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
2012-10-14罗洪
罗洪
【中图分类号】R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018-01
【摘要】: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乙脑病毒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种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本研究分析了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传染源、跨地区传播机理以及流行区域等,并从医学角度探讨了乙型脑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以为今后更好地有针对性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乙型脑炎;临床表现;发病机制;防治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种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乙脑病毒外形呈球形,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外有内脂囊膜,表面有血凝素,病毒在胞质内增殖,对酸、乙醚等很敏感。家畜家禽是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染源,蚊类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因此,夏秋季节为乙脑发病的高峰季节。人感染乙脑病毒后,一般在5天内可出现短暂的病毒血症,且病毒载量较少,可见患病人群不是主要的传染源。乙脑临床起病急,有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和强直性痉挛等症状,重型患者常留有后遗症。乙脑发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近几年来,由于儿童接种乙脑疫苗逐渐受到重视,使得乙脑发病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明显下降。但与此相比,近几年成人乙脑疫苗的接种率低,体内抗体消失或滴度减低,使其对乙脑病毒的抵抗力下降,这成为成人乙脑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病死率也逐渐增高。对此,有必要加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宣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强化成人乙脑疫苗接种十分重要。
1乙脑流行病学
1.1乙脑传播媒介和传染源。在传播媒介方面,蚊类是乙脑主要的传播媒介,库蚊、伊蚊等某些种类都能传播该病。目前,有已报道从30余种不同的蚊体中分离出了乙脑病毒。其次,在传染源方面,目前证实约有60多种动物科可感染乙脑病毒,其中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他家畜也会感染,但是没有出现病毒血症。乙脑患者多在农村,人口居住密集,卫生条件差,居所周围有水塘、水沟等,这些地方防蚊、灭蚊条件差,暴露机会多,成为乙脑发病的自然因素。
1.2跨地区传播机理。目前,关于乙脑跨地区传播的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有研究认为跨地区传播可能与鸟类迁徙等有关。也有人认为,跨地区传播可能与风有关,飓风把感染了乙脑病毒的蚊子带到其他地方,可见季风的运动在病毒传播机理有一定的作用。
1.3流行区域。100多年来,乙脑主要流行在南亚、东南亚和东亚等水稻产区。后来,乙脑流行区域不断扩大,分布地区北起俄罗斯西伯利亚,日本北海道,南到澳大利亚,东到美国关岛,西到印度西海岸。在南亚和东南亚,每年有3-5万例乙脑报道,这些病例中,约27.5%的人死亡,50%的出现永久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与此同时,大多数病毒感染者并不表现出症状。在我国,至1922年每年都有乙脑病例的报道,20世纪50年代,我国乙脑流行广泛,乙脑已分布在除新疆、青海、西藏和东北北部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近年来,由于大规模使用乙脑疫苗,乙脑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基本控制在1:10000万以下,每年因乙脑而造成死亡和残疾的人数逐渐减少。
2乙脑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1发病机制。感染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体后,病毒通过局部组织细胞、淋巴结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内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殖,然后侵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当侵入病毒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时,则病毒继续繁殖,经血行散步全身。由于乙脑病毒有嗜神经性,能破坏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在血脑屏障功能低下时或脑实质已有病毒者容易诱发乙脑。乙脑的基本病变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损害,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局部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小结。部分患者脑水肿严重,颅内压升高或导致脑疝。
2.2临床表现。第一,乙脑感染初期。为病毒血症期,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伴有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第二,乙腦感染极期。感染者体温持续上升,除初期症状逐渐加重以外,还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等。由嗜睡、昏睡至昏迷。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少数患者可呈软瘫。第三,在恢复期。患者体温逐渐下降,神经系统症状逐日好转。重症患者仍可留有痴呆、失语、面肌瘫痪等。第四,后遗症。约有5%-20%的患者留有后遗症,主要变现为失语、痴呆、精神异常、瘫痪和意识障碍等症状。
3乙脑的防治
3.1乙脑的预防。目前,针对乙脑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没有特殊的方法,因此,乙脑的预防非常重要。预防主要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减少传染源。加强对家畜家禽的饲养和管理,应对畜群免疫接种,在乙脑流行期间尽量避免蚊虫叮咬。第二,切断传播途径。蚊虫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因此灭蚊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灭蚊方法主要有生物法、药物法和生态学灭蚊法。第三,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目前防治乙脑病毒的主要措施。
3.2乙脑的治疗。治疗分为一般治疗、对症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治疗和康复治疗。首先,一般治疗主要是注意饮食和营养,补足足量液体,儿童每日50-80ml/kg,成人每日1500-2000ml。不宜输液过多,以防脑水肿。其次,对症治疗。主要是处理高热,处理惊厥,处理呼吸障碍、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高温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惊厥处理可使用镇静止痉剂,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经口腔或鼻腔吸引分泌物,雾化吸入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脑部病变引起的循环衰竭可采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再次,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抗炎、退热、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对细胞溶酶体膜等保护作用,对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早期应用。除此之外,康复治疗可采用理疗、中药、推拿按摩等,以促进恢复。
参考文献
[1]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杨珍,沈应杰.10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
[3]朱顺强,许青田。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5.
[4]王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5]姚梓坚.乙型脑炎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
[6]KumarsS,MisraLK.kaliLaJ,etal.MRIonJapaneseEncephalilis[J].Neuroradiology,199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