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优化
2012-10-23司马敬敏
司马敬敏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515)
1 RFID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必然性
1.1 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的要求
通常意义上的用户信息行为是指用户在信息需求和思想动机的支配下,利用信息检索工具进行信息查询、选择、吸收、利用、交流和发布的活动,是用户响应和满足自身信息需求的行动和历程。在当今的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用户一般利用网络检索工具的简单检索方式和界面使他们既不用专业人员的导引,也无需同信息机构对话,就能利用网络的自助服务获取信息。但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却并不能满足高校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他们在高校学习生活中多是为满足其自身教学、科研和学习的需要,而非日常生活常识的需求。RFID技术以其简单明了的定位检索系统、方便简单的借阅方式等优势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1.2 高校图书馆管理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目前普遍采用立体化开放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体现了人文关怀,符合了时代的发展,却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随着学院发展,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快速增长,读者数量增加;图书馆馆藏量逐年增长;开馆时间长致使原本紧张的人力资源更加捉襟见肘;传统图书馆的技术就是条码加磁条,这样带来的问题是当读者看完一本书放到另外一个地方,其他读者很难找到它;还有就是数据更新较慢。随着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图书馆不断提高整体服务质量。用RFID技术取代条码后就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1.3 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的要求
图书馆人文精神是指在图书馆工作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它以满足人的需要,尊重和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作为图书馆活动的宗旨,对读者和用户实施人文关怀是其核心内容。图书馆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图书馆对读者或用户自身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心理问题的关注、探索、指点和解答,并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有利于看书学习的环境。要做到这些,需要人力、物力及自动化技术的配合。而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能满足图书馆人文管理的要求。
2 高校图书馆RFID图书管理系统概述
2.1 系统拓扑结构(见图1)
图1 RFID图书管理系统拓扑结构
RFID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馆员管理工作站、图书盘点、安全门禁、监控中心、系统管理数据库(接口)、自助借还、图书检索/查询、网上借阅服务。
RFID图书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依托成熟的以太网技术,各模块之间可以实现互联。
2.2 RFID系统应用模型
图2 RFID系统应用模型
图书馆RFID图书智能管理系统根据面向的两类用户——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分为两个平台。图书馆RFID管理平台面向馆员,实现借书证管理、标签转换、盘点、顺架、上架、倒架、剔旧、图书自动分拣、查询统计、数据维护以及RFID设备监控等日常管理工作;图书馆RFID应用平台则面向读者,实现图书自助借还、图书查询、定位、图书网上查询预借、24小时自助借还等功能。
2.3 RFID系统技术架构
图3 图书馆RFID系统技术架构
系统运行基于Windows2000/XP/2003操作系统和Microsoft.Net Framework2.0框架。系统采用MVC架构,将功能模块与显示模块进行分离,分层实现各模块功能,界面层采用插件的系统架构,灵活实现功能定义,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组件的可重用性。
其中数据交互模块实现与图书馆其他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功能,数据交换支持SIP2协议;标签读写模块实现各系统对RFID标签的数据读取与写入功能,保障硬件设备更新时软件系统统一、快速地升级。
3 RFID技术的应用与服务模式的优化
3.1 业务部门和业务流程发生了改变
笔者通过对本馆采用RFID技术后的业务流程总结得知,RFID技术的应用,使得高校图书馆部门设置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图书馆的服务业务流程也发生了改变,打破了图书馆以书刊阅览、流通为核心,藏、借、阅功能分离的封闭模式,真正实现了藏、借、阅功能一体化。
由RFID自助借书机、自助还书机和RFID门禁系统取代柜台式借阅方式,图书馆将不再以读者对象或文献类型划分阅览室和书库,文献资料将尽量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方式,全馆只有一个出入口,读者一次进馆便可随意浏览所有书刊,方便管理和节省人力。期刊和图书可以共处一室,RFID系统对粘贴有电子标签的期刊和图书进行管理,期刊部、流通部、前台合并为一个读者服务部,负责期刊、图书的归架管理工作及读者的简单咨询工作。如向读者解答借还、阅览等一般性咨询,为读者示范自助借书机、自助还书机的使用方法,向有关部门反映读者的意见和要求,避免读者有问题无处可问、无人受理的局面,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更加完善,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和期刊的阅览率,同时也将人力资源从重复劳动中转移到更有价值的工作中,节约时间和成本。
3.2 由信息资源服务向信息产品服务转变
目前高校图书馆经过多年的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的类型和形式都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能满足多数人的信息资源需求。但事实上,在调查过程中却发现,高校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重要的原因是用户并不缺乏信息,而是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希望能直接获取需求信息,并非从大量的仓储信息中查询自己需求的信息。因此,随着RFID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图书馆服务功能将由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向提供信息产品服务转变。
3.3 馆员职能和地位发生了改变
