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针疗法教学效果的初步研究

2012-10-19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张红林李晓芳马文珠郭麒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6期
关键词:神龟腹针骨关节

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张红林 李晓芳 马文珠 郭麒竹

从2004年开始,北京中医药大学开设了腹针疗法的全校公共选修课,至今已讲授8届。期间严格按照大学的规定和要求,制定了腹针疗法教学大纲、腹针疗法教案、腹针疗法教学日历、腹针疗法考试及评分标准。2011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腹针疗法”课程建设的创立与研究》的资助。在多年的腹针疗法讲授过程中,除了全面讲授腹针的基本原理、定位及取穴、临床应用、常见病的腹针治疗、辨证特点和处方特点外,反复同学生强调“实现的能力”的重要性;强调学生要从骨关节病入手,掌握身体部位与神龟图的对应关系,增加实践机会。

1 从准确取穴突出腹针特色

腹针疗法的特色是第一次原创性地阐述了神龟图与全身的对应关系,而准确取穴是所有腹针操作技术的基础和关键。由于每一个病人的腹部形状都不一样,所以必须依据腹针操作规范化的要求去做。

1.1 用尺子量 腹针取穴操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先进性集中体现在腹部用尺子测量取穴。临床证明,只有用尺子量,才能准确获取腹针穴位。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取穴方法能使学生取得极高的疗效成功率。对于初学者来说,刚开始测量取穴时,神龟图需要很长时间,这说明平时多训练、多实践,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用尺子量的腹针取穴方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对352份学习体会的分析,有45% 的学生强调了准确取穴的重要性。

1.2 水平线,比例寸 腹针要求在腹部上方找水平线,在水平线上按骨度分寸法做等分,排除因腹部凹凸曲线造成的视线错觉,以达到取穴准确的目的[1]。而一般意义上的骨度分寸法,都是依腹部曲线做等分的。这个知识点在腹针教学中应注意重点讲解,避免学生与背景知识产生冲突。

1.3 腹白线定任脉 把腹白线作为任脉的体表标志是腹针取穴的特点。在人体表面,不同的人腹白线都不尽相同,有的人在上腹部腹白线有扭曲现象,有的人在下腹部腹白线有偏移,但是都将其作为任脉的体表标志。先对任脉精确定位,后再确定两侧的足阳明胃经的平行线,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他的穴位进行度量,这样才能使腹部的取穴较为精确。

2 强调对“实现的能力”的追求

一个合格的中医都要具备两个基本的能力,一个是理论的能力,一个是“实现的能力”,即把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通过操作实现在每一个具体的病人身上,并且实现至“平”的结果。就目前中医现状而言,“实现的能力”的培养和磨练更具有重要意义。

2.1 在人体上画神龟图并取得疗效 老师要求学生结成对子,按腹针规范化操作的步骤,相互在腹部画出完整的神龟图,教师检查取穴准确后,由操作者问诊受试者,找出受试者身体某部位的疼、酸、紧、胀、麻的不适感觉,在神龟图的相关穴位上针刺,若针刺后症状消失或改善,视为“气至病所”,同时借助考试促学习的方法,将在人体上画出准确的神龟图并取得疗效作为及格的唯一标准,为60分,以此强调“实现的能力”的重要性。老师一般第二次课后就鼓励学生参加考试,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若考试没通过,还有很多次重考的机会,消除考试给学生造成的紧张,把注意力集中于更重要的内容,使他们能认真听课,体验学习的快乐,追求“实现的能力”。

2.2 强调“神龟图”在治疗骨关节病中的应用 腹针入门容易、深入难,难就难在医生对病机的认识和把握,因此,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开放、轻松的环境,使他们有思考病机、锻炼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腹针,在操作上要掌握神龟图与人体产生对应的关系,而掌握神龟图与人体的对应关系,要靠大量的临床实践来获得。腹针在骨关节病治疗上最能体现“神龟图”与全身对应关系的技术操作,骨关节病是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骨关节病可以发生于人体的骨骼、肌肉的各个部位,所以骨关节病的高发病率、最广泛发病部位是医生掌握神龟图与人体各部位对应关系的最合适的病种。特别是骨关节病在腹针中的病机相对简单,主要是脾肾二脏的失调,只要加上天地针(中脘、关元)调脏腑,就多能取得即时的止痛效果,利于学生掌握。因此,要鼓励学生增加实践机会,以提高腹针实际操作技能。

2.3 写腹针治疗体会 鼓励学生写自己的腹针治病体会,强调论文有感而发,不拘形式、字数,这样学生能认真听课,乐于实践。在论文打分上,提倡学生写自己的腹针治病体会,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的教学要求。腹针论文评分40分,分为6个分数段,如35分及以上:论述充分,有个人临床体会,并有启发性;30分:有论述,有个人临床体会;25分:有个人临床体会;20分:论述充分,且涉及临床;等。对历年收集的352份学习心得的得分情况进行分类,结果见附表。

