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TO薄膜微流体芯片的温控系统设计*

2012-10-22赵深林田学隆梁春燕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2年6期
关键词:下位控件温度传感器

赵深林,田学隆,梁春燕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重庆 400030)

0 引言

氧化铟锡(ITO)薄膜作为一种透明导电氧化物对可见光透光率达69%,具有电阻率低、可作导电加热膜的特性,对ITO进行通电加热,其温度分布均匀[1]。因此,ITO广泛应用于需要实时显微观察的微流体芯片制作。在进行微流体芯片聚合酶链反应(PCR)实验或其他芯片内细胞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是实验成功进行的关键,并且温度的实时记录对后期分析实验结果具有重要作用。

ITO薄膜在100℃下温度和阻抗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吴志勇等人利用此特性,以ITO薄膜为温度传感器,制备了自加热和温度传感一体化的ITO芯片,但具体温控系统在工程实现方面未见说明[2,3]。虽然微流体芯片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研制方面,已有相关研究,但温度控制精度还有待提高,在温度实时记录和保存方面的研究也还尚未见报道[4]。

本文对比了采用ITO薄膜作温度传感和数字温度传感器两种测温方案,并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设计开发了用于ITO基材微流体芯片的恒温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USB接口与上位机通信,通过上位机可实时监测、控制ITO薄膜上的温度,并能根据需要对温度数据进行存储,有利于后期实验分析,并且操作简单,通用性强,易于在微流体芯片实验室使用。

1 系统硬件设计

ITO薄膜恒温控制系统模块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首先采集ITO薄膜温度,然后与设定的目标温度比较后,MCU(微型控制单元)输出相应控制信号控制加热驱动电路对ITO薄膜加热,实现恒温控制。同时,实测ITO薄膜温度和目标温度一方面通过LED数码管实时显示,另一方面,通过USB接口传输到PC机。

系统的核心为MCU,控制温度采集及加热驱动,管理键盘输入,负责下位机和上位机之间的USB通信等。因此,本文采用C8051F340单片机。其内部集成的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USB)符合USB 2.0规范,可以全速或低速工作,集成了收发器和端点FIFO RAM,无需外加USB控制器便可实现 USB 通信[5]。

1.1 温度采集模块

图1 系统模块框图Fig 1 Block diagram of system module

ITO薄膜阻抗与温度间具有很好线性关系,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测量ITO薄膜电阻值可实现薄膜温度测量,即在ITO薄膜边缘用铜箔焊接后接入惠登斯电桥,当温度变化时,电桥输出差分电压对应发生变化,采用仪用放大器放大,经过A/D转换后输入MCU。再利用查表法或线性计算根据A/D转换值推算出对应温度值[6]。但是,ITO薄膜制备时的退火温度及其退火环境均影响其阻抗特性,即ITO薄膜阻抗特性受制备工艺影响[7]。因此,采用ITO薄膜温阻特性研制的温控系统,要求ITO薄膜具有相同的制备工艺,兼容性不强。

本文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测温,对ITO薄膜制备工艺没有特别要求。DS18B20为单总线输出控制温度传感器,可直接将被测物温度转换为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转换分辨率最大可达 12位,测温范围为-55~125℃,适合测量微流体芯片温度。

1.2 加热驱动模块

利用三极管的开关特性,通过MCU输出PWM信号控制三极管的开闭,控制ITO薄膜加热。ITO薄膜在加热过程中,消耗功率较大,采用MOSFET管驱动。单片机输出PWM电平标准为3.3 V,MOSFET理想工作电平为10V标准,因此,采用三极管实现电平转换。在MOSFET管导通状态下,对ITO薄膜进行通电,实现加热。

1.3 人机交互

本文采用应用广泛的通用串行接口USB 2.0完成上位机与下位机通信,实现上位机实时监控下位机。用户可以方便的将该温控系统与电脑连接,仅需在电脑上安装一个应用程序即可实现实时温度监控。

系统下位机采用三按键操作输入,分别为增加、减少,以及位选择功能键,用户可以方便实现控制目标温度的设定。测量温度和设定温度采用独立的三位LED数码管显示,可以实时对比观察。

2 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下位机和上位机软件设计两部分。下位机实现DS18B20温度传感器实时测温,管理键盘输入、LED显示及与上位机实时USB通信;上位机软件设计主要是图形用户界面的编写,本文基于Visual Basic 6.0编程开发。在图形用户界面,实现ITO薄膜温度变化曲线的实时绘制,目标温度的设定,以及根据需要存储记录温度数据。

2.1 下位机软件设计

2.1.1 改进的PID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

ITO薄膜通电加热时,升温快,断电后降温也快。本文对PID控制算法做了改进,采用将模糊分档控制与改进的增量式PID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两种控制方法的优势互补,且计算量小,易于单片机实现。具体算法实现框图如图2所示,当偏差|e|=|y(t)-r(t)|大于e0,对ITO持续通电或停止通电,使系统拥有粗调快速的优点;当偏差|e|小于e0时,系统采用改进增量式PID控制[8]。其中,y(t)和r(t)分别为t时刻实测温度值和目标温度值。

