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碱熔-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硅铁中硅含量应用实践

2012-10-23尹显武

天津冶金 2012年6期
关键词:指示剂氯化钾氢氧化钠

尹显武,刘 灿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技术中心,河北涉县056404)

1 引言

硅是钢铁及冶金材料中最常见而又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和氧的亲和力强,硅以二氧化硅的形态存在。硅铁合金在炼钢生产中起到脱氧、脱硫和还原剂作用,其中硅含量的控制更是至关重要。目前硅铁中硅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重量法、硅钼蓝光度法、ICP光谱法、氟硅酸钾碱滴定法等,但用传统的重量法分析时间长、程序繁琐,满足不了实际生产需要;比色法适合低含量元素测定、误差大,且对分光光度计设备的稳定要求高,光谱法需要每次用标样进行标准化曲线调整,在酸性溶液中硅浓度太高易发生聚合而影响定量测定,不适合10%以上硅含量测定,而且成本大。生产中常用酸对试样溶解,但硅酸盐不溶于常见的酸或者溶解后(氢氟酸)呈四氟化硅挥发,导致结果偏低。本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1014.1—2001,根据氟硅酸钾沉淀分离-酸碱滴定原理,通过改变熔样方法、标液滴定浓度及采用不同的指示剂等,得出一种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速度快、适合生产节奏快的测定方法——碱熔氟硅酸钾沉淀法。此方法经过长期验证并作为天铁技术中心化学分析的标准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铁矿石、岩石,矿石及冶金炉渣中,硅含量≥10%~70%的试样(操作的溶液中含Si量在0.5~50 mg的范围内)的测定。

2 实验部分

2.1 方法原理

硅铁样品经与氢氧化钾(固体)共熔时生成可溶性硅酸盐,可溶性硅酸盐在大量氯化钾(KCl)及氟离子存在条件下生成氟硅酸钾沉淀。氟硅酸钾在沸水中分解析出氢氟酸(HF),用溴麝香草酚蓝-酚红指示剂,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间接计算出硅的含量。主要反应有:

2.2 主要试剂

氢氧化钾、钠(固体);

氯化钾(固体);

硝酸:ρ=1.42 g/ml;

盐酸:ρ=1.19 g/ml;

尿素(5%);

氟化钾溶液200 g/L,在塑料器皿中配制并保存;

氯化钾-乙醇洗液,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2,并加KCl至饱和;

溴麝香草酚蓝-酚红指示剂,各取溴麝香草酚蓝和酚红0.2 g溶解于20 ml无水乙醇中,加30 ml热水,搅拌使完全溶解,混匀;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25 mol/L);

中性水,将离子交换水煮沸,滴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数滴,滴加氢氧化钠标准溶液1滴,煮沸呈蓝绿色以除尽二氧化碳。

标定:称取1.0000 g预先干燥过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剂),置于500 ml锥形瓶中,加200 ml中性水溶解,加入5滴溴麝香草酚蓝-酚红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紫红色为终点。

2.3 实验步骤

称取试样0.10 g,精确至0.0001 g(随同试样做空白试验),置于铂金(镍)坩埚中,加入4 g氢氧化钾,在加热板上低温加热驱除水分,直至氢氧化钾熔融。移入600~650℃马弗炉中继续熔融10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

用预先做好的热蒸馏水将坩埚底擦净,卧放于300 ml的塑料烧杯中,加入50 ml沸水缓缓摇动,待剧烈反应停止后,缓缓加入20 ml盐酸,用镊子取出坩埚并用热水洗净坩埚;向溶液中加10 ml硝酸;冷却至室温,逐渐地边搅拌边加氯化钾粉,如果溶解则再加,直到在搅拌下有少量氯化钾不溶解剩余下来(此时溶液已成为氯化钾饱和溶液),约加氯化钾粉3~5 g;加少许滤纸浆,用塑料量杯加10 ml氟化钾溶液,以塑料棒搅拌1~2 min,放置5 min。

