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大学生能力需求调查及教学体制改进的建议
2012-10-23仝其根姜怀玺
仝其根 伍 军 姜怀玺 陈 俐
北京农学院食品学院 北京 102206
食品专业大学生能力需求调查及教学体制改进的建议
仝其根 伍 军 姜怀玺 陈 俐
北京农学院食品学院 北京 102206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学如果忽视了主体的需要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调查了学生对科研和实践能力提高所持有的态度,不同学年的学生对能力需求的特点。分析了学生能力需求的内在动力、激励方法,提出了适合学生能力提高的教学体制。
食品专业;能力;教学改进;建议
Abstract: The students are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 if we neglect the need of students, teaching will not be abl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nvestigated the attitude of students to improve research and practice ability,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demand characteristics for capacity. Analysed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needs, incentive method,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system for students to improve ability
Key words: food specialty; ability; teaching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我们习惯于从教委、社会、学校、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按照国家发展的需要,从宏观上制定教育政策,各大学再根据学科建设要求制定培养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安排教学计划,各教研室再制订各学年的课程。
这种培养学生的程序从宏观角度是正确的,但是在培养目标的制定和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只强调教学规律和学校及教师的意志是比较片面的。例如,某著名高校的课程是否开设,是根据教师是否愿意或教师在这个领域的科研水平所决定的,美其名曰“教师的水平决定课程的水平”,从来不考虑受教育者—大学生的需要,造成了许多课堂上教师在费力地讲解,而学生并不认真听甚至反感教师上课的现象,这说明教师所教的和学生所需求的出现了错层。
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能力需求、学习动力、就业认识等问题,以寻求解决学生在4年学习中提高“能力”的方法,并提出针对学生的教学改革建议是十分重要的。由于食品行业是一个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和安全的行业,学生的实习受到了很多限制,对学生科研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局限性很大,而食品企业需要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人才,所以了解学生的需求,解决他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1]。
1 问卷调查及结果
2011年3月,对食品学院大三和大四共1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1),之所以选择高年级的学生,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学校大部分的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和社会活动,并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将来就业问题都有了一定的思考,所以更有代表性。
表1 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
统计结果 ①6 6 ②4 2 ③2 ( 4 )你如果参加了某项科研活动后,最愿意得到哪些方面的奖励?①给学分 ②给一个证书(相应的活动级别) ③相应的物质奖励 ④评优时加分统计结果 ①2 7 ②6 3 ③1 2 ④8 ( 5 )如果教师需要科研助手,你是否报名参加?在大几可能报名? ①一定报名 ②有可能报名 ③不会报名如果选择了以上的①或②,则选择以下可能报名的时间:①大一②大二 ③大三统计结果 第1问 ①3 8 ②6 9 ③3第2问 ①2 8 ②3 9 ③4 0 ( 6 )如果同样实习1 5天,你认为在校内实习好还是在校外食品企业实习更好?①学校 ②校外食品企业 ③两者都可以统计结果 ①1 1 ②8 3 ③1 6 ( 7 )你认为到食品企业的课程认识实习有收获吗?①收获很大,了解了食品企业的详细生产、管理工作等知识②收获一般,只了解了企业的表面情况③收获很小,走马观花没有得到理想中的效果统计结果 ①2 7 ②6 9 ③1 4 ( 8 )你有过自主研究的冲动吗?当冲动来临时,你曾经希望食品学院有一些什么样的帮助?①有过 [ A希望有一个对学生开放的实验室自主使用 B希望将自己的想法与毕业设计结合在一起 C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分析自主研究内容的可行性]②没有统计结果 ①7 6 ②3 4 A 7 B 1 3 C 5 6 ( 9 )你现在是否有一个十分清晰的就业目标?①是 ②不是 ③就业由家里人做主统计结果 ①2 6 ②7 7 ③7 ( 1 0 )临近毕业时,你感觉自己在哪些能力方面需要提高?(如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科研能力、英语水平、专业知识、动手能力、个人的素质等) (可多选)个人素质7 5 7 3 2 6 3 5 4 3 6 2 3 ( 1 1 )从大一到大四的不同学年中,你希望培养和提高哪些能力?(回答)统计结果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科研能力英语水平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大一时学生最希望提高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大二时学生认为英语水平、专业知识、动手能力排在前三位;大三时学生把动手能力、科研能力排在前面;大四时学生认为社交能力、英语写作能力、实践能力最重要。( 1 2 )你对食品学院组织的一个月的生产实习有何看法?(从收获上、组织形式上、实习单位的选择上等) (回答)统计结果统计结果7 0 %以上的学生认为一个月的生产实习还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实习接触了社会,了解企业生产及营销模式,锻炼了动手能力、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社交能力,增强了面对社会的信心。他们认为,实习项目应多样化,让学生自主选择,可以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组织形式上可以小组为主,锻炼相互合作、团队配合的能力。实习单位要选知名的和食品相关的大企业,企业应对一些技术岗位放开接收学生,让学生参与到生产的一线,而不是单纯做辅助性工作。
2 分析及对策
从以上对食品学院本科生能力提升要求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在4年当中不同阶段对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这也和高校大学4年教育的侧重点不同有关,因此,分析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需求,尊重他们的愿望,才能避免所教非愿学、教者与学者不统一的尴尬,这也是实现教学良性互动的重要基础。
2.1 社交能力—被教育者忽视的第一需求
这次调查最令人惊讶的是学生对“社交能力”的需求,“社交能力”的需求在大一和大四最迫切,这也反映了在环境变化时学生内心的不安和适应性焦虑。大一的学生告别了12年的应试教育后,对全新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并希望在新的环境中有所改变,参加更多的班级、学院、学校、社会活动,因此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与多方相处,大一学生是十分需要的。
