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探究
2012-10-14刘霞
刘 霞
(许昌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许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探究
刘 霞
(许昌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许昌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历史文化优势,生态文化优势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部崛起的政策优势等基础优势条件.但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仍存在景区知名度不高,旅游管理机制不活,相应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品牌带动、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区域产业联合、重视人才及可持续发展等途径来发展许昌的文化旅游产业.
许昌;文化旅游产业;旅游文化
作为“汉魏古都”的许昌,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条件.但如何充分发挥和挖掘文化这一特殊资源的优势,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业不失为一种最好的传载形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外在价值的体现,如何配置、挖掘、整合和有效利用旅游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与旅游联姻,培育发展许昌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对于加快许昌市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文化旅游产业综述
1.1 文化旅游产业的内涵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二者的融合.文化产业是由一系列的文化载体和多种文化行业或部门构成的产业类型,是为人们提供文化产品和物质设备或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旅游产业则包括旅游城市建设、旅游交通运输、旅游通讯、旅游住宿业和旅行社业等旅游行业.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形成了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和影视文化旅游产业等各式各样的文化旅游产业形式,它们在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和精神需求,都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旅游活动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消费和精神享受,从这种角度上说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核心内涵是向社会(即旅游者)提供旅游资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与人文精神,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2].也即文化旅游产业是指以特定的自然、历史文化景观为核心,带动旅游服务行业等一系列商业活动配套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化产业群.
1.2 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
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文化旅游是指以旅游者为旅游主体,借助旅游中介和旅游目的地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文化现象和人文自然遗产等旅游客体的观察、鉴赏、体验从而获得某种文化知识和享受的旅游活动[3].文化旅游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三个方面构成.文化旅游的旅游主体是人,旅游客体指旅游资源,旅游介体包括各种旅游交通,旅游饭店及旅行社等旅游服务设施等.简单地说,文化旅游就是旅游者通过某种方式得到某些自身文化提升的旅游活动,它是一种以文化观念为主的旅游活动.它的外延包括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等以各种方式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创造的与旅游关系密切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凡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能使旅游者受到启发,旅游服务者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属于旅游文化的范围[4].旅游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其内涵包括物质层,精神层和制度层三个方面,这三者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旅游文化这个综合体.它的外延包括宗教文化,体育文化,娱乐文化等各种文化现象.
表1-1 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的本质、特点和外延的区别
2 许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及存在问题
2.1 许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2.1.1 历史文化基础.许昌不仅是三国曹魏文化的发祥地,且境内有著名的禹州古文化、钧瓷文化和快速发展的工业文化.此外,许昌有历史悠久的烟叶文化,被誉为“烟叶王国”,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发制品生产基地,许昌因此也享有“发都”之称.这些良好的文化资源条件为许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证.
2.1.2 生态文化基础.许昌鄢陵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和销售集散地.许昌借助花木业的发展,开发建设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庄园、花都温泉度假区、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花乡农家乐等一大批生态文化旅游景区,花乡生态游已成为许昌旅游的特色.花卉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发展许昌生态文化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2.1.3 政策基础.许昌市政府重视对许昌旅游业的宏观调控,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许昌旅游业的发展,如通过定期举办曹魏大讲坛,三国文化周等旅游宣传活动,以及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使许昌的城市文化旅游形象得到了提升,这些政策优势为许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另外,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建设、十二五规划等有关政策和机遇,也为许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政策环境.
2.1.4 地理区位基础.此外许昌具有十分优越的交通区位.许昌不仅是河南省重要交通枢纽之一,是新乡—郑州—漯河产业带的中心,而且是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节点城市,与平顶山、漯河构成一个三角支点城市,许昌的区位交通优势对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2 许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许昌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有许多优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景区开发建设文化内涵欠缺,知名度不高
许昌各景区的开发程度不深,对文化旅游的挖掘也不全面,并且有些景区存在重复建设问题,缺乏具有带动性的龙头景区,这使得许昌旅游市场知名度不高.例如:许昌著名的景点春秋楼和曹丞相府的设施,基本上都属于重复性建设的范畴,景区布局没有太大的改变都是四合院之类的围墙,走入景区都是的清一色的中间高耸的大殿,两边对称的庙宇,格外的崭新,体现不出一点历史的沧桑,景区周围充斥着各类的现代化的居民小区,甚至在景区之内抬头就可以看到,这与景区内的历史文化显得格格不入.