图2 改进的PID控制原理Fig 2 Principle of improved PID control

图3 改进PID算法的实现流程Fig 3 Realization process of improved PID algorithm

软件实现流程图如图3所示,设置静态变量数组保存输入偏差值以及最近几次偏差值,采用全局变量保存当前设定目标温度。根据上述计算原理计算当前控制量输出,即PWM占空比D,同时更新静态变量数组中的偏差值,用于下一次控制量计算。

2.1.2 系统实现

系统上电后,单片机首先对内部振荡器、内部稳压器、中断等初始化,然后通过单总线控制DS18B20传感器测温,测得温度放入缓存中,待缓存满则产生USB控制器的发送中断将数据发送到上位机。同时,每次测量温度与设定的目标温度比较,得出偏差。偏差小于预先设定的初值e0(本系统设定初值为1℃)时调用PID控制子程序,返回的控制量控制PCA计数值的更新,从而调节PWM输出的占空比,控制ITO薄膜接入加热电路时间实现恒温控制。

下位机软件实现流程图如图4所示,系统在每次测温完成后扫描按键,判断是否设定新的目标温度。测量温度和目标温度的显示,采用定时器中断控制。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控制数字LED分时点亮实现动态显示。系统开始运行后处于循环运行状态,因此,启用单片机自带的看门狗模块功能,使在程序异常运行出错情况下能自动恢复正常。

图4 下位机软件实现流程图Fig 4 Realization flow chart of lower computer software

2.2 上位机软件设计

Visual Basic 6.0开发工具提供了丰富的控件可直接调用,上位机使用Visual Basic工具开发用户界面[9]。本文采用Picture Box控件显示实测温度,Text控件设定目标温度。使用定时器定时,每隔1 s读取USB接收缓冲区数据,即实测温度,显示在Picture Box控件中,并用Line命令连接相邻两次测量值,得到实测温度曲线。此外,本文还增加了绘制栅格、停止、保存等功能,采用Command Button控件实现,点击这些控件发出相应命令,使界面更人性化。USB接口通信操作,通过调用Silicon公司提供的C8051F340单片机USB通信开发包中的API(应用程序接口)函数实现,具体包括检测USB器件、读取USB数据缓冲区、写数据缓冲区等功能操作。

3 实验结果

系统监测ITO薄膜温度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三条曲线分别为温度设定40,50,60℃时的监测曲线,薄膜的初始温度均在30℃以下。在温度升高至与目标温度相差1℃前,系统处于全速加热模式;温度超过目标温度1℃时,系统停止加热;温度处于目标温度1℃范围内时,由PID控制器控制ITO薄膜温度。图中,三条曲线为ITO薄膜温度变化曲线,数据由上位机存储功能获取;虚线表示温度界限,分别为各目标温度的±0.2℃。由图可知,ITO薄膜最终恒定温度在目标温度偏差±0.2℃范围内,因此,该系统温度控制精度可达±0.2℃。

图5 ITO薄膜温度变化曲线Fig 5 Temperature variation curve of ITO film

4 结论

本文以C8051F34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成功研制了ITO薄膜基材的微流体芯片温控系统。系统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测温,USB接口与上位机通信。在上位机,用户通过用户界面可实时监控ITO薄膜温度,并存储监控温度,益于微流体芯片实验后期分析。系统温度控制精度高达±0.2℃,可以广泛应用于ITO薄膜基材的微流体芯片实验中监控芯片温度。

[1] Yoo Dong-hyun,Shin Moo-whan.Electrical and op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indium tin oxide(ITO)films for low resistance transparent electrode[J].Materials Science Forum,2004,449:1001 -1005.

[2] 吴志勇,田晓溪,渠柏艳,等.透明导电玻璃(ITO)基材自加热传感静态芯片聚合酶链反应 (PCR)[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28(12):2259 -2263.

[3] Lin Yu-ching,Yamanishi Y,Arai F.On-chip temperature sensing and control for cell immobilization[C]∥2007 2n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Micro Engineered and Molecular Systems,2007:659 -663.

[4] Sun Kai,Yamaguchi A,Ishida Y.A heater-integrated transparent micro-channel chip for continuous-flow PCR[J].Sensors and Actuators,2002,84(2 -3):283 -289.

[5] Silicon Laboratories.C8051F340 Datasheet[DB/OL].[2011—04—20].http:∥ www.22ew.com/datasheet/SILABS_PDF/C8051F340.PDF

[6] 彭永供,杨若波.3种温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选型[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28(8):108 -110.

[7] Fallah H R,Ghasemi M,Hassanzadeh A.Influence of heat treatment on structural,electrical,impedanc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nanocrystalline ITO films grown on glass at room temperature prepared by electron beam evaporation[J].Physica E:Low-dimensional Systems and Nanostructures,2007,39(1):69 -74.

[8] 王立新.模糊系统与模糊控制教程[M].王迎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9] 尹建新,夏其表.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实践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下位控件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DS18B20在温度计设计中的应用
一种高性能CMOS温度传感器
发射机房监控系统之下位机
关于.net控件数组的探讨
XTR105电流变送器在温度传感器中的应用
景洪电厂监控系统下位机数据传输网络改造
围观党“下位”,吐槽帝“登基”
CAN总线并发通信时下位机应用软件设计
温度传感器在笔记本电脑散热系统中的应用
ASP.NET服务器端验证控件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