人生的每一个拐点都需要做好准备,大四的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对他们来说是人生最重要的拐点,求职、就业及就业后在工作中与人相处,关系到他们的前途和命运[2],因此社交能力的需求在他们内心占据了重要地位。
学校应重视学生“社交能力”需求这一现象,在大一时,结合素质教育开展各种社交活动,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学生的集体生活之中,例如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如交际舞、合唱、动画、摄影、球类运动等,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会与人相处、团结合作的能力。大四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首先贯彻在专业课教学中,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增加一些学生到企业和社会调研的内容,将考试的重点放在独立完成作业上,将写各种实习报告、科研报告、综述文章纳入到课程考试之中。
2.2 渴望参加各类专业科研和实践活动,重视动手能力的提高
大二以后,学生把动手能力的培养排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有99%的学生认为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在问到“你是否愿意参加学校、学院或社会组织的各类科研和实践活动”时,有60%的学生选择“愿意参加”,有38%的学生选择“有条件参加”,只有2%的学生选择“不参加”。这充分说明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已经不满足于课堂上的言传身教,更想挑战自我,在实际的活动中锻炼自己。
当被问到“如果教师需要科研助手,你是否报名参加”时,有34.5%的学生选择“一定报名”,有62.7%的学生选择“有可能报名”,只有2.7%的学生选择“不会报名”。说明绝大部分学生愿意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在大一就希望参加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去的有26%,大二和大三分别是36.4%和37.2%,说明学生从事科研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就萌动了。
以上的调查结果也充分说明了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在课堂上学习的原因,因为他们已经厌倦了十几年的书本教育。大学教育应该是开放性思维的教育,培养独力学习、创新思维的教育,而我们现在大学的课程体系就是一个“营养套餐”,害怕哪一种“维生素”的供给不足,采用“木桶理论”进行教育。这恰恰违背了大学生追求个性化、专业化发展的正确道路。
学生的科研活动有赖于教师的指导,从调查中发现,69%的学生有过自主研究的冲动,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冲动是一种智慧的火花,要让这个火花燃烧需要一些重要的条件,教师的帮助是学生最希望的,有73.6%的学生希望在有研究冲动后,得到教师的帮助。因此,从大学一年级起就实行导师制,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很好的方法。让学生自愿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及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中去,另外增加学生生产实习、科研创新实践等活动频次,带领他们深入到企业和相关行业第一线接受锻炼。“3+1”教学模式给实习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因此要认真设计实习的各项事宜,保证企业和学生都受益。
2.3 在证书和奖金之间,80%的学生选择了证书
在对学生参加活动采用激励方式的调查中,赞同“发放一个相应的活动证书”的占57.3%,同意“给相应的学分奖励”的占24.5%,对“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的占10.9%,赞成在评优时加分的占7.3%。
从以上的结果看,50%以上的学生更希望得到一个参加活动的证书,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参加活动后的荣誉感,而这种荣誉感正是学习的动力,是一种十分可喜的现象,而希望得到物质奖励的只占一成,一方面说明大城市的学生家庭条件好,对物质的需求程度小,另一方面真正体现了现代大学生需要社会承认的特质。给予学分奖励的学生排在第二位,说明学生担心参加过多的活动,会影响自己的选课,从而作出了加分的要求。
对于学生的激励要求,学校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制定出一个可行的奖励办法,对活动进行评价,发放相应的证书,在一些活动中给予奖励。
2.4 毕业生的能力需求更多体现了就业的需求
大四的学生即将走向社会,步入就业、升学、出国深造等不同轨道,他们对能力的需求明显和毕业后的去向有关,将英语水平、社交能力、专业知识的需求放在了前三位,这些都是在面试、升学等环节所需要的能力,而大四时学生对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需求排在了后面,这和普通高校一贯将毕业设计及实践教学排第四学年的做法是不一致的。
“需要”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主观“需要”的教育是空洞的、效果不佳的。我们教育环节与学生能力需求的时空错乱,是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学生需要时没有给予,学生不需要时又送到嘴边,既没有雪中送炭,也没有因势利导。
认真分析大四学生这种能力需求会发现,英语、专业知识是大四之前应该学好的,而之前并没有被学生纳入重点,可见四年级时的重视是因为他们开始懂得了“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至理名言。“急来抱佛脚”式的需求只是心理作用的短视现象,这样的需求可以利用讲座、讲演、补习、情景排练、实习、求职咨询等来满足。
2.5 学生更愿意到著名的食品企业实习
对表1中问题(6)(7)的回答,反映了学生在专业实习时更倾向于去食品企业,即使只是走马观花式地见习,也有大部分学生认为有一定的收获。但是,近年来因为食品安全的原因,食品企业越来越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但是另外的调查也发现,企业对2个月以上的实习还是很欢迎的,所以学生的专业实习时间要长一些,有利于企业的接收。
3 结束语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能力的需求是与时俱进的,在不同的学年对能力的侧重点不同。然而不论什么能力的培养都是长期的,是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积累的,所以大学4年应更注重教会学生获得能力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
[1] 伍军,仝其根.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科研能力评价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33-34.
[2] 吕凤英.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对策[J].天中学刊,2007,22(2):103-105.
[3] 仝其根,伍军,徐艺青,贾昌喜,姜怀玺.提高食品专业大学生实践与科研能力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7:84-86.
Ability demand survey of food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teaching system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Tong Qigen, Wu Jun, Jiang Huaixi, Chen Li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6, China
2012-01-02
仝其根,硕士,教授。
北京市教委教学改革课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