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产3000吨多晶硅企业的优化生存之路

2012-10-22袁晓辉

太阳能 2012年22期
关键词:多晶硅氢化成本

■ 袁晓辉

在光伏产业链中,多晶硅生产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从四年前的进口占95%到如今的自给自足占50%,短短几年时间,大比例自产替代进口,减少对上游原材料进口依赖,为下游产品成本的快速下降、为我国光伏产业整体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在这轮光伏“寒冬”中,多晶硅也是受灾最重的一环,全国80%的多晶硅厂停产。这当中,包括了10余家年产3000吨规模企业。

3000吨,是国家对多晶硅单线产能的基本要求,同时,3000吨规模企业也是我国多晶硅生产的主干群体,在公布的20家准入企业中占到近半数。这批企业分散在全国各地,曾经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当地税收,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在如今形势下,他们又十分尴尬,往前冲前途不甚明朗,往后退动辄牵涉数十亿固定投入。

由欧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二次探底幅度超出预期,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继续下行,“加大基础建设投资稳增长”再度成为政府工作重心。说到太阳能光伏,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绿色能源的一面,其实作为发电设施,它同时也属于基础设施建设,也应该纳入本轮稳增长资金投入对象。

在我国所有战略新兴产业中,太阳能光伏是极少能在世界上整体竞争力领先的一项,欧美不惜挥舞“双反”这个贸易保护大棒,施以无情打压,其目的也是希望将我民族优势产业能尽早扼杀,以抢占未来新能源制高点。

经过对“双反”后形势的分析判断,得到一个令人欣喜发现:未来这批多晶硅企业其实还有着很大生存发展空间。其中的大部分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提高质量、减少生产消耗、降低产品成本,在练好内功同时,借助一定外部支持,最终定会走出一条柳暗花明之路。

一 “双反”后国内多晶硅的刚性需求

按照业内普遍估计,此次欧美的“双反”,即使我方尽量努力,也只能是将损害程度减轻,总体趋势已难逆转。作为反制措施,我国对欧美及韩国多晶硅“双反”也必将成立。届时将出现这样的局面:欧美对我国输出的电池、组件几乎彻底关上大门,我国对进口多晶硅也几乎全部拒之门外。世界光伏发展将出现一段贸易保护下的发展时期。

据来自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太阳能光伏产品分会的数据,2011年我国光伏电池、组件出口量20GW,其中欧盟57%,美国15.6%,两地合计72.6%,即14.5GW,其他地区5.5GW。根据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国内安装量确定为21GW以上,即上不封顶。按照到2015年末40GW计算,意味着后3年时间我国将有32.2GW安装量(至2011年末,国内已安装3.3GW,估计2012年安装4.5GW,2012年末共安装7.8GW),平均每年10.73GW,加上除去欧美以外地区的5.5GW出口,对我国而言,每年实际共有有效需求16.5GW。按多晶硅电池占85%份额、每瓦需7克多晶硅计算,对应多晶硅需求9.9万吨。目前主流厂家江苏中能产能6.5万吨,其余3.4万吨缺口还需由包括10余家3000吨规模企业的其他企业来保障。这也为10余家3000吨规模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

二 实施冷氢化技改进行技术升级

既然国内下一步仍具16.3GW即9.9万吨多晶硅需求,为3000吨企业留有一片生存发展空间,企业就要抓住这个机会,积极挖潜优化,练好内功。首先是做好技术升级。目前多晶硅生产最成熟的主流工艺路线是改良西门子法,而这种工艺近几年最大的改良是氢化工艺由热氢化改为冷氢化。就是将生产过程产生的副产物四氯化硅在低温高压环境下转化为原材料三氯氢硅,物料循环利用。节约物料、降低能耗,可使多晶硅总体生产成本下降20%以上。

这项技术之前一直掌握在国外少数核心企业手中,近几年专利解冻后又有一次飞跃发展,目前正逐渐变为成熟技术。国内冷氢化技术运用最成功的例子首推江苏中能。该厂2009年初产品成本大约为40美元/kg,目前成本已控制到20美元/kg以下。

按照这样的效果,这批3000吨规模企业,按2011年底时生产成本已下降到38美元/kg 左右计算,实施冷氢化技改后,生产成本可以继续下降到25美元/kg以下,这样就接近目前被国外多晶硅倾销下的企业生存成本生命线区域。

技改后的新技术会不会很快过时呢?这是一些正待开展冷氢化技改企业心头的最大疑虑。会不会刚技改升级的技术短期内又被更新的技术淘汰、成为过气技术,似乎是一个很自然的问题。经过对近年技术飞速发展原因分析发现,其实这样的担心没有必要。国内2009年以来多晶硅技术的快速发展,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大批局部性革新技术的采用。2008年左右,多晶硅经历了一段“暴利时代”,在暴利驱动下,各种社会研究资源,包括高校及各种科研机构因逐利而进行大量研究投入,取得了不少局部性革新技术,逐渐在后几年采用并取得效果。二是冷氢化技术的使用。2004年前后,随着R E C等公司拥有的冷氢化技术专利保护期到期解禁,经过一些国际工程公司消化吸收,逐渐被多晶硅主流厂家所采用,导致生产成本迅速下降。

而无论是“暴利时代”还是像冷氢化技术这样的“专利解禁”都是难以复制、间歇性不可轻易发生的。可以预见,冷氢化这样的重大革新技术,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都仍然具备强大生命力。

