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产业集聚实证研究
2012-10-17陆婷
陆 婷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一、引言
产业集聚理论的提出,最早见于马歇尔(1890)的《经济学原理》一书。后经韦伯(1909)及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的继承和发展,内容日趋丰富,包括集聚的概念界定、形成机理及效应测度等。使用的方法大都是生产函数法、区位基尼系数等。国内的产业集聚研究起步较晚,系统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梁琦(2003)计算了中国工业24个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和2001年中国制造业三位数分类171个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产业存在集聚现象,并且集聚程度不断提高。魏守华和石碧华(2002)从管理学角度阐述了集聚的竞争优势。刘斯敖(2008)对集中率、区位熵、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等产业集聚测度的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目前来看,国内相关研究仍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研究的视野和领域也尚待扩展,东部地区较多、西部地区较少并且也未有学者对新疆的产业集聚情况进行过探讨。
当前,虽然产业集聚在东部地区效应明显,但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其经济效应仍不可小视。比如云南的旅游业集聚、烟草业集聚等虽然未从根本上改变其经济落后面貌,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作为云南的品牌传播途径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而新疆现阶段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又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高科技园区、头屯河重工业园区、米东重工业园区等发展产业集聚的良好载体,应该说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条件都使新疆拥有了打造和发展产业集聚的契机。因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借鉴国内外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和地理布局,通过优化组合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品牌效应和特色经济,促进产业集聚最终实现整个新疆经济快速发展必定成为新疆“十二五”时期应该注重的重要方面。本文正是基于新疆自身的资源特征和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对新疆工业产业集聚程度的测度和分析来为未来新疆产业集聚模式选择和产业布局提供参考建议。
二、新疆工业的产业集聚测度
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有关产业集聚程度的测度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分别经历了集中度、区位熵、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DO指数等的发展过程。
(一)产业集聚测度方法
1.行业集中度CR指数
行业集中度指数是指该行业相关市场内前N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计算公式:
其中,X为区域中某一产业的工业总产值(或产品销售收入、资产总额、从业人员数)之和,Xi为第i个地区的某一产业工业总产值(或产品销售收入、资产总额、从业人员数),式中n的取值取决于研究的需要。它表示行业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CR值越大,表示该行业在这一时点的空间分布越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地区,其产业集聚程度越高。
2. 区位熵(Location Quotient,LQ)
区位熵(LQ)用来判别产业集聚存在的可能性。区位熵又称地区专业化指数,它能够测度一个地区生产结构中某个产业与全国水平相比所具有的相对优势。计算公式:
其中,i为第i个产业,j为第j个地区,Xij表示第j个地区的第i个产业的产出指标,指数指标可以是以工业总产值、企业单位数、工业增加值、总资产、产品销售收入为依据。LQ大于1,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水平比较高,超过区域水平,也意味着该产业在该地区相对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发展较快;如果区位熵小于1,表明j地区i产业的集中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比较劣势,等于1则处于均势。
3.空间基尼系数指标(spatial Gini coefficient)
空间基尼系数是一个衡量产业空间分布均衡性的指标。取值范围也在0到1之间,空间基尼系数增加,意味着行业空间集中程度的增强(梁进社,2005),该系数越高,表明集聚度越大,即产业在地理上愈加集中。计算公式:
其中,G表示制造业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i表示某一区域,si表示i地区某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该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xi表示该地区总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
(二)新疆工业的产业集聚测度
考虑到本文产业集聚的研究范围锁定在新疆自治区内工业,自治区内各个地区的分行业数据难以收集,本文采用区位熵指标测度工业产业集聚度。对于选取数据的时间跨度,本文选用2000年到2010年的行业数据和区域数据(缺少2004年数据)对产业集聚度进行分析。
表1 新疆工业分行业区位熵
资料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2001—2011)、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1)、工业统计年鉴(2001—2010)数据计算而得。
(三)结论分析
第一,新疆2010年区位熵过l的行业有8个(见表1),其中,石油和天燃气开采的行业集聚度是最高的,2011年区位熵均值达到12.82。这8个行业的集聚度变化趋势也不统一,石油和天燃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纤维制造、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这4个行业集聚程度逐渐加大,但前两者2007年达到高峰,2008年逐渐有走低的趋势。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这三个行业集聚度自2002年以来基本波动不大,反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逐年走低。
第二,历年来全疆有6个行业在某些年份显示出存在产业集聚,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但没有一个行业是逐年增加的,说明其产业集聚并未真正形成。
第三,除了上述的14个行业外,其余22个行业区位熵都没有超过1,即这些行业不存在产业集聚。但是这22个行业中区位熵变化趋势呈上升的有3个,分别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由以上结论可以看出,新疆存在产业集聚的行业大多是能源、原材料产业。而曾经在新疆发展最好的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地方资源型产业却日渐衰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新疆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但限于技术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人才资源匮乏,导致新疆只能停留在初级产品的加工开采阶段,产品附加值低,新疆只能成为资源输出地,却不能做到产品精深加工。另一方面新疆由于市场化改革滞后,缺乏产业集聚形成的适宜的制度环境。各种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行为还比较严重,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和地区间的流动还要受到各种壁垒的阻碍,从而制约了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集聚和关联产业群的形成,这些制度方面的不足表现在西部轻工业集聚程度极低。最后,新疆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支持系统目前尚不完善。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新疆产业集聚类型受要素禀赋的影响,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关联度低;同时缺乏产业集聚形成适宜的制度环境,虽然产业集聚情况尚不容乐观,但正向着健康方向发展,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结合本文的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特色的产业集聚发展规划。在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时,既要考虑本地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发展的前景,又要考虑区域聚集资源的能力和技术创新潜力,要加强集群中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培育完善的产业网络体系,建立企业间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协调机制。
第二,应减少影响生产要素流动的各种壁垒,大力推进专业化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的建设,促进产业集聚的发展。加强园区内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制定园区产业的发展规划,增强产业链整合力;此外,还要健全园区内生产协作与服务体系,提高集聚产业的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建立配套的专业市场体系,带动产业集聚的发展,优化其生存环境。
第三,注重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以矿产资源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其经济发展应警惕“资源诅咒”现象的出现,考虑到资源型产业的转型问题。在新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号召之下,努力提高产品的精深加工,推行循环经济。注重生态保护,目标长远,优先发展风能、电能等新兴技术产业,保证发展的可持续。
[1]冯霞.推进我国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演变[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1).
[2]吴晓军.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建设——欠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路径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3]魏守华,王缉慈,赵雅沁.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J].经济经纬,2002(2).
[4]王洁.产业集聚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创意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
[5]柴志贤.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理论、机制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8.
[6]吴学花.中国产业集聚分析[D].山东大学,2006.
[7]代瑞红.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
[8]唐平.产业集群人力资本集群效应实证研究[J].现代物业,2010(7).
[9]曹万林.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探析[J].商业经济,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