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干渠输水隧洞施工规划

2012-10-19马超刚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2年10期
关键词:槽钢塌方进尺

马超刚

(新疆兵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 830000)

1 工程概况

1.1 简述

西干渠工程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西北缘荒漠和半荒漠草原地带,沿线共布置五条无压输水隧洞,属2级建筑物,自东向西编号分别为 1~5号,总长10.02km,直线布置。

隧洞由进口明渠段、渐变段、洞身段和出口消力池、渐变段、出口明渠段组成。隧洞特征见表1。

表1 1~5号输水隧洞特性表

1.2 地形地质条件

西干渠地处区域构造相对简单,新构造活动相对较弱,沿线构造不发育,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和小于6度。五条输水隧洞主要穿越平台和洼地相间的剥蚀起伏地貌单元,地层岩性相同,上覆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其中第三系地层主要为砂岩、泥岩、砂砾岩等。第四系地层主要有砂砾石、砾质砂土、坡积碎石土等。隧洞围岩物理力学特征见表2。

表2 1~5号输水隧洞围岩物理力学特性表

续表

西干渠五条输水隧洞沿线均为新生界第三系的厚层状、层状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和泥质砂岩等软质岩石,局部夹有团块状泥岩和层状砂岩透镜体。岩石总体表现为弱胶结,干抗压强度小于3MPa,饱和抗压强度小于0.18MPa。泥岩为强膨胀岩体,具有剪切流变性和失水崩解性;而砂岩具有遇水崩解性和胶结差的特点。围岩为Ⅳ~Ⅴ类,其稳定性受含水量、不利节理裂隙结构面和胶结程度的影响较大。成洞条件和稳定性主要受地形地貌、天然含水量、成岩作用的差异及地层的胶结程度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其次受少量节理、裂隙及裂隙水的影响。

1.3 气象条件

西干渠工程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属大陆性寒温带及大陆性温带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昼夜温差较大。工程区域内典型气候特征数值见表3。

表3 工程区典型气候特征数值表

2 输水隧洞施工规划

2.1 施工特点

a.五条隧洞均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附近无人无水无电,建筑材料及所有生产、生活物资由外部提供,施工条件差。

b.当地气候恶劣,每年11月~次年3月进入低温季节,多年年有效施工时间6~7个月,施工期较短。

c.五条隧洞沿线均为新生界第三系的厚层状、层状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和泥质砂岩等软质岩石,总体表现为弱胶结,围岩为Ⅳ~V类,围岩质量和稳定性差。

2.2 施工布置

五条隧洞沿线地形平坦,场地宽阔。由于隧洞进出口位于地面20~30m以下,施工必须的生产设施(包括场内交通、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照明设施、混凝土生产系统、钢筋加工厂、模板加工厂、水泥、油料、火工材料仓库和堆料场等)、生活设施设置在隧洞进出口、施工支洞上部的阶地平台上。

除5号隧洞较短未设施工支洞,1~4号隧洞施工支洞布置特性见表4。

2.3 施工方案

综合当地施工条件和围岩地质情况,五条隧洞均采取了“短进尺、快支护、紧跟衬砌”综合处理施工方案。

表4 1~4号隧洞施工支洞布置特性表

续表

2.3.1 隧洞开挖

基于对围岩的认识、经验、施工准备等方面的原因,针对不同洞段的地质条件,五条隧洞采取了不同的开挖方式,其中1号隧洞采取了上、下半洞法;2号、5号隧洞为导洞扩挖法;3号、4号隧洞采取了全断面法。原则上不允许爆破,采用风镐、小型挖掘机挖掘装车,自卸车出渣。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1.25m。

