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型资产密集性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研究

2012-10-21陈胜森刘卫华

中国设备工程 2012年12期
关键词:下属单位信息化设备

陈胜森,刘卫华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北京 100027)

集团型资产密集性企业设备种类繁多、资产价值高、技术先进、设备故障损失大,对设备运维保障要求高。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解决设备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成为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和信息管理部门的共同课题。

一、集团型资产密集性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特点和挑战

第一,大型集团型企业地域跨度大,下属单位地点分散,甚至在海外,传统沟通方式沟通效率低下,对下属单位的设备管控能力较弱;

第二,大型集团型企业下属单位众多、业务差异较大,设备种类繁多,各类信息标准不统一,管理流程不规范,设备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第三,对于石油、石化、天然气等能源性集团型企业,一般下属单位(工厂)设备资产密集,大型、超大型装置、设备众多,主要生产装置设施先进,主要生产介质(油、气)易燃易爆,特种设备、带温带压安全器件多,对可靠性要求高;主要生产装置要求长周期、连续运转,对设备、设施的运维保障能力要求高;

第四,为保障可靠生产和维修,多数下属生产单位备品配件储备水平较高,库存资金占用量大,给企业运营造成较大压力。

二、集团型资产密集性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

1.集团总部设备管理信息化目标

(1)统一设备基础数据信息标准,落实设备管理制度流程

集团型企业下属单位众多、设备种类繁多,设备管理水平差异也较大,信息化建设的最基础工作是建设设备管理相关的基础数据信息平台,统一设备管理相关的各种基础数据标准。部分企业通过实施ERP,整理出基础数据标准和规范,包括设备主数据标准(设备分类、技术特性、分类与特性关系,物料分类、物料属性、物料清单等)以及各种设备检维修方案等。这些标准的规范和落实,有助于集团型企业统一下属单位基础数据标准,汇总设备运营的业务数据,进行集团层面的数据统计分析。集团总部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将集团各种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中,落实到下属单位,提高集团设备管理的执行力度和效率。

(2)加强集团总部对下属单位设备的监控能力

没有信息化手段之前,集团总部只能通过月报、季报等方式掌握下属单位设备管理的信息,准确性和时效性不高。集团总部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极大地丰富数据信息量。通过管理视图,可以实现“集团→下属单位→工厂→运维班组”的设备管理数据的综合监控及远程动态监控,从而提高集团对下属单位设备运营的监控能力。

(3)提高企业集团和下属单位信息交互能力

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如远程网络技术、远程监控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手机短信、智能终端),不仅可以提高数据信息采集、汇总、传递的效率,也可以提高集团总部与下属单位和设备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交互能力。

(4)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

企业集团在数据规范和标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对企业运营状况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借助绩效考核评估模型,对企业集团及下属单位设备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5)优化库存管理

企业集团下属单位存在大量相同类型设备,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实现集团内部重要设备的备品配件资源共享,降低库存资源。

2.基层单位设备管理信息化目标

(1)实现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提高设备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

设备在运行中,产生了大量的经济、技术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分散在基层各部门。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集成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各种经济技术信息,实现设备精细化管理。针对不同种类设备的特点,设立专业化管理分工,提高设备管理的专业技术水平。

(2)实现预防性维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在能源行业,大多数生产装置都实施了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技术,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设备点巡检管理制度。通过信息化集成技术,可以建立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模式,提高设备的运维保障水平。

(3)实现备品配件的优化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水平

能源行业连续性生产企业为保证生产的需要,储备了大量备品配件,占用了大量资金。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备件进、出、存、耗的动态管理,并通过库存优化模型,实现备品备件的优化管理,降低备件的库存储备水平。

(4)建立健全设备知识管理体系,共享设备管理信息

基层单位在设备管理中积累了大量有效的设备文档资料、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这些都需要有一个有效的载体来存储和展现。通过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图纸资料,采用可视化方式对设备图纸进行图层追踪、设备信息关联、实时业务操作,提高图纸资料的利用率。设备基础信息库、设备图档资料库、设备操作规程库、设备检维修方案库、设备故障档案库等,可以更好地为各级设备管理人员服务。

三、集团性资产密集型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构想内容(见图1)

图1

1.集团化分层管理

大型集团型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层级和管理职责,采用不同的设备信息化管理功能:集团总部是企业的战略决策层,应反映其宏观计划与战略决策的信息化管理职能;二级单位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层,管理重心在于对三级单位的管理与监控;三级单位是企业生产与设备管理的实体,管理重点在于落实上级的管理要求,执行日常的生产与设备管理工作,并将生产与运行动态及时反馈给上级管理部门。

2.全寿命周期管理

企业设备在全寿命周期中经历了前期研究、设计、采购、安装(或建造)、投产、运行、维护、报废的全过程,涉及到设备的经济(购置成本、维修费用、处置费用)、技术信息,应充分利用设备身份识别技术,对全寿命周期费用、技术方案进行综合平衡管理,以提高设备管理效率,降低综合运维费用。

