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创新中破解文化产业融资难题

2012-10-14涂永红

前线 2012年8期
关键词:投融资文化产业金融机构

涂永红

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逆势而上,保持了持续增长,展现出勃勃生机。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0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指出,在全国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增速整体回落的背景下,文化产业成为新的贷款增长点,余额增速创历史新高。

然而,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大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个难题:融资难。

北京探索政府搭台纾解文化产业融资难

2010年,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推动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多元化、多层次信贷产品创新,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根据中央精神和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北京市陆续推出下列措施,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

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予以重点扶持、优先发展。北京市政府以制定实施《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为基础,先后出台了21个专项文件,形成了以宏观政策为统领,实施细则、行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协调配套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扶持体系。

从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专款用于支持金融机构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实行银行贷款贴息政策,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符合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方向的企业,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贷款贴息包括全额贴息、部分贴息等多种方式。

与金融机构合作开辟贷款绿色通道,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北京市政府联合商业银行在全市范围内推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贷款绿色通道,对重点企业及项目,由银行建立快速审批机制,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建立市文化创意产业贷款担保工作机制,构筑投融资服务平台。北京市设立文化创意企业担保专项资金,选择合适的担保公司对文化创意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从而提高政策性扶持资金的杠杆性作用,实现引导基金的放大效应。

在上述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北京市的文化产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各家商业银行推出了多样化的担保方式,丰富了信贷产品,提高了审批效率。

寻找文化产业融资难的根源

坦率地说,尽管北京市政府和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加大了支持力度,但文化产业融资难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比如,占文化产业大多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获得外部资金支持的可能性依然较小。因为金融机构为文化企业提供贷款多采取“版权抵押加上其他担保手段”方式,按回款特点匹配还款方式,锁定还款渠道。如果没有第三方担保,中小型文化企业仅通过版权质押很难获得贷款。

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产业的融资难题?解决这个难题,前提是找准“病根”。从表层看,文化产业融资难的表现是:商业银行对中小型文化企业支持不足,以民间借贷为主的融资存在法律要件缺失、合同关系不规范等弊端,直接融资的监管要求严格,风险投资整体规模偏小,难以满足创业中的文化企业资金需求。

从深层看,导致文化产业融资难的根源主要来自于文化产业和金融机构两方面。在文化产业方面,首先是多数文化企业资产规模小,产权结构不清晰,管理方式相对落后,信用风险较大。其次是文化产业资产中无形资产比重较大,知识产权难评估、难交易,市场价值能否实现难以预测,资产贬值空间较大、流动性较差。再次是文化产品的市场价值不确定性强。通常,文化产品的盈利能力会受作品风格、流派、审美观、价值观、受众偏好等复杂因素的共同影响,在销售收入上表现为波动性较大。最后是文化产业集中度低,核心业务尚未形成自由交易的市场机制,上下游企业的担保机制不完善,阻碍了银行进行信用审批和产品创新。

在金融机构方面,商业银行一般坚持稳健经营的宗旨,现行的定价机制、担保制度、管理系统和人员问责等制度体系主要是面向传统产业的。对于文化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商业银行在定价、问责、风险控制、无形资产抵押品价值评估等方面不仅缺乏信贷经验,更缺乏历史数据作为评级支撑。但这些方面恰好是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的基本要件。因此,商业银行的“理性”选择就是观望。

在创新中破解文化产业融资难题

有鉴于此,我们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时,就不能因循守旧,裹足不前,而必须以创新思维,对症下药破解文化产业融资难题。

完善文化产权交易市场。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专利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评估、质押、登记、托管、流转和变现的管理办法,为文化企业的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技术等文化产权交易提供专业化服务。同时,完善各类无形资产的二级交易市场,有效保障投资者、债权人和消费者的权益,为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功能。政府要建立包括信息披露、投融资促进、登记托管、资金结算在内的投融资服务工作机制,建设集政府指导政策对外发布、文化产业投融资信息交流、金融业务在线办理、金融产品發行、项目咨询投资、产品展示交易、行业知识普及培训等多种投融资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并推动大型金融机构与这个平台开展业务对接。

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项目。除了直接投资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政府还要下大力气吸引、鼓励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吸引风险资金进入。产业投资基金可以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向文化创意企业注资,缓解其资本金短缺状况。

建立有效的文化创意产业信用担保体系。从世界的经验看,建立文化创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把政府政策导向、财政适当投入与信用担保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是促进金融机构为文化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破解文化产业融资难的现实途径。

健全项目投融资产权评价机制。目前,由于国内没有一套公正、客观、合理的文化创意产品评价机制,造成文化产品评无所依。有关部门要尽快构建一套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和专业的评价机构。只有这样,银行或风险投资机构在评估文化创意企业时才能估算投资文化创意项目的价值。

积极推进直接融资。政府要发挥创业板导向作用和退出机制,鼓励风险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市场,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上市,迅速实现规模扩张。同时,发挥文化类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优势,鼓励其并购重组其他企业,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企业集团。对于文化企业本身,政府可以帮助它们尝试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融资规模。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叶再春

猜你喜欢

投融资文化产业金融机构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