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

2012-10-20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02200孟凡红韩彦菊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8期
关键词:分阶段心衰出院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02200)孟凡红 韩彦菊

慢性心力衰竭是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现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首要死因。我国的心衰患病率为0.9%,其中男性0.7%,女性1.0%[1]。目前心衰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治疗目的不仅是减轻症状,而更着重于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2]。因此,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开展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和必要的。本文对103例患者采取了分阶段的教育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随机取样原则选择2010年7月~2011年3月在心内科住院103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其中男55例,女48例,年龄52.26±12.27。病程最长20年,最短5年,平均8.5±5.6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41人,中专及高中23人,初中28人,小学11人。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纽约心脏病学(NYHA)CHF心功能Ⅱ~Ⅳ级;②意识清楚、能进行正常交流;③愿意参加本试验。排除标准:合并CHF以外其他原因导致的躯体活动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经过专家咨询自行设计而成。在正式调查前,对10名患者进行了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一般临床资料: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联系电话、住址、病程、就诊次数、身高、体重、职业、血压、个人爱好、饮食习惯等并建立个人信息档案。②患者自我管理问卷:正确服药、合理饮食、生活方式、避免诱因、自我监测病情等共8个条目,每一条目采用1~4级评分。③患者对CHF预防和治疗认知的问卷包括疾病基本知识、用药知识、生活方式、诱发因素、自我护理五个维度,共15个条目。预调查中10例患者间隔1周的重测信度为0.826。

1.2.2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程序 首先评估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针对每一个患者的不同阶段,统一由相对固定并经过培训的护士人员进行全程指导。制订全程的教育计划,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延伸到患者入院、出院前后,且贯穿始终,帮助患者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3]。对教育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价,发现误区及时调整教育计划,直到达到理想目标为止。在患者入院时及出院1年后分别向入选对象发放调查表,进行心衰相关知识问卷调查,问卷由患者本人填写,对文化程度低不能独立完成者,由研究者逐条说明,争得意见后代为填写,并统计1年内再次住院的次数及病死率。共发放103份,回收103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1第一阶段:入院的第1~3天。教育内容:①讲解心衰的危险因素,心衰加重的诱因。②休息与运动干预:Ⅰ度心衰应限制体力劳动,Ⅱ度心衰应增加卧床时间,Ⅲ度心衰必须严格卧床休息,日常生活由他人协助;卧床期间经常做深呼吸和下肢主动和被动运动,避免发生静脉栓塞、肌肉萎缩、消化不良。③服药干预:指导患者正确掌握用药方法及药物的副作用,特别是洋地黄药物,注意监测脉搏,服用利尿剂时,注意钾盐的补充;服用抗凝剂时,应及时检查凝血项目。

1.2.2.2第二阶段:入院第3~6天。内容:①运动训练,主要是指有氧运动,护士根据病情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特别是心功能Ⅰ、Ⅱ度的病人,应在医护人员的督促和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适度运动,达到既完成运动训练又保证安全的目的。②生活方式的改变:戒烟、戒酒、适量运动、低盐低脂饮食、保持适量运动 。③限盐限水干预:指导患者正确掌握钠盐和水分的摄入量。Ⅰ度心衰食盐量4~5g/d,Ⅱ度心衰2~3g/d,Ⅲ度心衰<1g/d,指导患者每日饮水量在1.5~2L,随着症状加重而减少水的摄入量,每日监测体重。

1.2.2.3第三阶段:6~10天出院前。教育内容:①指导病人正确地进行自我管理,正确进行自我评估,避免诱发因素。②坚持服药,严密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到饮食管理,定期随访、监测体重、报告异常情况。③做到六会:会控制饮食;会识别心衰的危险因素;会掌握运动的方法;会应用口服药及掌握药物的副作用;会自测血压、脉搏、病情观察,识别心衰的症状及简单处理;会监测体重,教会患者从入院开始记录病情监测日记,并指导患者外出时必须携带救助卡。

1.2.2.4第四阶段:出院后随访指导。心衰健康教育门诊按个人信息档案,定期预约出院的病人,对出院病人进行跟踪随访,门诊进行一对一强化教育,全面了解心衰患者自我管理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细致、具体指导。1个月内进行二次电话随访,并要求病人门诊复查1次,以后每月一次门诊复查,了解病人能否遵循并坚持自我管理,特殊病人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次数,患者也可随时电话咨询,依据病情再次进行教育并修改教育方案。

1.3统计方法 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见附表1)。

2.2患者遵医依从性情况见附表2。

附表1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103)

附表2 出院后6个月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n=103,例/%)

2.3患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情况 在被观察的103例患者中,87人病情基本稳定,5人因急性心衰、呼吸衰竭死亡,11人再次住院,其原因为8人因急性心衰发作住院,3人合并冠心病、高血压。

3 讨论

3.1分阶段健康干预,有利于心衰患者疾病管理 对慢性心衰患者,按照分阶段的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全面掌握心衰患者的健康状况,加强危险因素监测和管理,以便医护人员能够准确掌握患者病情及相关信息,了解患者存在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按照医嘱进行护理,目标不明确,会因护士资历、学历、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而给患者的健康教育带来不良后果[4],采用分阶段健康教育,可使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性、预见性、针对性,使每一个患者都能得到规范的、连续的、完整的健康教育。本研究的患者超过半数来自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部分患者为了节约医疗支出,症状缓解后自行将药物减量甚至自行停药,较多患者在饮食和运动上也存在误区。由附表1可见,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掌握有明显差异,P<0.05,充分显示出健康教育的效果。

3.2分阶段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病人教育是通过增强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的技能来影响其对健康的态度和行为,以达到维持和提高健康水平的过程[5]。心衰的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避免诱发因素和预防复发对病人来说很重要,而增强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控制症状和预防复发。目前,健康教育多注重于住院期间对患者的教育,出院后缺乏督导。患者一旦出院,对心衰疾病的有关知识即有忽略和淡忘,对医嘱遵从程度减低。鉴于此,分阶段的健康教育,通过出院后随访和门诊复查,将健康教育可延伸到社区,患者出院后仍能接受护士的关爱和督导,进一步密切了护患关系,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遵医行为,使各项治疗、护理计划得以有效实施。附表2显示,健康教育后按时服药、合理饮食、规律运动、自我检测体重、脉搏、定期复诊等较教育前有明显改善,P<0.05,说明健康教育干预能明显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3.3健康教育对临床疗效产生的推动作用慢性心衰是一个慢性和反复发作的过程,导致患者不能严格遵循医嘱致使病情难以控制,病情加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6]。因此,通过住院教育、出院指导和院外随访分阶段健康教育,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疾病知识和自我护理技巧,培养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护的能力,使之无论何时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自己的治疗计划,使疾病达到满意的控制,减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避免了心衰的诱发因素,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了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的机会,住院次数明显减少。本研究显示被观察的103例患者中,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情况中,87人病情基本稳定,11人再次住院,占总人数10.7%。护士在心衰病人教育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其教育者、指导者和监督者的作用。

综上所述,分阶段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对心衰防治知识的认识水平和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改变了服务模式,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赢得了患者地支持和信任,有效提高了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分阶段心衰出院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观察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分阶段减少母猪限位栏的使用
分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临床观察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