在塑料漏斗上用氯化钾-乙醇洗液将事先叠好的定量中速滤纸调好,过滤,当溶液过滤完后,用氯化钾—乙醇洗液洗塑料烧杯5次,洗滤纸上沉淀5次,洗去绝大部分游离酸(可用甲基橙指示剂检验是否含有氢氟酸)。待过滤完后,将滤纸连同沉淀放入原烧杯中,加入10 ml氯化钾-乙醇洗液。

加入1~2 ml溴麝香草酚蓝-酚红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中和残余的游离酸至紫红色,为第一终点(可不计数)。加入150 ml沸腾的蒸馏水,搅拌使氟硅酸钾分解析出游离酸(氢氟酸),然后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紫红色,为第二终点,记下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

2.4 结果计算

式中: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浓度,mol/L;

V1——滴定试样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滴定空白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试料量,g;

0.007023 ——硅换算因子。

3 实验条件选择与数据处理

3.1 熔样方法(碱熔)

通过长时间对比实验证明,硅铁合金中有少部分硅不溶于酸(硝酸及氢氟酸),致使结果普遍偏低,用硝酸处理样品(破坏试样中碳氮分子结构),一般还要加氢氟酸共同分解样品,对于硅系列的铁合金,由于硅及其他主要成分呈单体状态存在,与氢氟酸加硝酸溶解反应剧烈,往往还要冷却,否则会有部分硅散失不能用酸分解,需要用氢氧化钾(碱熔)熔融且速度较快,使含氟较高的试样中的硅不致呈四氟化硅挥发损失。一方面,用它可以提供更多的钾离子,还可以排除铝、钛元素的干扰;另一方面,制成的试液清澈,便于观察。一般样品熔融不加过氧化钠。只有样品不能被氢氧化钾完全分解时。可在加入氢氧化钾的同时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助熔。用碱熔分析方法结果数据和重量法分析方法结果比较接近,并且接近真值,所以采用碱熔方法比较适合。

3.2 滴定NaOH浓度的影响

试验中分别选取 0.50、0.3、0.25、0.20 和 0.005 mol/L的NaOH浓度进行滴定,试验证明浓度越大,滴定消耗体积越小,产生误差也比较大,终点不易控制,滴定浓度越小,消耗体积越大,滴定终点比较冗长。本方法采用浓度为0.25 mol/L的氢氧化钠,消耗体积在50 ml以内(标准要求),减少了系统误差,终点颜色较易观察。

3.3 实验温度的影响

实验室温度按要求一般控制在25℃左右比较合适,准确称取试样于烧杯中,在水浴中缓慢加入HF,加入5 ml尿素(5%),再加入2 g固体硝酸钾,放入水中静止30 min,用硝酸钾洗液(15%)分别清洗烧杯和滤纸上的沉淀各5次,加入20 ml无水乙醇,用标定好的NaOH(0.25 mol/L)进行滴定,结果见表1。

表1 温度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由表1中的数据可知,当温度控制在10℃时,实际硅含量与标样中硅含量相比,普遍偏高,可能是由于温度较低时有磷等元素干扰所致;当温度控制在20℃时,实际硅含量比较接近定值硅的含量,说明在此温度下偏差比较小;当温度在30℃时,硅的实际值普遍偏低,说明在相对温高时,沉淀溶解度增大,有一部分沉淀损失所致,相比之下,选择温度在20℃时,测定结果比较理想。

3.4 指示剂的选择

氟硅酸钾水解产生两种酸的离解常数相差大,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时,氢氟酸先被滴定,终点的pH值7.5~8.3。滴定时用溴麝香草酚蓝-酚红指示剂(变色点pH值7.5),溶液pH值为中性,终点时试液由黄色变为紫红色,色泽变化敏锐清晰,常规用酚酞指示剂,但pH变色8.6~10,试液呈碱性,滴定体积比实际大,不稳定,结果偏高,所以选用溴麝香草酚蓝-酚红指示剂比较好。

