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与应对——以江苏高职教育国际化为例

2012-10-17方向阳

台州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国际化江苏学院

方向阳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1 引言

在我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的大潮下,教育国际化成为时代赋予的使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学联合会IAU(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对教育国际化的定义: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

一些文献研究了职业教育国际化内涵与本质的界定。职业教育国际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个主权国家在高级技术应用性教育方面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过程,其本质是职业教育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按市场规则的合理流动[1]。体现本土化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涵,要把握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2]。

一些文献研究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容与标准。关于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容,研究者们大多从教育国际化的相关国内外已有权威的观点引申展开论述,例如胡海燕认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应包括六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国际化的观念、国际化的机构、课程的国际化、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科研合作、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等方面[3]。还有文献研究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策略研究。众多学者对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如何推进国际化办学都提出了相关的看法和建议,例如孙芳仲等分析认为要转变传统观念意识,正确理解并重视国际化意识的培育;要创新教育制度,探索有区域特色的、有鲜明职业特色的国际化的道路;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探索多种形式的有特色的国际合作方式[4]。

李霆鸣研究了新加坡的情况,新加坡的教育国际化是从职业教育开始的,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师资源、教学方式乃至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国际化特点[5];黄日强研究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动因和推进措施,并论述了在无边界职业教育市场条件下,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国际化从自发到自觉、从被化到施化、企业界的实践等方面的推进策略[6]。

在我国省域经济中,江苏省独树一帜,而江苏的高职教育发展也比较迅速。在全国1286所高职院校中江苏有81所,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有7所,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江苏有8所,另外江苏还有9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11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江苏不仅仅是经济大省,也是职教大省,江苏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情况在我国具有代表性。

2 江苏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2.1 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外向型经济水平密切相关

江苏是经济强省,外向型经济也比较发达,但13个市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高职教育发展也呈现明显的不平衡。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剂,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是不是有某种相关性?实证是最好的办法。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的一种统计方法。相关性一般用相关系数r表示,|r|>0.95 存在显著性相关,|r|≥0.8 高度相关,0.5≤|r|<0.8 中度相关,0.3≤|r|<0.5 低度相关,r>0 为正相关,r<0 为负相关。江苏各市近年有关经济数据及高职院校数见表1。

表1 江苏省13市有关经济数据及高职院校数

用spss16.0进行相关分析会发现,经济发展、外向型经济水平与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相关性,各市2011年GDP与高职院校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在显著性水平0.01下为0.874,为高度的正相关;各市2012年1-5月份进出口总额与高职院校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在显著性水平0.01下为0.732,中度正相关。尽管高职院校数不能完全代表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水平,但是上述相关性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江苏高职教育在地方经济发展及外向型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2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国际化

江苏高职教育普遍重视国际化,很多学校把国际化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不仅有部分高职校本身就有外资背景,在江苏80余所高职院校中普遍都设置有外事办、国际交流中心等主管国际交流工作的部门,有14所学校成立了国际学院、国际合作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等二级学院,18所学院有外国语学院或者外语系,30个左右学校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

2.3 高职国际化普遍存在片面性

学生交流偏重于出国留学。教育国际化的一个特点是招收国际生、学生交流,但目前江苏所有高职院校目前还没有一个留学生,学生交流数量相对而言也是非常低,普遍开展的合作办学包括海外直通车项目,尽管形式多样,有本土 3 年制、2+1(“+”后面的 1 表示国外 1 年,以下类推)、3+1、3+2、3+1.5、2+2、1.5+2.5、1.5+1.5、2+1+1(国外专科、本科各1年)等,但学生真正出国学习的比例在10-30%,且呈现出学生单向向外流动的特点。

教师交流偏重于教学。在教学和学术上,教师交流更多在于教学交流。目前各校基本都会聘请外教,但一般限于教学,来校从事科研究的不多,且外语外教居多,事实上,有调查表明,学生顺利听懂双语课程需要四级英语水平,而高职学生英语一般达不到四级。教师出国进修,也是以短期的、侧重于教学的居多,赴国外进修学位或者作为访问学者的不多,高职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非常少,呈现出单纯教学交流的特点。