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后,馆员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原流通部人员多数流向参考咨询部和技术部,他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明确各种类型服务对象的潜在需求,针对用户需求主动提供高附加值的信息,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或用户教育服务及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员从传统的书刊资源保存者、传递者、监管者向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开发者和论释者转变。同时也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计算机水平、信息检索水平及信息整合能力等。
4 基于服务模式优化的具体措施
4.1 开展深层次用户教育
RFID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图书馆提供个性化服务,用户教育一直是图书馆服务的重点,RFID技术使读者可自行办理图书借还手续,利于保护用户的隐私,但同时也隔断了工作人员与用户的联系。为了更好地加强图书馆与用户的联系,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将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
4.1.1 RFID借还系统的使用
很多学生在使用自助借还机系统时,碰到问题时不会主动询问工作人员,也不太注意看身边的提示帮助,而是按自己的想法处理。如用户还书不成功直接丢入书库,认为将书丢到图书馆就可以了,此类问题很多。因此必须加强对用户开展多方位、多形式入馆教育。
4.1.2 信息检索教育
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仍然是用户教育的一部分,但更多的是深层的用户教育,如何将各类信息资源搜索结果进行整合、过滤、保存及利用,这才是目前高校学生所缺乏的。正如我们所说,信息对于用户来说任何时候都不缺乏,他们缺乏的是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过滤掉无用信息,获得有用信息。
4.2 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产品
对于高校图书馆用户来说,用户所属学科及用户群体的多样化决定了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即使是同一类信息用户对于文献类型仍然会有多样化要求。如何及时掌握用户的信息需求,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产品,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难点,但却能在RFID技术应用的环境中轻易实现。例如对用户利用图书馆纸质文献期刊、图书的统计,一般是通过读者调查或图书流通系统中的借还记录对用户需求做评估,但由于开放式的藏、借、阅一体化和目前用户快速、简单阅读的方式,很多用户不会将图书借出,而是选择在图书馆内阅读,这样图书馆员很难对这部分图书的利用率进行统计。在RFID技术应用环境中,图书馆可以在阅览桌上安装一个小小的天线,当身上持有带RFID电子标签借阅证的用户阅读图书时,天线将会接收用户信息和图书信息,并通过服务器进行记录,这样图书馆员很容易掌握用户的信息需求,从而向用户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产品。
4.3 开展个性化服务
目前,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来说,由于在职业专长、知识结构、个人爱好以及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所以他们迫切需要图书馆提供针对性、个性化、专指性的信息服务。个性化服务将是今后图书馆发展的重点,也是图书馆特色服务的进一步深化,但由于图书馆受到各方条件的制约,如不能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或人力资源的限制等,导致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手段单一、服务的深度不够,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依靠RFID系统平台,可实现以下个性化服务。
4.3.1 个性化的情报服务
在RFID技术应用环境中,图书馆员从简单机械的借还图书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如通过RFID系统平台,针对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的特定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主动地、连续地为用户提供学科专业对口的文献情报服务。由于不同类型的课题以及同一课题的不同发展阶段对情报需求的不同,图书馆还可以采取跟踪服务的方式,将情报服务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4.3.2 信息定制与推送服务
通过RFID系统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按照信息用户的目的和需求,设置用户的信息类别、表现形式以及特定的服务功能等。基于用户预先的定制,图书馆员通过RFID系统平台,在一定时间内自动并持续地将符合要求的信息按定制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得用户足不出户便能获取所需信息,体现出个性化服务的主动性原则。
4.4 加强馆员素质教育
RFID自助系统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引起图书馆业务部门功能的改变,这对图书馆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前台工作人员来说,除了要对自助借还系统有比较深的了解,有较好的网络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还要对流通的各项工作有所把握,这样才能在系统使用期间解决自助借还系统出现的问题,从而使自助借还系统功能更为完善,更符合用户要求,减少各类错误出现。
另外,原流通部门的馆员转流入其他部门,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适应新的服务模式和开发信息产品的要求,必须提高专业素质,特别是信息的搜索、信息的整合、信息的过滤等技能,这样才能开发出适应用户需求的信息产品。
[1] 胡东.UHF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0(10).
[2] 殷利艳.基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图书馆服务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
[3] 任艳萍.现代图书馆发展新模式——数字图书馆与RFID技术应用有机结合[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9(6).
[4] 刘传玺,等.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J].图书馆论坛,2008(5).
[5] 王冰.RFID技术与图书馆服务创新[J].图书馆论坛,2007(2).
[6] 周文芳.图书馆数字化管理——GIS和RFID的融合[J].情报科学,2010(7).
[7] 韩丽.当代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的变化及图书馆的应对策略[J].现代情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