1号隧洞:分上、下断面分层风镐掘进,人工或0.4m3挖掘机装“方圆”自卸车出渣,全断面锚喷支护。上半部每循环进尺1m约需13~15h。

2号、5号隧洞:采用下导洞掘进二次扩挖,煤电钻钻孔,人工装药,导爆管配合导爆索连网,火雷管起爆,光面爆破,紧跟支护。导洞为城门洞形,断面尺寸(宽×高)3m×3m。每一循环工作内容:布孔—钻孔—装药—爆破—通风散烟—支护—出渣—下一循环。

3号、4号隧洞:分进口段、支洞段、出口段三个施工区四个作业面同时施工。采用短进尺、少装药、密布眼、快循环的全断面开挖爆破方案。电动凿岩机钻孔,光面爆破,导爆管分段延时起爆。40B柳工装载机装自卸汽车出渣。

2.3.2 临时支护

根据五条隧洞Ⅳ~Ⅴ类围岩中岩石胶结程度和稳定性的不同,主要采用了适合不同隧洞段围岩的五种支护方案:

对于胶结一般、基本稳定的隧洞洞段,采取素喷混凝土和锚喷挂网支护两种方案:素喷混凝土方案边顶拱喷护C25混凝土厚10cm;锚喷挂网支护方案中边顶拱素喷C25或C20混凝土厚3~5cm,顶部和拱脚以下1m范围内边墙挂 φ8@250mm×250mm网筋,打长2.5m、φ25径向水泥砂浆锚杆,间距 1.0m,喷护厚10cm C25或C20混凝土。

胶结疏松、稳定性差的隧洞洞段,采取轻型钢拱架或钢格栅支护方案:[12.6槽钢或格栅拱架支撑岩壁,格栅拱架由3根φ25钢筋构成,断面为三角形,底宽30cm,宽30cm,高20cm,φ25钢筋纵向连接。每榀拱架间距1m,每榀拱架配7根2.5mφ22径向锚秆,7根φ22固定钢筋,顶部和拱脚以下1m范围内边墙挂φ8@250mm×250mm网筋,喷护C25或C20混凝土厚15~20cm,或挂板模注C20混凝土。

胶结松散、不稳定的洞段,主要采取重型钢拱架管棚法:棚架为φ60×4mm钢管,[12或I16工字钢支撑,[12和[20槽钢纵向连接,每榀工字钢间距0.7~1.0m。开挖支护棚架3~5m后初喷C25混凝土厚3~5cm,顶部和拱脚以下1m范围内边墙挂φ8@250mm×250mm网筋,打长2.5m、φ25径向锚杆,间距1.0m,喷护厚20cm C25或C20混凝土。

这些方案中,重点推行了采用“新奥法”设计施工的锚喷挂网支护型式。

2.3.3 混凝土衬砌

采用先底拱后边顶拱和先边顶拱后底拱两种浇筑程序,跳仓浇筑。由洞外拌和站搅拌或洞外拌和站拌干料,自卸汽车运至洞内(竖井)工作面搅拌机二次加水拌和,拼装式组合钢模板或钢模台车立模,30m3/h或60m3/h混凝土泵不间断连续浇筑。

2.4 施工进度

1号隧洞:1997年10月1日开始隧洞上半洞石方开挖,1999年6月28日隧洞结束衬砌。施工历时21个月(含冬季),平均月成洞95.2m。

2号隧洞:1997年12月8日出口小导洞(3m×3m)石方掘进,1998年3月5日小导洞贯通,1998年4月20日开始扩洞。平均月进尺110m/月,最大月进尺160m/月。1998年6月22日隧洞仰拱混凝土浇筑,1999年6月29日衬砌完成,1999年9月30日灌浆完毕。

3号隧洞:1997年9月16日主洞开始石方掘进,1998年6月8日隧洞贯通,1998年6月17日隧洞衬砌开始,1999年7月14日衬砌完成。隧洞开挖日最高进尺30m,月最高进尺753m。隧洞衬砌日最高进尺30m,月最高进尺700m。

