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帕金森患者家属心理的影响
2012-10-17秦震新崔向军
秦震新 崔向军 郭 鑫 苑 杰
1.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唐山 063000;2.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唐山 063000;3.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好发于中老年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1],而家属正是患者最主要的社会支持来源[2],但帕金森的预期后果以及各方面的压力将对其家属造成心理应激反应,因而会产生抑郁、焦虑甚至发生心理危机,不仅影响其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及其支持。因此本课题探讨心理干预对帕金森患者家属的影响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4~10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住院治疗的36例帕金森患者的主要家属共60例,主要家属范围限于患者的配偶、父母及成年子女。随机将其分成干预组(心理干预加常规护理,n=30)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30)两组。干预组男13例,女17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其中年龄均为16~62岁,尽量保证两组之间的均衡性。两组患者在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且专业的心理干预。
1.2.2 心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是相关帕金森的预后、诊疗护理常识,包括饮食指导、安全护理、排泄护理、健康指导等常规护理。而对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4次团体治疗,每次10例左右,共进行12 d。同时,根据问卷中个别患者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案的心理咨询。具体步骤如下:阶段一:进行心理评估;阶段二:个体心理疏导和一般性心理治疗(共进行5次);阶段三:团体心理治疗(5次)。①第1次:让干预组正确认识帕金森病,了解疾病的常识,从而消除紧张焦虑心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②第2次:将干预组进行分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认识,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处理一下因亲人生病而引发的负性情绪;③第3次:让患者家属重新建立价值观和自信心,以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生活;④第4次: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分享,促进每个人看到自己的优点,增加信心。
1.2.3 研究工具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3],量表均有 20个条目,采用 1~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其抑郁、焦虑反应越重。
1.2.4 调查方法 对照组和干预组在入院3日内完成抑郁自评问卷(SDS)和焦虑自评问卷(SAS)的前测评定,在实施心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问卷(SDS)和焦虑自评问卷(SAS)的后测评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抑郁自评得分、焦虑自评得分比较
实施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SDS评分和SAS评分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抑郁自评得分、焦虑自评得分比较(±s)
表1 两组干预前抑郁自评得分、焦虑自评得分比较(±s)
抑郁自评得分 焦虑自评得分干预组对照组组别 例数30 30 t值 P值52.68±8.94 51.49±9.03 0.078 1>0.05 51.34±8.76 51.69±8.73 0.276 3>0.05
2.2 两组干预后抑郁自评得分、焦虑自评得分比较
实施心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家属SDS评分和SAS评分的比较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抑郁自评得分、焦虑自评得分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后抑郁自评得分、焦虑自评得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抑郁自评得分 焦虑自评得分干预组对照组30 30 t值 P值39.42±5.43 49.17±9.31 8.703 0<0.01 42.16±6.79 49.33±9.22 5.594 0<0.01
2.3 两组干预前后抑郁、焦虑自评得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家属SDS评分和SAS评分在干预前后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3、4。
表3 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得分比较(±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得分比较(±s)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干预组对照组组别 例数30 30 51.68±8.92 51.49±9.13 38.42±5.53 49.07±9.41 12.409 2 1.808 5<0.01>0.05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得分比较(±s)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得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干预组对照组30 30 52.56±8.65 51.88±8.73 41.16±6.89 48.43±9.12 6.209 2 1.977 1<0.01>0.05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帕金森病的致残率较高[4],帕金森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医疗支出。帕金森患者家属往往是最了解其患者身心需求的人,同时又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保护者、关爱者和支持者,承担多重角色功能。在对患者的社会和家庭支持中,患者家属的支持最为重要[5]。患者罹患帕金森后会给其家庭带来各种沉重的打击和压力,从而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的治疗支持,甚至会产生诸如厌恶、歧视、逃避、虐待或遗弃患者等不负责的行为,也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康复,无法履行其角色责任,因此关注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发现,实施心理干预前,两个组患者家属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们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了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人口学变量和抑郁和焦虑方面是同质的,具有可比性;实施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和焦虑总分的差值明显地高于对照组,因此说明心理干预能很好地改善帕金森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心身康复有积极作用。两组患者家属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干预对患者家属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和推广价值,有力地佐证了心理干预对帕金森患者家属有显著提高的作用。
研究显示,通过心理干预后,接受干预组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降低,表明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变患者家属情绪反应和心理健康状况。并且,心理干预组SAS、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1]梅俊华,邵卫,周景芬,等.心理干预辅助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抑郁与认知障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1,6(2):118-121.
[2]肖宁.心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0B):14-15.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1999:194-196.
[4]吴逸雯,张璟,干静,等.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18):16-18.
[5]闻吾森,王义强,赵国秋.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4(4):25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