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防治豇豆豆野螟药效比较试验

2012-10-23陈金龙黄亚川

上海蔬菜 2012年2期
关键词:氯虫甲酰胺豇豆

瞿 燕 陈金龙 黄亚川 沈 燕

(江苏省常熟市植保植检站 215500) (常熟市董浜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豆野螟是豇豆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对豇豆产量、商品性影响极大。目前生产上菜农主要依赖甲维盐来控制豆野螟的危害,药剂种类单一。为此,2011年秋季,我们选取3种药剂开展了防治豆野螟药效比较试验,旨在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豇豆品种为南星高产王。参试药剂为: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甜核·苏云菌可湿性粉剂 (苏云金杆菌16000IU/mg甜菜核型多角体病毒10000PIB/mg),武汉楚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常熟市董浜镇东盾村魏建启农户承包地内,6月28日播种,前茬为豇豆。试验过程中用药2次,第1次用药后间隔7d第2次用药。第1次用药设4个处理:每667m2用药量分别为20%氯虫苯甲酰胺20mL、6%乙基多杀菌素30mL、甜核·苏云菌75g,以不用药为对照。第2次用药在前1次用药处理的基础上药剂种类不变,处理剂量有所调整,每667m2用药量分别为20%氯虫苯甲酰胺30mL、6%乙基多杀菌素60mL、甜核·苏云菌120g。

试验采用大区处理,处理面积42m2,第1次用药时间为8月19日(初花期),第2次用药为8月26日(盛花期),各处理采用山东卫士WS-16P背负式手动喷雾机全株上下均匀喷雾,667m2喷雾量60kg。

1.3 药效调查

于第1次用药后5d与第2次用药后3d、5d调查药效。调查内容有花害率及活虫数,豆荚蛀害率及活虫数。每处理随机调查花朵50个、豆荚100个,计算花害率、豆荚蛀害率、百花与百荚活虫数量。通过花害率、百花活虫量、豆荚蛀害率、百荚活虫量的对比,对各参试药剂防效作出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1次用药后不同药剂处理对豆野螟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药后5d调查(8月24日),各参试药剂对豆野螟均有较好的防效,综合效果以氯虫苯甲酰胺最佳,多杀菌素与甜核·苏云菌相当。

2.2 第2次用药后不同药剂处理对豆野螟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药后3d(8月29日),在试验剂量条件下,对豆野螟综合防效以氯虫苯甲酰胺最佳,其次为甜核·苏云菌和乙基多杀菌素。药后5d(8月31日),甜核·苏云菌与氯虫苯甲酰胺防效相当,其次为乙基多杀菌素。

表1 第1次用药后5d不同药剂处理对豆野螟的防治效果

表2 第2次用药后3d不同药剂处理对豆野螟的防治效果

表3 药第2次用药后5d不同药剂处理对豆野螟的防治效果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作为高效、低毒农药是目前防治豇豆豆野螟较为理想的药剂,用量低、防效好、商品率高,667m2用量20~30mL为宜;甜核·苏云菌作为生物农药安全、高效,667m2用量掌握在100g左右为宜;乙基多杀菌素对豆野螟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667m2用量60mL为宜。上述药剂在豇豆开花结荚期间可交替使用。

猜你喜欢

氯虫甲酰胺豇豆
移栽前喷施氯虫·吡蚜酮对烟田小地老虎的防治效果
夏季当家菜——豇豆
Informations pratiques Recettes chinoises
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
豇豆新品种连豇3号的选育
不同药剂防治玉米穗期害虫效果研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儿童产品中残留的甲酰胺
N-(1-(5-溴-2-((4-氯苄基)氧基)苄基)哌啶-4-基)-3-氯-N-乙基苯甲酰胺的合成及表征
高架牵引豇豆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