4号隧洞:1997年8月9日进口开始掘进,1997年10月30日出口进洞,支洞于1998年2月14日开挖,5月1日开挖主洞。1999年3月1日隧洞全线贯通。1999年6月30日隧洞衬砌完成,1999年8月23日回填灌浆完毕。

5号隧洞:1997年10月28日开始导洞石方开挖,1998年3月25日导洞贯通,平均月进尺140m/月,平均日进尺5m/日。扩洞工作于1998年4月1日开始,1998年10月28日完成,8、9、10三个月为施工高峰期,平均月进尺150m/月,最大日进尺10m/日。1998年7月15日隧洞衬砌开始,1999年6月29日隧洞衬砌完成。施工历时20个月(含冬季),平均月成洞95.2m。回填灌浆从1999年7月10日开始,1999年8月11日结束。

西干渠1~5号隧洞施工进度特性见表5。

表5 1~5号输水隧洞施工进度特性表

3 一般和大塌方处理

施工过程中,五条隧洞先后发生大、中、小塌方197次,塌方数量43746m3。其中规模较大的塌方出现在1号隧洞、2号隧洞及4号隧洞。

3.1 1号隧洞

施工过程中共发生26次中小型塌方,1次特大塌方。1998年4月19日,D6+568~D6+524段发生特大塌方,塌方长度44m,最大高度25m,体积7187m3。1998年6月13日~1998年10月16日1号隧洞针对特大塌方进行了处理,处理方案如下:

a.在原支护基础上,塌方两端D6+568~D6+573和D6+520~D6+524段采取[12槽钢和喷护混凝土加强支护措施,阻止塌方向上、下游相临洞段发展。

b.原则上1~2m长为一段清除上部塌体,拱脚处安装槽钢拱架,方木支撑,钢拱上部安装两层25钢筋,反向浇筑C25混凝土,拱顶处厚度为1.5~2.0m。

c.C25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采用[12槽钢和I18工字钢在其上部作扇形支撑。原则上0.5~1.0m支撑一排,再浇筑平均厚1m的C10混凝土。

d.上拱支护完成后,开挖下部塌体。塌体清除后立即安装钢筋混凝土预制柱,间距0.5~1.0m,柱间浇筑C20混凝土,以保证有足够的稳定性,支撑和传递上拱荷载。

e.下部塌方处理了5~10m段后,立即浇筑衬砌混凝土。

f.塌方段衬砌结束且达到设计强度,在地面上开挖两条直径1.5m的竖井至塌方上部空腔,由竖井回填C15轻质混凝土。

3.2 2号隧洞

2号隧洞开挖过程中共发生塌方50多次,最大塌方段发生在1998年8月,H45+320~H45+370段塌方高度6m,1998年10月后进行了处理。1999年3月5日,H45+320~H45+410段再次发生塌方,塌方高度超过12m,1999年4月8日处理完毕。处理方案如下:

a.由塌方两端5m长为一段清除塌体,然后安装I18工字钢拱架,[12槽钢连接固定,反向浇筑C25混凝土,边墙、拱顶处厚度为0.5~1.0m。

b.C25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采用[12槽钢和I18工字钢在其上部作纵横向支撑直至岩壁,1.0m支撑一排,围岩面挂φ8@250mm×250mm网筋,喷护C20混凝土厚15cm。

c.塌方段衬砌结束后,由预留孔洞回填C20轻质混凝土。

3.3 4号隧洞

在开挖过程中大、中型塌方26次,其中特大塌方5次。隧洞H13+970~H13+996段发生三次大的塌方,分别发生在1998年2月5日、3月30日、4月30日,最后一次塌方冒顶;支洞与主洞交叉段于1998年9月1日发生大塌方;桩号H14+371~H14+400松散砂岩段于1998年12月14日发生特大塌方。