2.2.2 文化旅游开发投入不足,旅游门票管理机制不活
许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加之政府财力有限,资金投入不足,造成旅游项目开发不成熟,进而导致金融业和社会各行业对这些旅游产业项目的投资缺乏投资热情和信心.除此之外由于各种原因,景区管理存在多头管理现象,景区门票管理机制混乱不灵活,例如,春秋楼票价25元,曹丞相府票价60元,灞陵桥票价30元.这些景区门票的设置对许昌当地居民收入来说有些偏高;景区有关管理部门也没有针对许昌市当地的居民和在校的学生设置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等,这都严重影响了许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2.2.3 区内联合不够,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不足
许昌各个区域内的旅游企业绝大多数是各自经营,各个景点景区,酒店,旅行社甚至旅游产品制造商之间缺乏沟通合作,缺少联合.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成熟,旅游者来许昌旅游,值得其购买的旅游产品太少.这与有些旅游部门只看重门票收入,对旅游商品重视不够,缺乏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是不无关系的[5].另外,在市内也缺乏一些上档次的特色旅游商品专卖店,旅客难以买到满意的旅游商品,这些都影响了许昌文化旅游的形象,阻碍了许昌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效应的发挥.
2.2.4 景区发展缺乏创新,专业人才不足
许昌市景区的开发缺乏创新,景区间不乏重复建设现象,如春秋楼与灞陵桥,两个景区都建有关公庙宇,这使会旅游者感觉没有什么新奇,反而觉得都大同小异.此外,由于许昌旅游业发展起步晚,相应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景区景点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人才地区分布不均衡,有些景点甚至连固定的导游讲解员都没有配置,如,贵妃墓旅游景区[6].另外旅游企业的旅游岗位类型也比较单一,大多以旅游服务人员为主,人才队伍相对比较年轻,缺乏一些资历深厚的专家学者,旅游人才市场供求矛盾紧张,景区景点企业管理水平整体较低,除曹丞相府外其他景区均未配备双语讲解员,而现有的中文讲解员的文化水平也普遍不高.
3 许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探究
3.1 加大曹魏故都宣传促销力度,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要扩大曹魏故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就要做好文化旅游的宣传,扩大许昌旅游的对外宣传力度.如通过电视媒体、公益广告等渠道来宣传许昌特色的文化旅游形象,扩大在省级以上媒体中的宣传力度,可以采取在一些重要节目的重要时段冠名、赞助或广告插播方式扩大影响[7].此外,许昌还有一大批好的旅游资源如:禹州森林植物园、白沙水库等良好的生态自然景区,这些良好的资源条件却没有发挥出特有的优势,可以采用品牌带动战略,以许昌打出的“曹魏故都、易居花城、神垕古镇”三张名片的发展来带动许昌其它景区的发展.另外,中医药文化也是许昌特有的文化基础,建议以现代人对养生、保健的追求,把许昌中医药文化做成更有影响力的医药文化旅游产品,从而把许昌文化游打造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品牌.
3.2 创新管理机制,实行市场运作模式
许昌要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先应该取消对旅游相关企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简化这些公司企业的创办手续和注册资本,尽量给中小型旅游企业提供良好的信用评价度,帮助其提供小额贷款等措施来实现他们的尽快发展.还可以采取适当降低景区的门票价格,通过发展景区周边特色餐饮服务或促销旅游商品等措施来增加景区收入.如杭州西湖实施免票以来,整个景区的收入反而不断增加,据有关报道,到2012年其收入较免票前已经翻了五倍.许昌景区票价的制定应当考虑对当地居民和学生实行一些优惠政策,如可以采取游览一票通制,购买年票或月票来增加他们的游览积极性,或许这些当地的人们在游览的同时还可以给当地的这些景区提供一些实际的建议与帮助.政府还应加大一些特色旅游项目的辅助建设,比如曹魏故都,易居花城,神垕古镇名牌景区的建设,可以通过在起初发展阶段采取降低政府税收,加强文化旅游产业支撑体系的改善与兴建等方法来促进这些景区的健康发展.同时应该采取实施市场运作模式,进一步发展旅游景区景点的企业化经营管理,促进企业规模形成集团规模,使相关旅游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各类闲散社会资金投入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来,通过政府统筹和整合各个部门及社会各方资源,共同推动文化旅游业快速协调发展[8].
