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视角下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2012-10-14刘薇
刘薇
【摘要】 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为了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是确保会计资料的完整、合法、真实而订立和实施的程序、政策。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达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基础。所以,控制制度的评价、测试对分析制度有效性,加快企业经营目标实现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论述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目标及有效性,并对评价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企业内部内部控制控制制度评价
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为了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是确保会计资料的完整、合法、真实而订立和实施的程序、政策。而对企业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则是为了保证业务活动能够依照授权进行,确保交易事项的记录完整并符合会计的准则要求,确保实存资产和账面资产的核对相符合等。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有利于确保审计质量,强化审计作用,从而真正的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
一、控制制度的评价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目标主要有:(1)通过对企业内控体系有效性、合理性和健全性的评价,使企业加强内控体系的建设,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得到有效、持续的改进。(2)有助于管理层经营目标的实现。通过内控制度评价,充分了解制度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可靠、真实的数据和资料,能够充分的体现评价审查工作的作用。(3)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等进行评价,为企业的最佳效益积极的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及实施效果
(一)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的服务目标,它不是独立存在的,是派生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因此,从本源角度而言,企业内控的有效性是企业内部为实现相关目标而提供的保证水平或程度,内控有效性的不同提供了不同水平的保证。
有效的企业内控系统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合理配置企业资源,而且能够确保企业的经营效率,财务报告以及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帮助企业的管理人员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方针,保证单位资产的完整和安全,防止资产的流失。同时,也能够确保企业财务会计资料和业务经营信息的完整真实。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了两方面,一是企业内部控制設计的有效性,只有设计的程序有效、合理,才能使控制中的漏洞减少,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也能够为实现主题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二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有效性,内部控制的执行直接关系到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从另一角度而言,企业内控评价的有效性是对相关目标风险经过内部控制后是否降到适当的水平进行的评价,若目标降低到适当的水平,内部控制有效,反之则是无效的。虽然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已经为有效的内控系统提供了模板,成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标准。但是,对内部控制框架有效性的评价应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或起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思路。
(二)内控制度评价的实施效果
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有助于克服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其评价内容主要表现在: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发现内控制度是否完善;能否保证企业顺利实现目标、完成任务;内控制度的程序、标准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等,通过这些评价能够帮助企业克服内部的控制缺陷。同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充分的保证组织的竞争力。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计划进行分析、鉴定能够确保计划的可靠、准确,有利于制约出现在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消极因素。同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内部执行力,有助于良好企业文化的形成;能够确保组织的有效核心竞争力,找出企业的管理漏洞,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控制制度使用不同的评价思路和方法
(一)创建控制制度的理想结构
理想的控制结构需要专业的内部控制知识,了解企业的业务,并进行事先的学习、设计,从根本上了解内控制度的工作原理,并从细节上掌握各个具体的控制技能,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复杂工作。理想结构的工作量大、要求高,作用明显。能够使审计人员预先对审查的制度形成正确、深刻的认识,确保审计人员在审查过程中有可以参考的依据,尽量减少判断错误的可能性。
(二)内控制度的评价
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中,应当根据评价内容、被评价单位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调查问卷、文字表述、流程图、个别访谈、穿行测试、标杆法、比较分析以及抽样法等,广泛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将近的证据。内部控制的评估对后续流程层面的控制有直接的影响,若企业内控系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评价小组应在原有评价方案的基础上扩大评估的范围,采取较为谨慎的方式进行。总之,选择评价方法时应当有利于确保证据的适当性、充分性。
1.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与认定
内部控制缺陷即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与缺点,其使得内部控制无法实现控制目标。内控评价即找出内控缺陷。缺陷识别、认定需要一套程序与方法。
程序包括四个环节:建立标准,缺陷识别,严重程度评估和最终认定。企业建立何种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是基于其风险偏好与风险容忍度,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建立于内控体系建立之初;内控缺陷识别是将敞口风险与对应岗位或层级的风险容忍度相对比,予以识别确定;对于缺陷严重程度评估,我国的《审计指引》和《评价指引》将缺陷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的缺陷为重大缺陷,“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 的缺陷界定为重要缺陷,对以上之外的定为一般缺陷;关于最终认定,不同层级的管理部门拥有的认定权限不同,其将依据不同的权限对缺陷进行最终的认定。
缺陷认定与严重性评估的方法。缺陷识别认定的方法主要有迹象识别和测试识别,迹象识别是通过发现的已背离内部控制目标的迹象识别内部控制的缺陷。测试识别是指采用控制过程技术分析、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等手段识别内部控制的缺陷。而缺陷严重程度评估的方法是以偏离目标的可能性和偏离目标的程度作为衡量缺陷程度,其可是定量分析,也可是定性分析。
2.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主要任务其实是,确定何种影响程度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对外披露和如何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虽然对外披露内控缺陷是企业的义务,但并非所有的内部控制缺陷都必须对外披露,缺陷的披露主要起风险提示的作用,因此只有危害程度较严重的缺陷才对外披露,尤其是对投资者制定、修正投资决策产生影响的缺陷信息。
(三)内控制度评价的注意事项
内控制度评价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评审机构在进行设置时应注重其独立性,职能上要重视服务性,在监督企业是否遵循财经法规的前提下,加强企业的管理,使企业的效益发挥最大的作用。(2)审计人员应全面的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随着时代发展,企业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业务素族、敬业精神,还要有广泛的经济、专业以及法律的知识,并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3)工作手段已开始向计算机化发展。近年来,国外许多审计单位已开始通过计算机来处理各种数据、资料,甚至开发出了新型的软件。由于我国相关评审工作的计算机化进展较慢、程度较低。所以,积极的创造条件、面对全新的挑战,大力的推广计算机的审计工作,是我国审计事业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
四、结语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起步较晚,内部控制建设在风险管理、信息沟通、环境方面、控制活动以及监控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的执行力较弱,制度不完善,并且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失效问题。所以,进一步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环境,完善控制活动、信息沟通,提高管理水平以及加大监控力度是解决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企业未来内部控制建设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杨雄胜,李翔,邱冠华,等. 中国内部控制的社会认同度研究.中国会计研究,2009.
[2] 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等.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国会计研究,2009.
[3] 赵强,杨靖涛,等.如何建立企业内控体系.中国财经报:财会世界,2010.
(责任编辑:唐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