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称扬誉广三千界
——万全堂老药铺的数百年沧桑变迁
2012-10-16武舟
◎武舟
▲位于北京市崇文门外大街的万全堂原址
今天一说起老药铺,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同仁堂,而对与它同宗同源的万全堂却知之甚少,对南城老药铺曾有过的繁华更是不甚了解。北京的南城在清代是平民聚集之地,也是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圈,同时也是万全堂等知名药店的起家之地。
相传早在同仁堂开业之前,万全堂就已经开办,开业之初也曾风光一时,而它与同仁堂的境遇却大不相同。时间流转,历史更迭,是什么塑造了万全堂的辉煌,又是什么使名噪一时的老药铺于历史中模糊了踪迹?读一读万全堂史话,去时光深处寻那一抹古韵幽香,不知今人又会有怎样的感叹。
创立时间说法不一
早年间,万全堂也曾是名满京城的老字号药铺,曾经专为御药房提供药材,但关于它的创立时间,却说法不一。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创立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 年),一说是清康熙年间(1661~1722 年)。
前种说法史学界认同度不高,但万全堂的一些老店员却认为此非空穴来风。据万全堂退休店员李本悌回忆,在原来的老师傅当中,认为万全堂创立于明永乐年间大有人在,“距今已有500 余年历史”的说法很普遍。此外,关于500 年的说法,万全堂内还有另一个证据:万全堂门口挂着的一幅对联。其上联为“万国称扬誉广三千界”,下联为“全球景仰名垂五百年”,题字为“万全堂宝号,肇于明中叶,迄今已历五百余年”。这副对联是民国十五年(1926 年)由江淮名士杨绳武题写,由1926 年往前推算500 年,刚好是明初的宣德元年(1426 年)。
而学术界则有另一番说法。学者刘永成和赫治清在20 世纪80 年代研究万全堂历史的时候,通过大量的资料和考证,梳理出万全堂实际上创立于清康熙年间,而非明朝。
这一说法可以从和万全堂有极大渊源的同仁堂乐家第十三代孙乐松生的说法中得到验证,他曾说:“在清初,我家开设同仁堂的同时,或者更早些,还开设了万全堂药铺。”1990 年,在整理万全堂相关店史的时候,药店也采用了这种说法。
与同仁堂剪不断的渊源
相传万全堂老药铺与同仁堂有很大的关联,据说万全堂的创始人就是同仁堂的创始人——乐家。
康熙四十年(1701 年)前后,世代为医的乐家两兄弟乐凤鸣和乐凤仪前后脚分别创立了万全堂和同仁堂。虽然两家店铺同为乐家兄弟所开,与如日中天的同仁堂相比,万全堂就渐渐显得黯淡了许多。不过,它在创立之初也是十分辉煌的。
在乾隆十一年(1746 年)之前,万全堂一直是由乐家独资经营的,由同仁堂乐家后代于清嘉庆十年(1805 年),以乐云书之名将万全堂卖给山西临汾人姜承斋。
乐家独资经营时期,即乾隆十一年之前的这段时间也是万全堂生意兴隆的“黄金时代”。因为生意看好,万全堂还在菜市口设立了一家“连锁店”——西万全堂。据记载,乾隆十一年以后,万全堂开始了一段“城头变换大王旗”的东家大变动时期:乾隆十一年七月,由于店铺债务繁多,乐家开始与索姓人共同合股打理店铺。在乐家最终把万全堂转手给了山西人姜承斋之前,还同菅姓等人合资经营过一段时期。至此,乐家和万全堂逐渐失去了直接的人事联系。尽管此后已不再是“兄弟店”,但万全堂和同仁堂关系依旧密切——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后,万全堂和同仁堂所用的还是同一配本(药方)。
有股份制萌芽的老药铺
万全堂药店经营到同治十二年(1873年),以韩姓为首的山西九户人家以股份制形式共同经营万全堂。在经营过程中,药店不断克服合股经营的弊病,一切按股东会签订的合同办事,堵塞漏洞,使万全堂走上了中兴之路。1921 年和1931 年,万全堂先后在山西临汾和新绛各开一个分店。这是中国股份合作制最原始雏形,“文革”前,邓拓还曾亲临万全堂调研“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当时的万全堂从经理、账房到伙计都是山西人,形成一大特色。店主根据店员的劳动技术、工作年限议定酬劳,按月支使。这一制度调动了店员的积极性,大家齐心协力使万全堂的生意红红火火。几百年来他们经营着丸散膏丹、汤剂饮片,药材地道,质量优良。