3 高职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3.1 国际化重点不突出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钱东东先生在考察苏州港大思培职业技术学院后,总结其国际化特色为“办学理念的国际化、课程内容的国际化、教师队伍的国际化、质量监控的国际化、教学环境的国际化”。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化仅仅停留在所谓的国际合作办班,以双方的名义招生,按照外方的教学计划授课,把愿意出国的学生送到合作学校留学,把国际化作为学校宣传的名片,而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等学校发展深层次方面涉及国际化的不多,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较少提及。

3.2 国际合作方的知名度不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我国教育国际化得到飞速发展,国外教育机构蜂拥而来,但是知名的国外高校和国内本科、研究性大学合作多,甚至一些重点高中合作的国外高校都是非常著名的,然而高职院校的国际合作方一般都是三流大学或者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从而也削弱了国际化的魅力,另外也说明了高职院校进入国际竞争缺乏有效途径。

3.3 国际合作项目未能借力地方外向型经济

高职院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其国际化的发展应该和当地外向型经济密切配合。但是调查发现,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中外(境外)合作办学主要集中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等国家,而从经济交流的角度看,与江苏经济交流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美国、香港、台湾、东盟等,教育交流程度不高或没有交流。作为主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高职教育,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4 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探索

4.1 明确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点

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最根本的内涵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师资、管理等方面首先国际化。合作招生只能影响一些学生,对于全校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影响有限,而作为高职院校招收国际学生来进行学历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高职院校国际化的重点应该是瞄准为当地企业培养国际竞争力的技能人才,要站在全校的高度来规划本校的国际化目标,教育理念、环境、师资、管理必须统筹规划。

4.2 构建专业的合作交流体系

尽管目前高职院校都有外事办或国际交流中心,但主要负责的是外事接待或者本校师生公务外出,和具体教学关系不大。成立的二级学院——国际学院,主要从事专业教学,又没有代表学校进行国际交流的权限。因此必须成立一个专门的区别于外事办迎来送往式又区别于国际教育学院主要承担教学任务的国际合作中心,主要统筹学校国际化的方方面面工作,研究本校国际化教育理念、环境布置和国际接轨的学校管理等。

4.3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开展国际合作

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就得服务于当地的外向型企业、外资企业。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由于苏州太仓市是我国德资企业的聚集地之一,因此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以为德资企业服务为突破口,其“定岗双元”人才培养特色入选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外向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为外向型经济培养人才,也就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这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参与国际化的最佳途径。另外,通过外向型企业、外资企业又有机会和国外的企业、高校、政府取得合作,从而通过这个跳板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4.4 积极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

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一个困难是高职的文凭国外不被认可,因此招收国际学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少;而引进的国际文凭又由于对方学校知名度低而缺乏吸引力,且专科文凭对于外资企业也没有什么优势。因此,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外谋取相应职位的必备条件,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一方面引进国外证书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主要是培养具有国际就业资格的国际化人才。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认可的国际财务管理师(中级IFM)(高级SIFM)职业资格证书、注册职业采购经理(CPPM)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ICAD)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微软认证等。

5 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到国际大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国(境)外企业进入中国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因此,依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高职院校要实现国际化,就要从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采取国际化的管理制度、创设国际化的育人环境、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化的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才能为地方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才能在我国社会经济国际化浪潮中不落伍。教育国际化是多元化的,高职教育国际化不宜完全照搬本科教育国际化,可以另辟蹊径,沿着符合自身特点的有效途径向前发展。

[1]杨旭辉.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标准与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

[2]沙梦麟.对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认识与应对策略[J].中国冶金教育,2005(l).

[3]胡海燕.高职教育国际化及实践思考[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4]孙芳仲,林若红.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探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5]李霆鸣.新加坡高职教育国际化特征[J].职教论坛,2008(3).

[6]黄日强.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J].外国教育研究,2003(7).

猜你喜欢

国际化江苏学院
聚焦港口国际化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江苏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