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东北亚区域文化产业合作的思考与建议

2012-10-17笪志刚

对外经贸 2012年1期
关键词:东北亚文化产业区域

笪志刚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21世纪的竞争更多体现在软实力的竞争上,比之输出消耗大量资源,影响环境承载能力的各种制造业产品,输出文化和思想等软实力将对世界产生更大影响。当今世界,欧美的软实力占世界的80%以上,在东北亚各国中日韩的比重较高,中国作为软实力后发国家正在迎头追赶,这些为区域内各国软实力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支撑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随着世界格局大调整、大变革带来产业结构调整,文化产业的合作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发展需要通过文化产业合作、提升软实力、发展创意产业,树立区域合作发展新模式,确立新高度。一方面东北亚区域合作要大力借鉴欧盟、北美自贸区等成熟制度、APEC的广泛代表性、东盟较具独立性等经贸合作模式,同时还要努力参照美欧、日韩及新加坡等国确立文化产业立国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应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整合本国和区域内资源,促进区域整体文化产业大发展,尤其要改变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创造力小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和低端的现状,发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文化产业上的互补性合作。

一、从美、日、韩、新加坡模式看东北亚区域的文化产业

美国是世界上文化产业最具影响力,也是文化产业基础和实力最雄厚的国家,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世界性的引领作用和很强的感召力;日本是发展文化产业较为成功的国家,日本文明和文化对东北亚周边和世界的影响不断显现,其《文化产业立国战略》对我们具有深刻启示;韩国是利用文化产业为本国提升国家形象,赢得经贸利益最成功的国家,“韩流”曾大行其道,“新韩流”方兴未艾;新加坡则是发展文化产业高端模式创意产业较早且较为成型的国家,其创意产业使其正在逐渐成为亚洲的创意中心。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成功历程看,发展区域文化产业,需要正视文化与商业、商业与文化融合等要素。

(一)树立文化商业化的理念

文化的生存除了传统的自然传承外,要想在信息纷杂时代保护好传统文化,弘扬新兴文化,最好的选择就是文化商业化,商业化也是文化得以长久生存的最有效率的生产模式。美国好莱坞和百老汇就是文化商业化集大成的典范。文化的商业化不仅使好莱坞和百老汇经久不衰,还直接导致美国出台新的艺术文化政策,使文化自由度大增。文化的商业化还极大地强化了美国向世界推广美国式民主、美国综合国力和输出软实力的资本。电影《公民凯恩》《卡萨布兰卡》及迪斯尼乐园都是商业化运作下的流行,文化商业化的结果催生了使用卡通形象的创意产业、授权商业模式。

(二)高举商业文化化的旗帜

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过度的商业化使很多传统文化面目全非,一些甚至遭遇灭顶之灾。发展文化产业当然要反对那种不顾文化精神属性,一味追求商业价值的唯商业而商业化的做法。但是,给商业披上文化的外衣则是扩大商业转化为文化产业,扩大其外延和丰富其内涵的重要内容。至今影响力不减的巴黎高级时装店联盟,使人们生理需求的穿衣戴帽形成一种服饰文化,通过穿着必需品的衣料+样式=服饰模式,推出各种款式的高级成衣,引导了世界服装革命,涌现了众多的世界级服饰和时尚大师。日本后来能出现森英惠、三宅一生等世界级设计师也是商业文化化的结果。

(三)缔造产业与文化融合的成功范例

文化产业的成功其实就是文化与产业的完美结合,现在美国出口的最大宗商品不是钢铁和汽车,而是批量复制的美国文化。日本早在2004年动漫的出口就已超过钢铁成为第三大出口行业。日本资生堂之所以成为世界化妆品畅销品牌,与其有效地发掘融合东洋和西洋的混合文化,在国产的基础上选择了全球化之路相关,资生堂模式也因此成为很多化妆品厂家梦寐以求的成功模式。同样,日本的三得利酒业虽然面向国内消费者,但其将洋酒文化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艺术社会化的尝试也堪称是产业与文化结合的典范。此外,宫崎骏与日本漫画和动漫电影、宝冢歌剧团·剧团四季的娱乐商业,韩国《冬日恋语》连续剧的巨大产业拉动效果,无不凸显了产业促进文化、文化促进投资、投资发展文化的良性循环理念(参见表1)。

