g和 2.5%敌杀死 10mL兑水 50kg喷雾,防效均达90%以上,且兼治小麦穗蚜(见表 3)。

2004~2006年,采用以上综合防治技术,在全区防治开发面积1.67万hm2,虫口密度由防治前每2000cm3土方有11.2头降到1.9头,虫口减退率为83.04%,开发方内平均损失率为0.53%,比对照区8.13%降低93.48%。综合防效为93.2%,3年累计挽回小麦损失4118t,增加产值469.45万元,纯增效益415.45万元,年均投资收益率273%(见表 4)。

猜你喜欢

吸浆虫土方喷雾
能追光、充电、照明和喷雾的太阳伞
保湿喷雾大测评!效果最惊艳的才20块!
侯马:召开小麦吸浆虫防治现场会
还原喷雾
麦田吸浆虫无害化控制技术探讨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吸浆虫幼虫试验
睡眠喷雾
土方计算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深基坑土方开挖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