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成就与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2012-10-17王长远张金萍

对外经贸 2012年10期
关键词:进出口额贸易额进出口

王长远 张金萍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不断加深背景下,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给黑龙江省对俄双边贸易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逐步接轨,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目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黑龙江省应该在总结双边经贸合作经验和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双边经贸合作现存问题及原因,以降低未来经贸合作的风险,进一步深化双边经贸合作。

一、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取得的成就

(一)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

2001年中国入世后,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额逐步递增。2006年和2007年,中俄互办“国家年”,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贸易额也急速增加。2006年,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额为66.9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2%,占全国对俄贸易额的20%;2007年,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额实现107.3亿美元,同比增长60.4%,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2%,占全国对俄进出口总额的22.3%,黑龙江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对俄贸易突破百亿美元的省份。2008年,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额达到161.6亿美元,同比增长50.6%,占全国对俄进出口总额的28.4%。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双方贸易额在2009年急速下降至55.8亿美元,创近年来新低,但俄罗斯仍是黑龙江省最大的贸易伙伴。“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2011年,黑龙江省在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外贸政策的指导下,对俄贸易额达到189.9亿美元,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9.3%,占同期全国对俄进出口总值的24%,高居首位。2002—2011年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额概况(见表1)。

表1 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额

(二)能源合作成果显著

近年来,中俄能源合作进展顺利,成绩斐然。2009年2月17日,俄罗斯和中国签署了价值250亿美元的大型能源协议,根据协议,俄罗斯将在2011—2030年间,每年通过管道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石油。2011年1月1日起,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俄罗斯开始向中国供油。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经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市、县、区,末站为中国的大庆市,这标志两国能源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黑龙江省进口俄罗斯原油达113.4亿美元,占同期全省自俄进口总额的77.4%。原油进口成为拉动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尤其是自俄进口贸易迅猛增长的主要力量(见表2)。

表2 2011年黑龙江省自俄进口主要商品情况

二、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相对单一

黑龙江省向俄罗斯市场出口的商品中,服装、鞋类及纺织品所占的比重较大(见表3),而这些商品中黑龙江省的地产品比重又较低。由于服装、鞋类、纺织品的出口形式主要是包裹运输和旅游购物,在黑龙江省只体现口岸和通道的优势。因此,这部分出口对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

表3 2011年黑龙江省对俄罗斯出口主要商品情况表

而黑龙江省对俄出口较稳定并且具有潜力的农产品2011年出口额只占对俄出口总额的7.5%,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基本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以2011年为例,从进口商品结构看,原油占到了全部进口商品的77.4%,铁矿砂、原木、锯材、成品油四种商品占到了对俄进口商品总额的15.9%(见表2)。进口商品结构的单一使黑龙江省对俄市场的依赖性过强,如果俄罗斯单方面调整出口政策或出现其他变化,势必对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灰色清关”终结的阵痛依然存在

“灰色清关”是指以包机包税发展到包车(卡车)包税、包厢(火车货运集装箱)包税等方式,将中国出口货物高值低报,运入俄罗斯市场的一种做法。“灰色清关”这种贸易方式,使许多进口货物失去了监控,给俄政府的财政税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009年7月,俄关闭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查扣中国商贩近1.5万个摊位近50亿美元的货物,标志着以“灰色经济”和“灰色通关”为特点的民间贸易形式的终结。俄关闭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的传导效应使黑龙江省蒙受巨大损失,丢失了部分市场和出口渠道,一些企业停业,企业家积极性严重受挫。如果不及时进行适应性战略调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地位及“枢纽站”和“桥头堡”的作用就有可能被弱化。

(三)俄罗斯加入WTO给双方经贸合作带来新的挑战

一是传统出口产品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俄罗斯加入WTO后将给中国带来更多的竞争对手,中国服装、纺织品、鞋类、家电等商品在俄罗斯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二是农产品对俄出口要求更加严格。俄罗斯加入WTO后,其农产品进口的质量标准会与国际标准接轨,黑龙江省农产品对俄出口将面临更多非关税壁垒。

(四)双方沟通渠道不畅影响互信和进一步合作

独特的地理环境使俄罗斯人民在国家的归属和文化认同上产生困惑,特殊的历史遭遇使俄罗斯人产生了对异族的戒备和防范心理。俄罗斯国内针对中俄合作的“中国威胁论”、“原材料附庸论”已经成为舆论的焦点问题之一。2010 年初,以“придаткомКитая”(中国附庸)为关键词,利用俄文搜索引擎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数千个网站,几万篇相关的报道和转载。其中也包括俄新社等多家官方媒体。一些俄罗斯的社会精英至今仍然认为,俄罗斯需要的是改变经济管理体制,建立市场机制,而不是同“动机不纯”的外国资本搞在一起,俄罗斯不需要外国大量投资,自力更生完全可以把俄罗斯建成强大的国家。所以,俄罗斯在很多方面表现得相当保守,如对外资的开放程度一直非常谨慎,很多企业都不允许外资参股,更不允许外资控股,俄罗斯的外资主管部门对外资持一种排斥的态度,总是担心“吃亏”和“肥水外流”。

三、结语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在中国对俄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按照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省时提出的要把黑龙江省建设成全国对俄贸易的“桥头堡”和“枢纽站”的重要指示,黑龙江省应重点加强与俄罗斯的经贸交流,尤其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合作格局,扩大双方贸易规模。加强对俄罗斯入世后政策法规的研究,将更有助于优化双方贸易商品结构,实现贸易方式多元化。

[1] 陈奇.黑龙江省对俄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8):18-19.

[2] 刘长生.影响我国对俄贸易的几个关键问题[J] .对外经贸实务,2009(1):46 -48.

[3] 夏焕新.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思路与对策[J]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2):29-33.

猜你喜欢

进出口额贸易额进出口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黑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额变化研究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中国与中东主要国家贸易数据
货物进出口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