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9~2011年36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2-10-20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528031张朝阳欧有权罗润嫦赖永娥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528031)张朝阳 欧有权 罗润嫦 赖永娥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近年来,随着临床用药品种的增多和药物配伍使用的增加,ADR发生率也越来越高,ADR监测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医院的重视。现对我院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发生的365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期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附表1 ADR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
附表2 ADR的发生时间分布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2009年~2011年的365例ADR报表,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ADR发生时间,引起ADR的药品品种,剂型,给药途径,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及转归等项目进行统计,生成Excel表进行汇总分析。
2 结果
2.1 ADR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2.1.1 ADR与性别比例 365例ADR报表中,男171例,占ADR总例数的46.85%,女194例,占ADR总例数的53.15%,男女比例为1:1.13。
2.1.2 ADR患者的年龄分布 患者最小年龄1个月,最大年龄92岁。年龄21~40岁的患者为ADR高发人群,此外,年龄≤20岁的青少年的ADR发生率也较高,应引起重视(见附表1)。
2.2 ADR发生时间 大多数为用药当天,其中10~30min内发生者168例,占46.03%;≤10min内发生者95例,占26.03%;>24h发生者14例(见附表2)。
2.3 ADR所涉及的药物种类及抗菌药物品种
2.3.1 ADR所涉及的药物种类 365份ADR报表中涉及的药物共14类,129种,其中抗菌药物,中成药及解热镇痛,口服镇痛药物出现最多(见附表3)。
2.3.2 从具体的药物品种来看,在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出现的ADR的例数最多,其次为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等(见附表4)。
2.4 给药途径 在ADR报告中,静脉滴注引发者最多,为298例,占81.64%,其次是静脉注射26例,占7.12%,口服25例,占6.85%(见附表5)。
2.5 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 在ADR报告中,药物ADR导致的器官/系统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消化系统损害,较为严重的ADR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抽搐,精神病样反应等(见附表6)。
2.6 ADR报告类型及转归 在365份报告中,严重者13例,新的一般的报告50例,一般的302例。其中,201例治愈,164例好转没有致死病例。
3 讨论
3.1 ADR发生的年龄和性别分布 在365例ADR中,女性略高于男性。年龄为21~40岁以及≤20岁的青少年中ADR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本院就诊的人群年龄的分布有关。此外,我院报告的发生于≤20岁的青少年新的ADR有18例,占新的不良反应的比例为36%。这是因为他们属新药上市前非临床观察人群,此时没有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资料和数据,故一旦出现反应,多为未报道的新的不良反应[2]。此外,儿童用药临床研究资料相对缺乏且其生理功能发育的不成熟,儿童用药依从性差等原因,是引起儿童患者ADR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儿童患者用药时应根据其生理功能发育特点,尽量减少联合用药。
附表3 引起ADR的药物种类及构成比
附表4 引起ADR的抗菌药物及其构成比
附表5 不同给药途径致ADR发生的比例
3.2 ADR发生时间分布 用药时间为11~30min与≤10min内ADR的发生率较高,共263例,占72.06%。提示护理人员在患者输液前30min内应加强巡视,若发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停药观察并予对症处理[3]。对首次使用某药品的病人,在开始点滴输液时,应注意滴速的控制,滴注的前30ml(大约量)溶液应慢滴,严密监测患者情况,如果发现不适,及时停药,积极处理,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3.3 发生ADR的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 在365份ADR报告中,涉及引发ADR药品共有225种,其中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因此,建议积极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卫生部“2011 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精神,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减少由此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在引发ADR的抗菌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药物为最多。随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新品种的不断出现,临床使用增多,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有增多趋势。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或引起严重并发症常可致死,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4]。故用药前详问家族过敏史、药物过敏史、是否为过敏体质显得非常重要。此外,若患者有过敏史或为过敏体质,应尽量避免使用头孢菌素类药品。对于说明书明确要求皮试的头孢菌素,必须选择拟用品种进行皮试,而不应采用青霉素或其他头孢菌素代替。中成药引起的ADR居第二位。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使用逐渐增加,其不良反应的上报数据也呈上升趋势,其中不乏严重的不良反应[5],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导致中成药注射剂产生ADR的原因很多,用药不当或不合理用药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医师在使用中成药注射剂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使用合适剂量、选择正确的溶媒,配制操作正确,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联合配伍应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3.4 发生ADR给药途径及剂型因素 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占81.64%。由于静脉给药可使药物直接进入人体循环,作用迅速,药物浓度、pH值、渗透压、内毒素、微粒等均能是引发ADR的直接诱因[6]。因此,建议临床给药时,应遵循“能口服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不静脉用药”的基本原则,尽量减少静脉给药。此外,输液配置的质量也是药物ADR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应加强输液配置环节的管理,提高输液配置的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我院于2006年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以后,药物ADR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3.5 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 皮肤及附件损害位列第一,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皮肤红肿、水疱疹为多见,该类ADR易于观察与发现,故上报较多。随着ADR监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较为复杂的ADR被发现上报,在365例ADR报告中涉及2个及2个系统以上的有88例,占24.11%。此外,一些不易被发现的ADR如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等,因需要借助检验手段或易于被误认为与原患疾病相关而漏报。
3.6 ADR报告类型及转归 在365份报告中,没有导致死亡或留下严重后遗症的病例。其中3例过敏性休克病人都得到及时抢救,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发生,提示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教育,增强工作责任心,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是避免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的关键[7]。
附表6 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
4 小结
4.1 医院应高度重视不良反应工作,提高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救治能力,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4.2 临床医师在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谨慎用药并加强ADR的监测;在诊治过程中坚持合理用药原则,尽量避免静脉给药途径。
4.3 加强输液配制环节的管理,避免因输液配制质量引发ADR。
4.4 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输液过程的监测与管理,及早发现不良反应并救治,避免发展成严重ADR。
4.5 定期对本院及其他监测单位监测到的ADR进行分析并及时通报全院,对发生率较高和曾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警示和干预,也是避免其重复发生,降低用药风险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应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教育,增强工作责任心,严密观察患者病情,一旦发生ARD应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是避免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