表1 韩国《冬日恋语》及男主演裴勇俊角色拉动经济效果分析

二、东北亚区域发展文化产业合作面临的问题

(一)对相互输出文化产业的排斥

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由于冷战后遗症等影响,区域内双边和多边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民众与民众之间存在着政治外交舆论等引导下的文化理解上的温度差,这种相互理解上的不确定性、艰巨性和缺乏互信性,使地缘和区位优势明显的东北亚区域合作总是受到民族情绪、国民感情交恶等人为干扰。在文化产业合作与出口方面,还存在“经济第一主义”、文化沙文主义等意识,文化归属和文化冲突不时出现,文化霸权和文化安全还在困扰相关合作。一些国家民众反对兴办孔子学院与我国部分反韩流和反日剧行为就是最直接佐证。同时也印证了文化产业的合作不能像经贸合作一样只讲究互利互惠,还需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交流,需要双向认知交流,而不是一方的文化电波轰炸。东北亚各国在文化产业合作上各有优势,都有为世界称颂的悠久文明、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风格迥异的民情风俗、与时俱进的文化感召力,这些使区域内各国在提升文化产业合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现在东北亚区域文化产业合作上更多体现的是竞争大于合作,由于对文化产业理念和输出方式缺乏认知,区域内双边或多边之间对对方的文化产业输出既有合作愿望又有猜疑、排斥和担心。

(二)创意产业没有占领文化产业制高点

纵观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及展望未来趋势,不难看出,创意产业是现代文化产业的前沿和高端,全球创意产业每天以近300亿美元产值发展,其年增速超过6%,创意产业的高端特点使其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和各国普遍追求的支柱产业,没有创意产业就没有真正的文化产业大发展,创意产业是体现文化产业优势的制高点。现在欧美日新都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引领世界文化产业的重点。新加坡1998年就提出“创意新加坡”设想,2002年9月又提出“新亚洲创意中心”的目标。2011年9月23日,日本与新加坡签署设计和创意为中心的创造相关的文化产业合作框架协议,也是日本与外国关于文化产业实质合作的第一个协议。东北亚区域日韩在创意产业遥遥领先,日韩的动漫、网游、服饰和艺术创意产品占据区域市场大部份额,中朝蒙三国则普遍面临文化产业滞后,创意产业落后的局面。

(三)文化产业与其他行业融合不够

现在全球文化产业出现了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民间资金进入文化产业、国内文化生产与国际文化产品生产日益一体化趋势,这些都促使各国文化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东北亚区域除日韩外,中俄蒙朝都面临文化产业商品化能力和商品文化化水平较低、文化资源商品转化率不高、文化产业嫁接产业手段缺失、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升级割离等问题,日韩还面临老龄化加剧,文化产业发展面临需求萎缩等现实问题。由于文化产业与其他行业融合不畅,技术等制约使很多文化资源和优势被欧美利用,形成别人的竞争优势。加上宣传推广等综合能力的薄弱、文化政策缺失连续性、封闭心态和小规模取向、局限于亚洲本土的竞争等原因,东北亚区域的文化产业无法和欧美,甚至无法与东南亚相匹敌。

三、对东北亚区域文化产业合作的建议对策

(一)设立东北亚文化产业共同体

近年关于东北亚经济共同体、环境共同体及安全共同体等的议论不绝于耳,作为东亚文化圈的一部分,东北亚国家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从古代开始就有频繁的经济和文化往来,随着经贸相互依赖加深,关于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学术探讨开始出现并逐渐开始引领实践。不言而喻,成立东北亚文化共同体有利于该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繁荣,可以最大限度拉动经济增长,那么成立以文化认知和互信为基础的东北亚文化产业共同体则有利于增强该区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区域竞争水平,有利于形成世界性区域文化产业中心。东北亚区域文化产业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既能制造输出瞄准欧美的中高端文化产品,也有制造以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为对象的文化产业集群,既有日本这样创意产业强国,也有韩国这样注重与商品消费挂钩,扩散文化产业影响的较发达国家,还有中国这样拥有巨大文化产业消费潜力和市场的国家,也有类似朝蒙这样的文化产业落后国家。当务之急,东北亚各国需要克服围绕建立文化共同体的历史、主导权、民族主义情绪等负面影响,树立历史恩怨不影响文化产业,深化交流不辩论主导权的大局意识,建立中日韩多国主导、开放融合的区域文化产业共同体,为更高层次的中日韩自贸区开创条件。

(二)强化区域内文化产业人才交流

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和繁荣的根本,也是东北亚各国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最大瓶颈。由于文化产业发端于传统文化,又与信息、高科技等新兴产业密不可分,新的文化业态与创意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使文化产业的人才需求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文化产业每年需要动漫人才15万人以上,但国内只能满足5万人以内,培养动漫人才的教师也严重不足。而在文化产业尤其是动漫人才方面,日韩具有人才培养、储备和引进人才等诸多领先优势,三国互补性很强,这也是我国承接日韩的软件和动漫外包产业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现在日本已经形成了服饰、创意、设计、食品、生活用品、观光等具有文化产业魅力的软实力,开始全方位向世界提供具有日本创意和创造的商品和服务。韩国也在上海、新加坡、曼谷及河内等亚洲范围内形成了服饰和创意潮流,并刺激韩国化妆品、服装、食品、家电和汽车等各种商品热销。上述领域的人才优势形成日韩提升未来高端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除了文化产业的一般从业人员,制造文化产业轰动效应的影视明星、创意高端人才、导演和制片人等专门人才和特殊人才交流也至关重要。2003年4月日本NHK卫星频道播放《冬日恋语》,给日本创造至少50亿日元的附加价值,裴勇俊和崔智友等肖像权出售最低取得10亿日元收益。上述事例说明在文化产业合作上,既要重视一般从业人才的交流和培训,也要注重对特殊人才的支持与维权。吉林东北亚博览会的东北亚文化艺术周拉开了区域文化艺术人才交流的序幕,希望能为我国深度参与东北亚区域文化产业合作提供人才交流平台。

