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疗效*
2012-10-22陈丽
陈 丽
(天津市天和医院,天津 300050)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卒中发生后,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卒中后的情绪障碍,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功能康复,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心的问题。本院应用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本院于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符合1996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确诊,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经过2周的常规治疗后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脑器质性精神抑郁状态的抑郁标准”[1];②抑郁为首发,Hamilton抑郁量表17项总分≥18分,且抑郁症状持续2周以上;③除外有意识障碍、失语、失认、痴呆、癫痫、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精神障碍及阳性家族史者。
1.2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上述标准的病例60例,按住院时间排序,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 52~78岁,平均(62.34±7.89)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7~79岁,平均(63.43±8.0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其他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3 治疗方法 60例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200 mg、1次/d;立普妥20 mg,1 次/d;丁苯酞 200 mg,3 次/d,口服治疗。同时给予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锦州奥鸿)1.2 g和舒血宁注射液(神威药业)20 ml,1次/d,静脉滴注。治疗2周后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林和立普妥口服,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黛力新口服(丹麦灵北药厂),早晨及中午各1片,明显好转后改为每日早晨1片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患者若并发糖尿病、高血压或冠心病时,均给予相应治疗,并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治疗,且在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积极的康复锻炼。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周(治疗前)及6周(治疗后)分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经颅多普勒检查。定期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并观察治疗期间有无过敏反应等副作用。
1.4 疗效评价
1.4.1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该量表最高分64分,其中>30分严重抑郁,>20分中度抑郁,>17分轻度抑郁。
1.4.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采用NIHSS于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评分。治疗转归分5个等级:①基本痊愈:NIHSS减少90% ~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NIHSS减少46% ~89%,病残程度为I-Ⅲ级;③进步:NIHSS减少18% ~45%;④无变化:NIHSS减少或增加18%以内;⑤恶化:NIHSS增加18%以上。总有效以痊愈、显著进步和进步之和计。
1.4.3 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情况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通过颞窗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经枕窗探测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记录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和脉动指数(PI)。本研究仅就大脑中动脉的Vm和PI(Vm、PI均取左右两侧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得出结果。
1.4.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Ridit分析及 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经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情况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24.89 ±4.09 17.54 ±3.78实验组 25.37 ±4.12 9.87 ±3.69*#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Vm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I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比较 例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脑动脉Vm和PI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脑动脉Vm和PI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Vm(cm/s)治疗前 治疗后PI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37 ±7.16 52.54 ±7.32# 0.98 ±0.23 0.85 ±0.18#实验组 47.89 ±6.93 70.18 ±7.96#* 0.95 ±0.29 0.66 ±0.19#*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PSD是指脑卒中发作后出现的抑郁和焦虑,是卒中后最常见、最严重的情感障碍,是对躯体功能障碍的异常的负性情绪反应,常表现为情绪悲伤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体重减轻。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2%~79%,其中不少为重度抑郁。我国研究发现,PSD发生率在卒中后1月为39%,3~6个月为53%,1年为24%。PSD严重影响患者认知和躯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增加致残率、自杀率、病死率和卒中复发率。早期预防或成功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促进康复,降低费用,改善生存质量。PSD主要表现为3大症状:①焦虑易激惹;②躯体化症状;③认知功能障碍。临床上将其分为:①轻度抑郁:表现为悲伤、睡眠障碍、精神活动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虑过度、兴趣下降、失望、易激惹;②重度抑郁: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紧张、早醒、体重减轻、食欲下降、思维缓慢、幻觉和幻想、绝望及自杀等。PSD与一般抑郁症相比,具有发病程度相对较轻而焦虑躯体化、易激惹症状较明显的特点。自杀企图和行为是PSD中最危险的症状。一般认为PSD的恢复与多种因素相关[2],主要包括:①年龄;②性别;③社会支持;④护理人员和家庭护理满意程度;⑤神经功能缺损程度;⑥认知功能障碍;⑦遗传因素。PSD的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惊厥疗法、心理疗法、中医药和针灸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尤为关键,章睿[3]研究发现,药物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心理治疗组,说明PSD发生的生理学因素是主要原因,采用对神经递质摄取干预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阻断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抑郁状态。
在药物治疗方案中,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由于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较大,有直立性低血压和用药过量的毒副作用,已不适应对PSD的治疗。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为复方制剂,每片含相当于0.5 mg氟哌噻吨的二盐酸氟哌噻吨和相当于10mg美利曲辛的盐酸美利曲辛。氟哌噻吨是一种神经阻滞剂,根据不同剂量具有不同药理作用。大剂量主要作用是拮抗突触后膜的多巴胺受体,降低多巴胺能活性;而小剂量主要作用于突触前膜,多巴胺自身调节受体,促进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发挥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美利曲辛是一种双相抗抑郁剂,低剂量应用时,具有兴奋特性,但镇静作用较弱。两种成分的合剂具有协同的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抗抑郁、抗焦虑和兴奋特性,治疗轻、中度抑郁和焦虑症状效果十分显著[4]。本研究发现,经黛力新治疗后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均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提高,临床症状大部分或全部消失,与社会及家人的关系恢复良好。其原因可能随着抑郁状态的改善,患者依从性增加,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加速了神经功能的康复。
以往研究[5]认为,卒中后当患者受累半球额叶的脑血流速度下降时,可影响到该区域内的5-HT和NE能的神经通路,使5-HT和NE含量下降而导致抑郁症。而抑郁症患者脑血流速度降低和脑血管阻力的明显增高,势必减少脑动脉的血供量,进而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本临床观察也发现,经黛力新治疗的患者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情况也较前明显好转且好于只经过常规治疗的患者,其确切机制不明,可能与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依从性增加、改善心理状态等因素有关,今后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CCMD-3).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5-48
2 谢伟坚.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1,8(l8):67
3 章睿.脑卒中抑郁状态患者抗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70
4 王成强.黛力新的用药注意事项.中国医学创新,2010,7(16):180
5 李根华,徐元,吴锦昌,等.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的初步研究.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