3.3 加强区域产业联合发展,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区域产业联合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与餐饮业,交通业,娱乐业有很强的关联性,而且能带动这些行业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也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促进作用.对外而言,许昌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加强许昌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同周边旅游城市的合作,可以形成一系列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从而提高许昌的知名度.对内而言,许昌拥有一批良好的旅游接待设施,如:刚刚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五星级酒店三鼎华悦大酒店,四星级酒店瑞贝卡和许昌迎宾馆,大型娱乐购物广场胖东来时代广场,专业的旅行社许昌三国旅行社,春秋旅行社等.可以依托这些良好的旅游服务设施,以许昌独特的文化为吸引物,来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这不仅能扩大许昌市人们的就业问题,而且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同时还要注重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利用和开发,例如,许昌的中医药文化,许昌腐竹,瑞贝卡假发,还有禹州的钧瓷等,对这些特色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包括外观,品质,花样以及产品的特色包装设计.还可以针不同的区域开设一些特色的专卖店,专卖店的设计也应该新颖、独特,最好能够体现出许昌的文化特色,这样会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升许昌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3.4 重视人才,实施人才战略
人才是发展各项旅游事业的基础,要想使许昌的旅游业在短期内得到迅速发展必须重视人才,实施人才战略.政府可以采取与当地高校联合,如与许昌学院和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联合,重视其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和文化创意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政府可以每年拨给这些特殊专业一定的培养资金,注意将学校和各企业中优秀的毕业生和优秀的管理人才引进来,引入到各个需要大力开发的景区项目中去.要实现许昌文化旅游的全方位发展,必须整合这些高校、旅游景点、文化企业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的力量.另外,还需要深入挖各个景点景区的内部潜力,加大对现有景点景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投入.例如可以借助学校的有利环境和场所实施定期的职业培训,以提高他们在旅游管理,创意开发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可以采取与外界旅游学校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训等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增强他们对许昌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的了解程度.从而提升许昌文化旅游品味,使许昌旅游业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3.5 实施许昌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在保持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游客和旅游地居民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在保持基本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护系统的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和美学的需要.其实质是使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整体,协调二者的关系实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统一[9].许昌在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同时,也应考虑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不能只注重景区当前的经济利益,更应该考虑到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一方面注意利用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注意到对文化旅游业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这样才能确保许昌的文化旅游产业有一个长足有效的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前经济社会中最具有带动力的产业类型,要想把许昌的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坚持许昌本地特色文化的发展,充分发挥许昌浓重的历史底蕴、良好的生态文化条件,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以发展文化特色旅游为重点,利用曹魏文化,钧瓷文化,花卉文化为突破口,带动许昌现代工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努力把许昌的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
〔1〕程亚萍.试析信阳南湾湖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J].特区经济,2008(10):210-211.
〔2〕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对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38-40.
〔3〕王明星.文化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4〕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5〕韩朝胜.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对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38-39.
〔6〕刘霞.旅游景区英文翻译中跨文化意识的运用—以许昌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0(26).
〔7〕杨琼,陈建勤.我国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J].江苏商论,2007(11):32-39.
〔8〕郭素婷.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系统化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6):58-59.
〔9〕颜军,张亚峰.论文化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改革与战略,2009(12):165-168.
F590
A
1673-260X(2012)09-0040-03
许昌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2012028););河南省教育厅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许昌市为例》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