(三)设立区域创意产业海外拓展基金

由于东北亚区域已经初步形成了创意产业的雁型模式,日本作为创意文化产业的领头羊,极欲拓展中国等亚洲市场,为支持本国的“酷战略推进事业”的海外拓展项目,日本还在全球选定了13个政府支持项目,其中涉及动漫、服饰、创意等文化产业。韩国作为创意产业后来居上者,官民并举已经开始在亚洲范围内制造不亚于“韩流”的“酷韩国”的韩式创意风潮,曼谷街头韩国CD/DVD电视剧碟片占据主流,并已在亚洲年青一代中树立韩式消费文化观念。中国也开始将文化产业与软实力输出,尤其是与创意产业对接,欲使中国从世界制造转身为世界创造,向通过文化产业输出软实力和发挥文化大国影响力目标迈进。上述背景下,中日韩可以各自发挥创意、资金、市场开拓、潜在后备人才等优势,联手创立区域创意产业海外拓展基金,注重保护知识产权,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支撑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长久动力。该基金要鼓励有环保理念和低碳理念的艺术创作并市场化,合作开拓欧美市场。关于中日韩联手投资欧美的经贸案例已有很多,地缘相连、文化相通的三国的文化产业合作将给三国改善并提升国家形象带来机遇,带来新的产业活力和竞争优势。

(四)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对外开放的路径选择

地处东北亚腹地的黑龙江省具有成为文化大省的地缘、资源和人文等诸多有利条件,在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发挥沿边和对外开放的优势,以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内外兼修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突破。黑龙江省地处边疆,有漫长的边境线和众多口岸,既要利用沿边地缘和资源优势开展对俄等东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实现黑龙江省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与改革开放的相互促进,同时还要以沿边口岸为依托,构筑坚实的文化安全屏障和精神桥头堡,实现文化繁荣与文化安全的双轮驱动和良性互动。在文化产业的对外开放路径选择上,黑龙江省要依托得天独厚、丰富多彩且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确立一个战略和具有地域特点的“三特”文化品牌予以推进。一个战略就是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为文化对外交流及文化产业全面开放服务的地域特色品牌战略,以此发掘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并取得市场竞争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及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地域文化特色含量双提高。“三特”文化品牌:一是历史旅游品牌。黑龙江省拥有金上京遗址,渤海国遗址及日军侵华遗址等具有厚重历史价值和不可复制的独特资源,可以将其作为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满足游客学习和踏访的双重需要。二是民族文化品牌。黑龙江省粗犷、张扬、坚韧的地域民族性格形成了独特的东北二人转、大秧歌舞、龙江剧及少数民族说唱文学等,这些是支撑特色文化产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部分。三是边境特色开放带。黑龙江省边境线漫长,大界江和大界河及陆上口岸众多,要重点打造口岸和通道为依托的中俄国际文化交流圈和东北亚跨境旅游圈等具有边境特色和异域风情的边境特色文化旅游带,使黑龙江省成为输出区域民族特色文化和兼收俄罗斯、日韩及犹太等异域文明的融汇中外的交流窗口。为此,黑龙江省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加快发展对外文化产业合作,增强在东北亚区域合作和对沿边边境带上的文化话语权,减少文化贸易逆差,使文化产业实力与经贸发展相匹配。二是大力支持文化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走出去主动展现本省的各种文明文化,以区域特色文化的感召力、亲和力形成吸引力,化解周边地区对黑龙江省深化周边合作经贸战略的误读和误判。三是要通过主流媒体和教育渠道,引导民众尤其是年青一代正视文化传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培养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意识,提高他们的国家文化保护意识及保护能力。

[1]产业结构视觉2010摘录[J].国家文化产业,2010(119).

[2]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根本[N].湖南日报,2010-11-24.

[3]ヨン様経済効果[N].韩国经济,2004-11-26.

[4]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N].黑龙江日报,2011-10-25.

猜你喜欢

东北亚文化产业区域
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扎实推进东北亚旅游胜地建设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的若干问题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文化产业
区域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