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妙手施生根
——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口腔科主任施生根教授
2012-10-20陈广晶
◎陈广晶
▲施生根与夫人牛忠英
“心怀慈悲,宽人责己,手操绝技,精益求精。”这是一位患者送给医生的一幅匾,表达了对医生的感激之情,也概括了这位医生的医德和品质,这幅匾的主人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总医院(第306 医院)口腔科主任施生根。这位温文尔雅的中年医生,既有儒雅、谦和的风度,也有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他从医30 余年,在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学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方面独具特色,擅长全口义齿修复、松动牙固定、缺失牙镶配、残根保存与修复、畸形变色牙美容等。他曾留学日本,可用英语、日语接诊。他的医术赢得了患者的认同,被誉为“美牙使者”,是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患者信服的好大夫,也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医疗成果奖的获得者,并带领团队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用10 年时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把原本简陋的口腔诊室建设成为全军口腔疾病诊治中心、国家卫生部口腔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并跻身于全国口腔医院中心(依据中华口腔医学网)30 强之列。这里已经成为医护人员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军地患者口腔疾病诊治和康复保健的温馨港湾。
感疾苦立志从医
1955 年初夏,施生根出生在安徽枞阳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枞阳是长江边北岸的一座古城,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但施生根的童年却并未享受过富足的生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自然灾害频繁,传染病流行,缺医少药,很多青年人因患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百姓饱受疾病和贫穷之苦,而施生根的父亲更是在48 岁就因病英年早逝。正是因为亲眼目睹父亲和乡亲们所受的病痛折磨,以及少年时期亲历家庭因病致贫,施生根自幼便立志学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生病的亲人解除病痛,为患者的家庭减轻负担。
理想之旅难能一帆风顺。小学毕业赶上“文化大革命”,高中毕业只得回乡务农,“从医”之路变得遥不可及。然而,人生的机遇还是光顾了他,1974 年12 月,在父亲去世还不足百日,他满怀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告别了亲人和家乡,应征参军入伍,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我是一个火头军”
施生根入伍后被分配到著名的第四军医大学,他以为将从此与“医”结缘,他心中的欢喜无以言表,心想当医生的理想就要实现啦!有谁知天不遂人愿啊!领导把他直接带到学员大队的炊事班,他军旅的第一份工作是炊事员,原来是军医大学的一个火头军呀!他很快调整思路,以雷锋为榜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的日常工作是为大学生们做饭,除此之外还要养猪、种菜、做豆腐、酿酱油等……他不仅动手,还善于思考,搞一些粗粮细作等技术革新,每天忙碌,尽职尽责,他总是告诫自己,要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尽可能让大学生们满意。
1977 年是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那时的施生根已当上了第四军医大学某学员大队的炊事班班长、采购员兼团支部书记。酷爱学习的他根本没有整块时间读书,只能靠休息时间一分一秒地挤。即便是参加高考的当天,他也是做完炊事班工作之后才赶到考场,此时距开考已不足10 分钟。他的位置在监考老师的对面,每答完一题,监考老师就跟着看一题,直至交卷,老师已经看完了施生根的整张考卷。
当天的监考的是一位女老师,她拿着试卷好奇地问:“你在部队是做什么的呀?”施生根风趣地说:“我是一个火头军。”监考老师笑道:“我看不像,你应该是文书之类的吧?”当她了解到施生根确实是学员大队炊事班战士以后,这位监考老师非常诧异,感慨地说:“我们党的政策真的很英明,要不是恢复高考,为本校优秀战士提供这个机会,就埋没了一个医学人才的苗子啊!”老师的话,给施生根以很大的鼓舞。时隔不久,他如梦般地接到了第四军医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从上千名士兵中脱颖而出,从此,真的踏上了从医之路。
施生根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学习更是倍加努力。日语是他的第一外语,在校期间就已经可以帮助老师翻译日文资料,而其他科目的试卷也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本予以展示。由于成绩优异,1980 年他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毕业后留校,在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工作,同时留校的同学中还有后来成为他生活中互敬互爱的伴侣、事业上比翼齐飞的同事、工作中配合默契的搭档——牛忠英教授。
心怀慈悲施绝技
在医疗工作实践中,他深刻感受到知识和技术的匮乏,需要进一步深造,才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所以,他下决心要报考研究生。
施生根考研时遇到的最大麻烦是外语!他大学期间学的外语是日语,而他报考的口腔修复学专业限定的外语是英语。怎么办?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前徘徊数次之后,终于痛下决心:从ABC 开始学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 年的努力和备战,1985 年施生根终于顺利考取了第四军医大学口腔修复学专业的研究生。