三 产能挖潜摊薄成本

企业在升级技术的同时,还要尽量挖掘利用自身潜能降低成本。国内的年产3000吨项目,尤其是最早一批兴建的3000吨项目,当初设计单位为了保险,往往对辅助工艺及公用工程设计给出较大余量。在之后几年的生产运行中,企业不断摸索、优化,这部分余量挖潜空间更加巨大。

小猪短租于2012年成立,主营业务以提供短租服务为主,辅以保洁、智能锁安装、维修管理等基础性服务。作为共享短租领域的翘楚,根据小猪短租发布的年度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小猪短租活跃用户超过2000万,交易额超过25亿元;房源覆盖全球37个国家,包括国内384个城市及海外100个目的地;国内房源总量超过25万套,海外房源数约1万套。”可见,小猪短租涉及领域广泛,房东和房客来自五湖四海,主要适用于商务长途出行、个人家庭旅游、聚会等。小猪短租起源于国外最大的短租平台Airbnb,结合中国的本土背景,形成了有别于国内传统酒店的独特产业模式。

从多晶硅投资构成比例来看,氢化还原核心工艺投资占总投入1/5,精馏、回收等辅助工艺及公用工程投资占总投资一半,也就是说只需再投入1/5的少量核心工艺装置,就可以共享利用大量富余能力实现低成本提升产能。当年20多亿元人民币得来的3000吨产能,如今可能只需增加4亿元就再得到3000吨产能,升级为年产6000吨规模。如果再配合冷氢化改造,将替换废置的原热氢化炉利用为还原炉,投资更可以降低到3亿元左右,单位建设投资仅为16美元/kg。

多晶硅生产,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折旧成本和电力成本是最大的两块,分别占到总成本的30%左右,目前一吨多晶硅中,大多数企业折旧成本达到4万元左右,如果投资减半,相当于产品中折旧成本减少2万元。韩国OCI 在原厂址扩建二、三期,单位建设投资从一期的88美元/kg分别下降到40美元/kg和35美元/kg,下降了60%。江苏中能第四期扩建的单位投资也只有一期的50%。在原址上共享利用富余能力扩建产能,是这两个龙头企业成本迅速下降的重要原因。以当前最优化新建3万吨项目单位投资32美元/kg计算,折旧成本为1.3万元/吨,而挖潜改造3000吨为6000吨,新增部分产品折旧成本仅为0.67万元/吨。挖潜富余能力扩能投资,是一项最高效的投资。

企业生产规模是否是越大越好呢?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一是市场总容量不允许企业大量扩能。光伏终端使用增速是有限的,尤其是欧美“双反”形势下,国内光伏全产业链宏观布局更应该科学布局。

二是大规模扩大产能摊薄的因素很微小。在现有基础上大规模新建扩大产能,所有生产装置都配套增加,只有管理人员、生活后勤及办公设施投资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稳定,不随产能增加而增加,但这部分投入对多晶硅生产系统总投入只是九牛一毛,不足总投资1%;生产运行中可变成本也只有少数辅料采购,会因为大宗采购在定价时占有一些主动,大部分电力能源因价格受国家控制,不会因量大而得到优惠,而辅料成本占比不到总成本的5%。

三是在国内政策对光伏支持有所降温的情况下,难以获得低息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可能达到年息8%左右,大规模融资将给企业带来难以预料的经营风险。

3000吨改6000吨与直接新建3万吨项目经济性比较见表1:

表1

也就是说,一个几万吨生产规模的企业,比一个由3000吨升级为6000吨规模的企业,产品成本因为生产规模只能带来8.5%优势,产能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

呼吁项目审批部门,与其用60亿元投建一个3万吨项目,不如花30亿元盘活10个已有项目,同样增加3万吨产量,后者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 政府的有选择性扶持

自去年光伏开始进入寒潮以来,政府及银行,在支持光伏企业的态度上有一些令人失望。有的企业已经病入膏肓,却还是投入大量药剂浪费资源;而对于仅仅是发烧感冒,只需一点药就能康复的企业却没有伸出援手。

完全交给市场的做法也不合理。光伏产业是一个非完全市场化的产业,从它诞生到今天,始终离不开政策的呵护,各国如此。非完全市场化的产业如果完全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其结果只能是对这一产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对光伏企业融资一刀切的做法,就犹如对待一个短时间长得过胖的幼儿,采取突然长时间不给饭吃的做法。这样不加区分的把眼睛闭起来,搞一刀切全面停贷,不仅会毁掉整个中国光伏产业,也是对过去光伏产业对中国经济贡献的全盘否定。这一状态虽然近期由于“稳增长”和“抗双反”,政策层面有所松动,但实际效果十分有限。

在光伏企业遭遇内外交困的关键时刻,作为政府和银行,正确务实的做法应该是静下心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这些光伏企业建立起科学的考核体系,仔细甄别。

从研发能力、产品质量、成本优势、客户网络、财务状况等多方面认真考量,然后再做判断。对只需要一点药就能康复者,该出手时就出手。拿多晶硅企业来说,既然多部委经过测评已遴选出20家优先发展企业,就应该在政策上加以倾斜,大胆扶持当中优势企业健康成长。

作为光伏企业自身,一方面要努力提升技术,降低成本,练好内功增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与政府与银行的沟通,争取获得政府及银行的有效支持,早日迎来中国光伏的再一次春天。

猜你喜欢

多晶硅氢化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钽锭氢化工艺的研究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争议多晶硅扩产
氢化锆的使用性能研究现状
多晶硅进口量价双重压制 国内企业再陷生存困境——2015年3~4月国内多晶硅市场评述及后市展望
多晶硅行业再陷生存困境?
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固化性能研究
2013年多晶硅行业将恢复增长
美制成基于三氢化铝的储氢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