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后3G时代电信资费的公平问题

2012-10-17四川通信设计院程德杰许云刚

互联网天地 2012年3期
关键词:固网包月电信业务

文|四川通信设计院 程德杰 许云刚

电信圈从来不缺新闻和热点,从2011年末的“宽带垄断”、“假宽带”风波,到2012年初的全球宽带网速排名垫底,以及最近的中国手机上网速率全球倒数第二,无一不在新闻媒体上掀起波澜。一时间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仿佛处于风口浪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在各种场合宣布2012年将推出各自的“宽带升级”战略,借以平息公众的怨气。

如果说媒体在舆论上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声讨,电信运营商还可以进行危机公关的话,那么在面对主管部门的垄断调查,以及最近爆出的哈尔滨工商局提议对电信运营商通话“按分钟计费”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进行查处时,运营商又该如何平息事件呢。

以上种种,再加上最近所爆出的某电信运营商高层腐败窝案,更加剧了普通电信消费者的疑惑,现在的电信服务还值得信任吗?现在的电信收费合理吗?电信资费公平吗?

众所周知,电信服务作为一种基础服务,早已和普通大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中国自从2009年初发放3G牌照以来,经过3年的建设和市场孕育,基于固网宽带移动宽带的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更凸显出电信服务对新经济的重要性;而电信资费的公平,直接关系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笔者将从两个角度对电信资费问题进行阐述。

简单说,电信资费必须确保公平,使电信业能够真正起到推动新经济发展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公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电信服务提供者和电信服务使用者之间的交易公平;另一层意思是确保所有电信服务使用者都能够公平地使用电信资源,即使用公平。

交易公平

交易公平,从字面来说,就是电信运营商以合理的价格销售电信服务,不能够以垄断地位限制市场竞争,不能够以垄断地位制定垄断价格,侵犯电信消费者的利益。

电信垄断的害处是显而易见的,其对整个通信行业发展的阻滞性作用也是众所周知的,这也是国内改革开放后几次重大电信重组最基本的出发点。

近年来,虽然电信资费水平一直在降低,但显然并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大家对任何有关电信的负面新闻都津津乐道,莫不与此有关。

公允地讲,考虑到国内的人均收入水平,国内电信运营商现行的电信资费水平与国外的电信运营商相比,确实有下降的空间。

国内电信运营商的营收和利润来源主要来自基础电信服务,即语音和数据接入服务。而国内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基础电信服务,目前主要掌握在三大电信运营商手里,根据国内目前的电信管理体制以及当年所签订的WTO的相关协定内容,基础电信业务在短时间内不会向国内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开放。

即便在三大电信运营商内部,其在基础电信业务上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无线领域。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南北各自固网主导的局面,使得在固网宽带接入领域事实上存在着电信和联通在各自区域独大的局面。所有这些造成了在国内的基础电信业务领域,缺乏真正有效的竞争。

另一方面,国内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又显得过于慎重,其向ICT全面转型和国际化的步伐也远落后其国外的同行。

因此当BT、FT等国外电信运营商凭借其ICT成功转型的优势,在国际通信服务领域攻城略地,对国内市场和基础电信业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的时候,国内的电信运营商仍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基础电信业务和用户规模来拉动收入和利润。

由此可见,国内电信运营商在业务转型上的踯躅,以及国际化的逡巡不前,使得运营商过于依赖语音和数据接入等基础电信业务;也就造成了国内的基础电信服务,其资费水平相对于国民收入相对较高的局面。

在沸腾的民意和不断的质疑面前,运营商即便有心大幅降低资费水平,也是有心无力。更何况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都是国有上市公司,既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又在资本市场承担着确保股价稳定的义务。

因此,要真正做到电信业务资费水平的降低,尤其是关系到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基础电信服务资费水平的降低,除了加大市场竞争外,更重要的是:要大力推动电信运营商的业务转型,降低其对国内电信市场和基础电信业务的依赖程度,使其有意愿,也有能力降低电信资费。

使用公平

如果说交易公平是确保电信运营商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向用户提供服务的话,那么使用公平则是确保每个公众电信用户都能够公平地使用网络资源,对网络的使用享有平等接入的权力。

一直以来,各国在固网宽带接入业务上,大多采用的是固定带宽、包月不限流量的计费方式。

这种计费方式简单明了,易于管理并有利于早期拓展用户,自固网宽带业务出现以来,基本上成为了固网宽带的主流计费模式,以至于不少电信运营商在开展3G无线宽带接入业务时,早期仍采取了固定带宽的包月不限流量计费模式。

包月计费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但随着固网宽带和无线宽带用户的增加,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原因很简单,互联网文件分享技术的发展、基于P2P技术的软件工具的应用,以及互联网视频业务的发展,使得包月计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对通信网络的过度占用,从而侵占了其他用户对网络的合法使用权。有统计数据显示,不到5%的用户,占有了互联网70%以上的流量。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尽管大家都支付了同样的包月费用,在网络应用高峰时段,部分用户依靠P2P工具占用了网络的大量带宽,而有的用户却连基本的网页浏览和邮件收发都无法完成。显然,在同等资费水平的包月模式下,少数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过度占用,侵害了普通用户公平使用网络的权力。

如果说网络的过度占用,在固网宽带应用上对普通用户的影响还可以容忍的话,那么在移动宽带应用上,由于无线带宽的有限分配和无线频谱利用率的限制,无线网络的过度占用行为,已经对普通用户的正常网络接入速率,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也正因如此,那些早期推出了无线宽带包月服务的电信运营商,一方面逐步停止办理移动宽带的包月服务;另一方面,在技术上,对现有包月客户的无线接入行为加以限制,即在3G网络中引入PCC(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技术,具体方法包括:用户在达到一定无线流量前,可以享受最高的接入速度;而在达到设定的正常使用流量上限后,即降低用户的接入速度,以体现对其他用户的公平。

而在固网宽带服务领域,电信运营商也出现了按照流量进行计费的呼声和尝试,部分运营商也采用了类似于移动宽带那种对超正常流量用户进行限速的手段,虽然其步伐并不算大,但这代表了运营商确保用户公平接入网络的决心。

由此可见,电信用户在与电信运营商有关资费的博弈过程中,既要追求资费水平的公平,也要追求在网络使用上的公平,确保每个用户都能够公平地使用网络。

猜你喜欢

固网包月电信业务
战斗英雄包月禄:“白虎团团旗是我扯下的”
包月禄:奇袭白虎团的战斗英雄
1—11月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同比增长35,1%
电信业务总量保持高位增长
宽带接入网技术改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浅析
对身份不明用户不得提供服务工信部规范电信服务协议
鲜花包月
生意
浅析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融合
SQL语言在电信业务数据库数据查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