附表 腹针论文得分汇总表

从附表可以看出,有临床实践的学习体会(20分以上)占73%,说明大部分同学已经注重了的临床实践,并且关注了临床疗效的追求,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3 重点讲授腹针疗法的学术特色

3.1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抗生素的使用,人群的体质表现为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腹针的治疗以调动与调节人体的内脏功能为目的,使之运转逐渐地有序化,故腹针以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病为主要的适应证。

现代人所患骨关节病多是劳损致病,其病机是本虚标实,主要是脾肾二脏失调。因此骨关节病是腹针的适应证。在腹针教学中,在强调骨关节病治疗上磨练“神龟图”与全身对应关系的技术操作的同时,还要介绍腹针的优势病种:在2008年制订的国家标准中,腹针疗法可治疗内科、骨伤科、妇科疾病24种[2];综合文献报道,用腹针治疗的疾病已达53种。目前,腹针疗法临床运用最多的疾病以骨性疾病为主,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等;其次为脑病、慢性疾病,如中风后遗症、偏头痛、失眠、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单纯性肥胖等。

由于腹针疗法的神龟图与全身各部位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故对有明确发病部位的疾病,都能产生腹针的治疗作用。在腹针教学上,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刺至病所”,磨练“实现的能力”。

3.2 腹针疗法的理论创新 先天经络学说、神龟图、(脏腑)八廓取穴法是腹针疗法在理论上的创新 脐带是胎儿从母体摄入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通道,脐带的一端和胎儿的脐相连,另一端附着于胎盘,母体的气血由脐带向胎儿全身供应,随着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以脐为中心向胎儿全身输布气血的网络不断得到完善,最后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给养系统,因此,神阙(脐)向四周及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在先天即已形成。胎儿出生后进入肺循环,脐带供给营养的方式中断,但这一固有输布气血的系统依然存在。腹针发明人薄智云经过长期临床工作观察发现,在脐的周围发现了与全身应答关系非常明确、排布有序的穴区带,即“神龟图”,逐步完善了“神阙调控系统是全身最早的调控系统与经络系统母系统”的理论,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

八廓取穴法是根据脏腑在腹部的投影分布特点,针刺穴位腹壁深层,调理脏腑系统的辨证取穴法。八廓中每一廓的穴位都对所主脏腑有特有的治疗作用,并对脏腑的平衡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3]。根据腹针原理,将腹壁分为天、人、地三个层次,天部是指腹部真皮层和皮下,主要调节“神龟图”和“腹部先天经络系统”[3];人部是指腹部浅筋膜和脂肪层,位于天部与地部之间,主要调节传统的经络系统;地部是指腹部肌层,主要调节脏腑系统。

腹针疗法提出“调理脏腑入手,兼顾经脉局部”的原则,强调先调脏腑以产生气血,继调经络以输布气血,再调局部以使用气血,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腹针治病体现了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的中医整体观的精髓。

4 今后工作的设想

继续加强培训学生腹针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对病机的认识水平;通过疗效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使学生达到既认识病机,又能应用技术手段调整气机,使理论和实践达到统一;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腹针疗法”课程建设的创立与研究》的资助下,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摸索针灸专业学生的教学规律,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进行腹针疗法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腹针作为一门选修课,课时比较短,只有18个学时,为此同学们建议增加一些课时,从而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腹针,同时,有的学生希望老师课上多讲解基础知识,有的学生希望课上多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讲解,这与学生的专业不一样有关,有非医学专业的学生针灸方面的知识可能比较薄弱。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酌情安排。大学是一个比较开放、学习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因此,鼓励对于腹针感兴趣的同学建立社团,定期举行学习讨论、定期进行义诊,遇到特殊病例或者困难时,请老师讲解。

综上所述,腹针疗法既具有传统中医的特色,又具有现代科学的特征,腹针疗法“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的标准化操作,保证了医生取穴治疗的准确性和统一性,大大地提高了腹针疗法的可重复性,使腹针疗法成为与时代科技同步发展的新学科,为针灸的推广提出了一种新模式。腹针虽然发现仅有40年的时间,但是它的神奇疗效让世人折服。因此,在腹针的学习中,掌握腹针脏腑—经脉理论和先天经络理论,加强培训学生的腹针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学生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逐步实现自己的辨证论治思想。

猜你喜欢

神龟腹针骨关节
神龟负书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神龟
腹针结合浮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病案1则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验案1则
神龟
神龟其寿:中国龟文化探源
MSCTA在骨关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骨关节结核术后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