药材好还要加工细,万全堂的饮片(草药)都要经过仔细挑选,仅半夏一种就需用清水、石灰、矾等几道工序加工,放49 天才能使用。此外,他们还将山西药龟龄集、牛黄清心等带进北京,服务京城百姓,享有很高声誉。
西方文明冲击中药业
清代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以外的南城,尤其是大栅栏一带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各种商业荟萃于此,中药业作为南城商业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借着同仁堂、鹤年堂、千芝堂等众多“品牌”药铺的先后成立和经营成熟而兴隆鼎盛。崇文区的一项统计数字显示,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后,单是崇文区的中药铺庄就已达到了131 家,从业人员有几千人之多。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南城商圈渐渐在历史中萎缩萧条,在这种大势的推动下,京城中药业亦开始渐渐黯淡。这期间,万全堂走过的轨迹可谓具有代表性。其在民国年间所经历的一系列冲击和变动,具有“拐点式”的意义:民国初年,因为西药治疗的快捷、方便,以及西方文化的快速传播,京城中药一枝独秀的地位受到了西药和西医的巨大冲击。在那段时间,京城不光出现了专门经营西药的药铺,而且在一些传统的中药老铺里,西药也开始了一点点渗入。万全堂和其他众多的老药铺一样,开始在枸杞、地黄旁边摆设红药水、止痛片等一些常用的西药。西药西医的发展开始“蚕食”传统中医药。
老药铺继往开来
1956 年,公私合营后,万全堂转为以零售为主,但仍保留了制剂加工业务。“文化大革命”中,万全堂曾改名益民药店。由于万全堂地理位置优越,经营品种齐全,加之沿袭了几百年来独特的经营作风,仍保有其名店地位。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老药铺开始了新的尝试。1980 年,万全堂开始销售旅游药品,并逐步形成了以接待港澳台同胞和华侨为主的旅游购药中心,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于1986年被北京市旅游局指定为定点购物商店。
1988 年10 月,万全堂又在天坛东侧路开设了分号,营业面积达200 平方米。这一时期,万全堂的经营品种达数千种,不但有国内顾客需要的各种名牌中西药,还备有野山参、冬虫草、鹿茸、耳环石斛等一批国内外宾客喜爱的高档中药材,规模和效益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
▲曾经的万全堂饮片调剂处
1993 年,崇外大街的改造,万全堂这个有着500 余年历史的老字号被拆除了。位于崇外大街47 号的老店铺拆除后,新的主店一直没有形成,为了能使万全堂的老字号延续下去,万全堂人进行了反复的考察和多方联系,为万全堂这个老字号再放光芒做出了很多努力。在新店开业之前的5 年里,为了安置职工,万全堂在京城的很多地方开设小药店,甚至在百货商场里租柜台。1998 年6 月,有关部门在崇外大街西七左,为万全堂提供了475 平方米的营业面积,2005 年,崇外大街再次拆迁,为保留老字号招牌,万全堂把原位于天坛东侧路的分店变为药店主店,其经营项目也不断扩大,但保持和发扬老字号的传统美德却是始终不变,如今的万全堂恪守“尊古炮炙、选药精良”的宗旨,仍沿袭着数百年来形成的独特经营方式。
“万国称扬誉广三千界,全球景仰名垂五百年”,曾经的辉煌仿佛就在昨天,当日的磅礴大气似仍历历可见。时光荏苒,几经沧桑。新时代的阳光中,万全堂等老药铺也正秉承传统,再次踏上开拓未来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