施生根的导师是著名的欧阳官教授。欧阳教授对缺牙的义齿修复有极深造诣,解放前就堪称“御医”,新中国成立后仍肩负国家、军队领导人的口腔医疗和保健重任。施生根佩服导师的医术和学术,更敬佩导师的医德和为人。这位大家风范的导师对施生根的成长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欧阳教授很喜欢学生的名字,他风趣的说“生根”就是要让义齿假牙生根不脱落,让施生根做“全口义齿修复的固位研究”肯定会出成绩。果真,施生根作为第二责任人开展的“全口义齿固位的研究”,于2001 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口腔医学界获得这一殊荣尚属首次。
或许是名字与假牙的生根有“缘”,施生根对复杂缺失的修复学研究尤为执着。大学实习期间初学制作假牙时,老师告诉他刚戴假牙的患者有很不舒服的异物感。为体会此感觉,施生根特意让同学在自己牙上磨出豁口,在颚部做假牙托,亲身体会磨切牙齿的感觉和义齿的异物感,并摸索减少假牙异物感的方法。他觉得只有用心体会患者的感受,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施生根这种将心比心的服务理念和体贴入微的关怀,让众多患者受益、感动。比起琳琅满目的锦旗、牌匾,施大夫看重的是患者的满意!认为患者对治疗的满意是奖赏给医生的最好礼物。施生根保存有很多疑难口腔疾病诊治成功的病例。每个案例无不浸透他和他同仁们潜心钻研的心血和汗水。一位老太太少年时天花并发症导致全口牙脱落和小口畸形,连张口都十分困难。经过施主任和团队们共同努力,“老人戴上假牙时笑得非常开心!”,看着患者满意的笑脸,施生根的快乐溢于言表。在施生根的电脑里存了很多这样的笑脸,这些笑脸都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这是患者对我们医生的期待和的要求。
仁心妙手,精益求精。在这条探索口腔健康的道路上,施生根不断前行。1995~1997 年,施生根先后赴日本明海大学齿学部、大阪齿科大学作博士后研究,迈出国门向别人学习,目的是为了发展自己,超越并创造新的知识和技术。他学成后按期回国,因为他的根,生在中国。而施生根未曾想到,还有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在等着他。
▲由于医术精湛,施生根为我国许多著名科学家治疗过疾病,钱学森(中)就是其中之一
▲施生根的医术受到国外患者的称赞
十年一剑初见效
306 医院五层口腔科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科室,诊室内窗明几净、优雅温馨,处处彰显着人文关怀。轻柔动听的中国古典音乐,敲着舒缓曼妙的节奏,好像温柔的春风,拂去患者心头的紧张与烦躁,使人们几乎忘记这里其实是医院。而十几年前,这里却远不是这个样子。
2001 年盛夏,施生根和夫人牛忠英作为特殊人才奉命一同调到解放军第306 医院工作,至今已有11 个年头了。11 年前,这里的口腔科还是五官科中一个很弱小的专科,规模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
如今,这里的口腔科已经成为解放军第306 医院的特色科室,2003 年被批准为:全军口腔疾病诊治中心,现中心拥有八个专科: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儿童口腔科、口腔正畸科、口腔种植科、口腔特需诊疗科。学术团队82 人,高级技术职称11 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主系列,拥有55 台国际一流的牙科综合治疗设备和牙科CT 等先进的诊疗器械。施生根说:“我的老师希望能让没有牙齿的人能戴上舒适的假牙,过上有质量的生活。我们现在要更进一步努力,尽量保存治疗患者的松动牙和残冠残根,让它修复如初,好看、好用、稳固,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在一处候诊区,记者发现了一件特别的礼物——写着“家”字和“福”字的匾额,这是曾在这里实习过的学员们留下的心里话。他们把中心当成了自己的“家”,在这里渡过了幸福的时光。
施生根不仅为学员们营造“家”的温馨,而且向学员们传授医者的责任意识。“小事决定事业、环节影响成败”等彰显科室文化格言的镜框挂在诊室醒目的位置。牙齿如同高大的建筑物,需要牢固的根基和美观的外形,任何工作上的疏忽都会导致整体效果的偏差,所以必须注重细节,谨小慎微。施生根常对大家说:“很多疑难病症,接手治疗可能有费力、风险高、疗效不确定等疑虑。但只要患者有需要,我们就应该尽量想办法帮助他们。处理医患纠纷时,患者对专业知识不了解,医生很容易为自己找借口、推诿的理由,但医生不能这样做!医生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
“合法制假”严把关
施生根的从医生涯与义齿紧密相连,他帮助很多患者解除了病痛,也受到了众多好评。一位首长诙谐地称他的设计制作的义齿,为“合法制假,以假乱真”,为患者的口腔带来新的生机,让真牙、假牙都重新“生根”、康健、美观。如今,他又把自己的研究专业转向更广泛的领域,为“合法制假”工具——口腔医疗器械严把质量关。
作为北京市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委员会口腔器械专业组的一员,施生根与其他专家一起为我国口腔医疗器械的安全把关,为相关企业口腔器械注册上市提供专家咨询服务。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通过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和收集大量相关资料,为北京市口腔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制定管理规范。这些规范包括:《北京市定制式义齿技术审评规范》、《定制式义齿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弹性体印模材料临床试验规范》,等等。这些规范对定制式义齿和弹性体印模材料产品的适用范围、产品类型、技术指标和临床要求等内容做出了详细的说明,为以上产品的注册上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他们还制定了《义齿质量体系考核审查员手册》和“齿加工企业质量体系技术要点”,为定制式义齿产品生产企业向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帮助,指明了道路。2012 年3 月,为表彰施生根为医疗器械审评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北京市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委员会为他颁发了“最佳贡献奖”。
工作之余,施生根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人,日常生活中,他喜欢旅游、摄影、写作,他的摄影和散文还曾在《中国绿色画报》杂志刊登(2006.8.题为:花儿一样的喀纳斯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