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蒲黄的炮制与鉴别

2012-10-19刘振启刘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5期
关键词:蒲黄香蒲滑石粉

文◎刘振启 刘杰

蒲黄为常用中药,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在《本草衍义》曰“蒲黄”即“蒲槌中黄粉也”,蒲黄别名又称蒲花、蒲黄草、蒲厘花粉、蒲棒花粉。

蒲黄的功能主治及产地

蒲黄的临床功效为收涩止血,行血祛瘀,通淋。用于各种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打损伤。生品偏于止血而兼能行血化瘀,并能利尿;炒品长于补血止血,炒炭长于涩敛,功专收敛止血。北京习用规格通常为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三种炮制规格。

蒲黄来源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花粉。主产于我国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内蒙古、黑龙江等地。

药材性状及鉴别

每年夏季花刚开时,剪取蒲棒上部的雄花序,晒干,碾碎,除去花茎等杂质,所得带雄花的花粉,习称“草蒲黄”再经过细筛筛下部分习称“蒲黄”。有的采收还可用布袋套住花轴,手摇使花粉落入袋中,晒干。

蒲黄为鲜黄色粉末。质轻,易飞扬,用手捻之有润滑而松散感,放大镜下呈扁球形颗粒。入水可飘浮于水面。无臭,味淡。以身干、色鲜黄、光滑、纯净、无杂质者为佳。

草蒲黄为棕黄色,不滑润。除粉末状花粉外,还混有短线状或丝状纤维性花药及花丝。质轻,手捻粗糙,易成团。无臭,味淡。以身干、色棕黄、无杂质者为佳。

▲蒲黄原植物

▲蒲黄药材

蒲黄的显微鉴别,粉末为姜黄色,花粉粒黄色,类球形,长圆形,圆三角形或广卵圆形,直径20~40μm,长约至35μm,外壁厚约1.5μm,内外层近等厚。表面具网状雕纹,网脊粗而中断,具单孔,不明显。草酸钙针晶存在于药隔或花丝的薄壁细胞中,长15~94μm,成束或散在。也可见花粉囊内壁细胞。

蒲黄的炮制

生蒲黄取原药材,揉散结块,过筛,除去花丝及杂质。

炒蒲黄取净蒲黄,置热锅内,用文火(80~100℃)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炒至过程中切忌用武火,并不断翻动,炒至颜色加深后立即取出,晾凉。

蒲黄炭取净蒲黄,置热锅内,用中火(120~150℃)炒至黑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注意在炒至蒲黄炭时不要用武火,因为蒲黄较轻,容易燃烧,再有应不断地翻动,炒至蒲黄炭呈黑褐色即可,出锅时应喷淋清水后不断翻动,将炭中的火星浇灭,放置24小时后再进行包装,以免复燃。

目前,蒲黄在市场上掺假的现象比较严重,经杂质这一项检查大部分都为杂质超标,按《中国药典》杂质检查项检查,不得过10%。而有的掺假蒲黄的杂质竟达到70%左右。

掺假的蒲黄:用淀粉染色后掺入蒲黄中;将滑石粉掺入蒲黄中以增加重量;将贝壳粉掺入蒲黄中增加重量。

掺入淀粉的蒲黄呈浅黄色粉末,体稍轻,放水中则立即有较多的颗粒下沉、水层浑浊。手捻有滑腻感,稍显涩滞。显微特征,除有花粉粒特征外,掺伪物淀粉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淀粉粒椭圆形、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2~10μm,脐点裂缝状,层纹偶见。多数聚集成团,少数单个散在。

掺入滑石粉的蒲黄为浅灰黄色粉末,体稍轻放入水中则立即有白色或灰白色颗粒下沉,水层逐渐浑浊,稍放置后,底部为沉淀的滑石粉,上部为漂浮在水面的蒲黄,水层清。显微特征为除有蒲黄特征外,其余为滑石粉,呈不规则无色透明块状体、多面体或呈片状和柱状,表面可见顺直纹理,边缘呈不整齐的棱角状或波浪状。

掺入贝壳粉的蒲黄为浅灰黄色粉末,体稍轻放入水中则立即有白色或灰白色颗粒沉淀,水层逐渐浑浊,稍放置后,底部为沉淀的灰黄色细腻贝壳粉末。掺入贝壳粉的蒲黄放在手上摊平后对光可见细小的亮星,在解剖镜下可见闪光的贝壳片。蒲黄容易与海金沙和松花粉混淆,在鉴别时应以加注意。

猜你喜欢

蒲黄香蒲滑石粉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端午节——碧艾香蒲处处忙
案头
PP/EPDM/滑石粉三元体系的增韧机理研究
关于滑石粉在塑料改性中的应用研究
典中珍藏蒲黄方
蒲黄的使用方法
蒲黄泡水喝的禁忌
奇异的香蒲
滑石粉烫制刺猬皮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