3.预防性检维修体系

企业通过智能点巡检管理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监控预警、设备隐患故障诊断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立企业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体系,逐步改变以前的事后维修、计划维修管理模式,从而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和损失,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4.分级分类管理

大型企业的设备种类繁多,按设备的重要程度和设备维修的经济性,确定和划分不同设备的管理模式和维修方式,并明确分级管理责任。常用ABC分类方法,将设备分为3类,A类设备:主要生产设备、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辅助生产设备,包括关键设备、重点设备、精密大型稀有设备、主要动力设备、主要生产控制设备、具有安全和环境危害性的设备等;B类设备:辅助生产线和主要生产线的辅助设备;C类设备:一般设备或简单设备。对设备及备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有利于集中有效的设备管理资源,将优势资源配置到重要的A、B类设备上,从而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

四、集团性资产密集型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主要内容

1.设备管理信息化总体框架(见图2)

图2 设备管理信息化总体框架

2.设备管理信息化网络框架(见图3)

3.设备管理信息化功能框架(见图4)

注: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ERP——企业资源计划;WPKS——厂级实时监视与查询软件包;ESD——紧急停车系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GIS——地理信息系统;DCS——分布式控制系统

4.设备管理信息化主要技术

(1)设备身份识别和信息集成技术

设备身份识别技术是指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对设备身份进行唯一标识。同时利用信息技术集成了设备档案的各类信息,通过“随需调用”的设备身份标识号(设备ID),可以随时查询设备整个寿命周期中的全貌信息,并且通过设备分类、层级关系,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追踪和关联,从而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2)设备信息图形化应用技术

设备信息图形化应用技术包括设备三维建模展示技术和设备图纸标注应用技术。设备三维建模展示技术的特点是展现效果形象直观,不足之处是工作量大、应用成本较高。设备图纸标注应用技术是将设备原始技术图档资料,通过系统二次标注的方式,直观实现了图纸元素(装置、设备、部件)与系统结构化数据的信息关联。利用系统操作图组件,灵活地实现图纸(图层)之间的信息关联、追踪,直观地展现设备之间的层级结构,实现设备(物料)各种信息的集成。设备信息图形化应用技术提高了设备图档资料信息的利用效率,增强了设备信息获取的直观性,方便了设备基层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的日常工作。

(3)工作流驱动应用技术

工作流驱动应用技术是指将成熟的工作流驱动技术和设备管理流程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工作流驱动技术实现设备管理流程制定、设备管理职责分工、设备管理工作审批、工作时效监控分析等业务流程管理。特别是集团型企业,其业务管理存在审批流程长、审批环节多、审批权限复杂等特点,采用工作流驱动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集团企业设备管理的工作效率。

(4)状态监测诊断技术

状态监测诊断技术是指企业采用先进的状态检测和诊断工具对关键机组、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并分析其设备运行异常或劣化的倾向,采用预防性维修模式,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消除可能出现故障的隐患,从而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企业常用的状态监测诊断技术包括振动诊断技术、噪声诊断技术、温度诊断技术、油液分析技术及无损检测技术(射线、超声波、磁粉、渗透、涡流等)。其与物联网信息技术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设备检测诊断技术的整体效益,提高设备运维保障水平。

(5)智能预警提醒技术

智能预警提醒技术是利用最新的信息网络技术(RFID、无线网络、移动网络),对设备管理所需的各种预警提醒信息进行分类,通过桌面提醒、邮件提醒、短信通知、手机应用等方式推送到企业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信息处理终端(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提高设备预警提醒信息传递的效率。同时采用信息预警处理应对机制,根据预警级别自动启动响应处理流程,从而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有效掌控和及时处理,为设备可靠运行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五、集团性资产密集型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

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机技术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数字化平台上将要实现的管理问题,涉及管理模式的确定、管理方法的选择、管理标准的建立、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过程的监控、管理绩效的评价等。实现上述的管理方面的要求,必须根据管理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并通过严格的软件实施工程导入。

对于集团型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实施,一般采用如下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和步骤。

(1)项目规划

根据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对设备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编制项目建设可行性方案,确定项目实施范围和实施策略,并获得企业集团的项目资金支持。

(2)试点建设

根据项目总体建设计划,选择条件较好和具备一定业务代表性的下属单位,进行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试点建设工作。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发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信息系统建设解决问题、改进应用。

(3)推广实施

在试点取得较好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总结项目实施经验,并进行系统功能的改进和完善。根据项目总体建设计划,有序推广设备管理信息化项目,并经过多年的应用积累,实现集团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综合目标。

六、结语

集团型资产密集性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严密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提高企业设备管理的综合水平和效益。

猜你喜欢

下属单位信息化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Value of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with maximal elasticity in differentiating benign and malignant solid focal liver lesions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调试新设备
行政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管刍议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关于构建高校下属单位财务控制体系的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