塌方洞段采取重型钢拱架管棚法通过。开挖采用台阶法,I20工字钢支撑岩壁,[12和[20槽钢纵向连接,每榀工字钢间距0.5~1.0m。棚架为φ114m×4m、φ89m×3.5m、φ60m ×4m、φ50m ×3.5m 钢管,开挖支护3~5m后初喷3~5cm厚 C25混凝土,顶部和边墙挂φ8@250mm×250mm网筋,打长2.5m、φ25径向锚杆,间距1.0m,顶拱喷护厚20cm C25或C20混凝土,边墙浇筑20~50cm厚C25混凝土。

4 原因分析

西干渠五条输水隧洞所处环境恶劣,困难重重,施工前后经历了多次围岩塌方、变形等事件,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投资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仔细考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4.1 软岩认识不足

西干渠五条输水隧洞为厚层状、层状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和泥质砂岩等软质岩石,开工伊始参建各方认为岩性单一、简单,对开挖后出现的砂岩和泥岩互层、团块状泥岩、松散透镜体、泥岩节理、岩体含水量的变化等缺乏足够的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表明,软质围岩的变形前期缓慢,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后会出现突然的变化,隧洞二次塌方基本上多由此造成。

4.2 施工方案不合适

参建各方严重缺乏施工软岩长隧洞的认识和经验,采取了同硬岩隧洞基本一致的常规施工方法。主要表现在受进度、报价方面的影响,隧洞开挖、支护、衬砌的施工程序不匹配,支护、衬砌不及时;开挖采取了强爆破方式,严重扰动了围岩;投标时承包商的报价普遍偏低,支护方案简单且种类多,施工时虽然采取了钢拱架支护方式,但间距偏大,刚度不足,喷护混凝土厚度偏薄;混凝土衬砌采取了先底拱后边顶拱和先边顶拱后底拱两种方案,先底拱后边顶拱衬砌方案不能及时支撑围岩的变形。

4.3 缺少围岩变形监测

招标阶段仅要求承包商承担施工期的常规安全监测。受人员素质、监测设备、数据质量、施工干扰等因素制约,承包商的安全监测流于形式,监测数据对施工起不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4.4 施工管理不到位

由于线长点多,经常发生业主、监理及设计对承包商的施工监管、指导不及时的问题。

面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业主主要采取了两种措施:ⓐ统一施工方案,重点在于支护方式和隧洞开挖、支护、衬砌的施工程序;ⓑ重新对隧洞支护方案进行招标。这些措施的实施,在施工中后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5 结论及建议

2000年7月1日西干渠工程正式完工,2001年5月1日~9月12日西干渠工程正式通水,截至2011年10月,西干渠已经过了10年的运行,最大通水流量45m3/s,输水隧洞运行正常,完全实现了设计的预期目标。

通过西干渠五条长距离软岩输水隧洞的三年施工总结,可供今后工程借鉴的经验如下:

a.严格执行“短进尺、弱爆破、快支护、紧跟衬砌”的施工方案。施工前期安排必要的试验洞,通过试验和监测,优化施工程序、方法、设备及进度。

b.结合地形地质条件,适当加密软岩隧洞的支洞数量,以应对施工期出现的不确定地质、施工问题。

c.对于长距离软岩隧洞临时支护项目,在招标文件中宜采取单价承包方式,利于施工期项目的管理。

d.围岩变形监测单独设标,由经验丰富的承包商承担安全监测任务,通过监测数据及时指导隧洞的施工。❋

猜你喜欢

槽钢塌方进尺
管道基坑槽钢支护在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槽钢加强T形圆钢管节点的轴向承载性能研究*
ECC-钢桥面铺装层槽钢连接件承载力分析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开挖进尺对竖井开挖影响研究
隧道循环进尺的极限平衡分析*
高埋深隧洞断层破碎带塌方处理及开挖支护方案设计
岩堆体隧道洞口浅埋段开挖进尺的计算与分析——以云南麻昭高速公路赵家屋隧道为例
考虑钻头进尺影响的深水钻井水力参数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