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培养工作的思考

2012-10-15吴志先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培养大学生

吴志先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交流沟通以及寻找信息,已成为生活中的必不可少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因其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互联网更有其深远的意义,如何从互联网的特性方面来加强大学生的培养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183-02

随着经济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个人电脑,通过使用互联网来了解与掌握信息,学习新知识。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学习、发布博客,微博也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但是,由于互联网资源的开放性,这也为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培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应该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培养他们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顺利成长为德才兼备、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也显得非常迫切。

一、互联网发展的特点

物质、能源、信息是世界公认的三大战略资源,而互联网就是信息来源最有效、最广泛、最直接的途径。同时,互联网也是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孕育而生并且发展壮大的。

1.涉及面越来越广

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进入门槛的降低,使用互联网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增长的速度非常快。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了13.4%,半年增长了4000万,速度非常惊人。

2.快捷性越来越强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速度也随着加快,如现在部分家庭都采用光纤到户,无论是下载资料还是浏览网页信息等方面都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便捷性,个人可以方便使用存储量大的信息。

3.交流手段越来越新颖

从以前的信息单向交流到目前的多向交流,诸如Twitter、Facebook、Facetime技术的运用,使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可以在文字、图像、声音方面同步进行,交流沟通的效果越来越好。目前大多通过电子公告牌(BBS)、博客(BLOG)、即时聊天工具(QQ、MSN等)、网站、电子邮件等手段,甚至还可以包括手机上网等方式进行,交流方式多样化。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

1.获取信息的便捷

互联网时代与传统教育时期比较,在教育上对大学生的影响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可以说出现了质的飞跃。以前主要依靠教师单一提供信息,是一種被动接受的状态。现在,学生可以自行寻找信息,这种新的变革,使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及时地、更快地掌握各种信息,很大程度上比教师的传授还要来得快,信息量还要大。

2.拓展大学生的视野

网络进入大学生的生活,使他们不出国门就能了解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先进技术,这些都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们可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了解前沿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别人的优势、各类学术或其它的成果,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3.信息的甄别与处理

网络中信息的加快,大范围的传递,对大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网络上各类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充斥着不少暴力、情色以及不少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影响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如果大学生缺乏对网络信息的冷静思考,自由行事,随意传播信息,可能会加剧社会群体事件的发生。诸如2008年6月的贵州瓮安事件,2009年6月的湖北石首事件,2009年7月的新疆七·五事件,这些事件的过程中都有人在网络中发布不良、不实的信息,导致事情的进一步扩大与恶化,给家人以及社会、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其中还包括很多无辜人失去生命。

4.道德的挑战

由于网络社会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匿名性、隐蔽性的特征,网络活动中个人权力至上,人们认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行事,不必考虑遵守规则和承担义务,这样就会出现大量不道德的行为,诸如通过人肉搜索侵犯别人的隐私,发布信息言论的威胁,随意使用翻墙软件,侵犯知识产权,非法复制、下载各种音像资料,等等。

5.人际交往与学习的影响

网络中的人机对话形式与传统中的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大学生长时间使用网络,足不出户,不参加学习活动,不参加集体交流活动,便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长此以往,加剧了他们的自我封闭,情况严重时会产生人际障碍,导致焦虑、压抑、苦闷情绪的出现,再加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差距,会更进一步加剧学生的心理负担,对其学业、生活乃至所处的社会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培养教育

1.引导大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由于网络信息来源的广泛性以及及时性,高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先天性优势,有针对性开展培养工作。诸如:在知识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可对大学生提出更广泛的知识面要求,可以多布置些开放性、讨论性的学术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并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同时,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判断,指导教师可以作为观察员,去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注重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指导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告知学生一些专业的网络资源,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下去探索知识的殿堂,达到知识的内化效果。这样比单一的课程学习来得更有效,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充分发挥高校校园网作用

网络的便捷性,可以改善工作效率,节约信息资源,加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网络发布学校的各类事件、动态以及重大事情的决策意见征询等,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更多学校的信息。另外,各学院可以结合各自的特点,建立信息沟通渠道。诸如学院信息平台、学生E-mail、各类信息的查询,便捷服务于学生。这些途径,相对于传统的工作渠道而言,可以改善效率,还可以节约很多成本,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当然对学生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养成定期查看各类信息的习惯,增强自我管理、自我责任意识,如果一旦错过相关信息,学生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这些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中应用广泛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人的自由与权利固然重要,但过分追求自我的权利和自由,从而影响他人的权利,则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在网络使用中,既不能制造有害信息,也不能传播有害信息,传播的信息不能对他人形成间接伤害,也不能危害社会的集体利益。大学生要对自己的行为担负起道德的责任,有义务遵守网络的各种规范以推动网络社会的稳定有序运行。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九点意见,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学校可以开设《网络理论与道德》、《网络文化素质培养与网络人格塑造》等相关课程,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4.多开展网络课外学习活动

为了避免部分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学校可以开展诸如网络歌手大赛、网络选秀、网络竞技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网络中的先进形式能更具体地跟实际结合起来,增加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使不同的个体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能满足尊重和实现自我的需要。

互联网的运用,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信息舞台,可以使他们随时随地浏览信息,了解世界各地的动态情况;可以不分国籍去跟任何人在网上交流、沟通,带来许多有用的资源,学习的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他们同时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诸如信息的甄别、网络的诚信等,给高校学生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对于他们的顺利成长以及社会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值得思考与探索的。

参考文献:

[1]叶庆丰等.中央党校学员关注的社会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2]陈笃钦.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3]张超.信息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4]周庆勋.互联网的发展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影响与对策[D].山东大学,2011.

[5]陈里.互联网时代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Z].2011.

猜你喜欢

互联网培养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