3.5 生成氟硅酸钾沉淀的最佳条件

沉淀的介质和酸度:介质可以是盐酸、硝酸或盐酸和硝酸的混合酸。在盐酸的介质中沉淀时,铝、钛允许量较小,沉淀速度较慢。但可允许大量铁、钙、镁共存;在硝酸介质中沉淀,铝钛生成的氟铝酸钾和氟钛酸钾的溶解度比在盐酸中大,因此减少铝钛的干扰,但如果同时有大量钙存在时有影响。所以样品中含钙、钛、铝均高时采用盐酸硝酸混合酸较好。所以一般情况使用纯硝酸或盐酸硝酸混合酸结果较好,氟硅酸钾沉淀可以完全,一般酸度在3~4 mol/L介质中进行。由于F-与玻璃生成硅氟化合物,使用的烧杯、漏斗、搅棒及装氟化钾溶液的瓶子等器皿,均应是不被HF腐蚀的聚乙烯、聚四氟乙烯或其他塑料制成品。

3.6 滴定方式

第一终点即氟硅酸钾沉淀及滤纸上洗涤后少量的残余酸(氢氟酸),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控制滴定速度);第二终点是滴定(第一终点后加入中和水)氟硅酸钾水解生成的H+。第二终点可以有两种方法确定:一为返滴定,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用酸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终点时溶液由蓝紫色变为黄色;另一种为直接滴定。

3.7 氟硅酸钾滴定法测定硅方法过程注意事项

首先,要使氟硅酸钾沉淀完全;沉淀条件为强酸度>3~7.5 mol/L硝盐混酸;氯化钾饱和操作溶液,氟化钾浓度>10 g/L;室温低于35℃;搅拌2 min,放置片刻(<10 min);滤纸必须用洗液洗涤平衡。以上条件缺一不可,条件完全符合时,试样溶液中硅酸的Si才能完全转化为氟硅酸钾沉淀。

其次,使氟硅酸钾纯净又没有损失:洗涤氟硅酸钾沉淀时要洗净,还要保证氟硅酸钾沉淀不溶解。一般用50%乙醇-氯化钾饱和溶液(饱和硝酸钾溶液或氯化钾50 g/L-50%乙醇溶液)洗涤氟硅酸钾沉淀7~8次,将滤纸取下于原烧杯中,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中和残余酸,即可得到纯净的氟硅酸钾。

第三,使氟硅酸钾水解完全:氟硅酸钾水解是吸热反应,为防止蒸馏水中 CO2及酸度的影响,使用一定体积(150 ml左右)的沸腾中和水,使氟硅酸钾沉淀完全溶解。滴定时再注意观察终点颜色变化,就可得到测定硅的正确结果。

3.8 实验结果数据处理

采用t检法和F检验法,对上述条件下使用YSBC19601-90、YSBC19603-90和 YSBC25611-93三种标准样品进行测定,并采用经典的重量法、酸熔法和碱熔法测定硅铁中的硅进行对比,结果数据见表2。

表2 准确度精密度对比试验

计算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4 试验结果

由表2可知,重量法测定的数值和真值比较接近,准确度和精密度都高,但重量法操作复杂,且耗时太大,不适合批量数据的测定。酸溶法测定的准确度普遍偏低,准确度和精密度不好。采用碱熔法测得的数值和真值最接近,而且和重量法对比,基本平行,精密度和准确度都非常好,说明本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代替重量法。此方法有以下特点:

(1)速率快,操作方便,可以大批量进行试验数据测定。

(2)精密度和准确度好,系统误差很小。

(3)分析时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使用药品均为常用实验室药品,经济实用。

(4)试验周期短,测定元素数据输出快。

本方法参照国标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很好地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的各种难题,并最终确定用碱熔-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硅铁中的硅是较为理想的方法,为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精确数据。

[1]GB/T5686.2—2008,锰铁、硅锰合金硅的测定[S].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文员会,2008.

[2]夏玉宇.化验员实用手册[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曹宏燕.冶金材料分析技术与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指示剂氯化钾氢氧化钠
约旦APC与印度IPL签署氯化钾合同
东方铁塔:氯化钾产品供应紧张
氯化钾镀锌层发雾故障原因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不同日粮类型和指示剂种类对生长猪氨基酸回肠消化率评定的影响
氯化钾2018年上行明显2019年涨势或将放缓
呼吸末二氧化碳变色指示剂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氢氧化钠变质知多少
准确把握中和滴定实验中的“三点”
钙含量测定原理及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