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2012-10-14
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成立 11月5日将奔赴南极
10月30日,在停靠于上海中国极地考察专用码头的“雪龙”船上,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出征动员大会举行。会上,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正式成立。动员会结束后,“雪龙”船载着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离开码头驶往广州,并于11月5日正式从广州启程奔赴南极。考察队将4次穿越西风带,预计航程27460多海里,于2013年4月上旬返回上海港。
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连增指出,今年是极地“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他强调,作为“十二五”期间一次重要的科考活动,第29次南极考察将继续执行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在南极周边海域和陆地重点区域开展考察。但我们坚信,本次考察也必将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为了确保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各项任务的圆满成功,陈连增向考察队提出5点要求:一是积极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党的十八大召开后,考察队要及时把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任务中去;二是继续大力弘扬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使之成为在风雪南极战胜困难、创造佳绩的精神动力;三是充分发挥考察队临时党委的作用,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四是加强组织纪律性,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五是切实重视安全工作,确保人员安全、船舶安全、作业安全、重大
中新网
我国空间站建设计划进展顺利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10月31日在第二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上表示,我国空间站建设计划进展顺利,后续飞行任务准备各项工作正有序展开。
周建平介绍说,空间资源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空间站作为一个大型的载人航天器,可以为空间科学和资源开发应用研究提供独特的环境条件,便于人们从事包括材料、生物、天文、地球环境、地球科学以及航天医学和航天技术等重要领域的研究。
“中国发展载人空间站,就是为了从事空间的资源开发、资源利用和科学探索。”周建平说,“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一个先进的空间站来满足科学和技术试验的需要,满足空间资源开发的需要。我们正综合利用各项现代先进技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力争把我们的空间站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空间站。”
周建平说:“目前,后续飞行任务正在紧张进行,我们计划再次把航天员送到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生活和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生活的保障技术,验证人在空间工作的能力,验证空间站的一些关键技术,并进一步验证巩固我们的交会对接技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表示:“神舟九号的手控交会对接为后续任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航天员目前正在进行飞船操控特别是手控交会对接以及各种常规的体能训练。主要还是以老的一批航天员为主进行飞行训练,整体进展顺利。”
人民网
中国最大载荷无人直升机进入应用阶段
近日,一架有效载荷可达80公斤的V750无人直升机交付山东省国土部门,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生产的最大无人直升机。目前,这一无人机已在山东潍坊实现批量生产。
生产这一无人直升机的潍坊天翔航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成身棕表示,一年前首次试飞成功后,这款无人机进行了1000多个架次的飞行,到今年9月份已完成所有飞行课目。目前正按订单进行批量生产。
这款无人机由潍坊天翔航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制完成。
专家认为,通过与测绘等任务设备的应用测试,表明这一无人直升机很好地满足了地质灾害调查、森林防火、海洋遥感、城市规划、电力巡线、抢险救灾和空中摄影等任务要求。
据了解,V750无人机具有滴水形外观设计,飞行阻力较小,抗扰动性能强,最高可飞行至3000米高度,最大巡航速度每小时161公里,地面控制距离150公里。
新华网
幽门螺杆菌能让胃细胞转变为干细胞
东京大学教授畠山昌则率领的研究小组在10月29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报告说,幽门螺杆菌具有让胃细胞倒退为类似干细胞那样的未分化细胞的能力。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级、多鞭毛、螺旋形弯曲的细菌,感染这种细菌与胃癌发生之间的密切关系已为大量研究所证实。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幽门螺杆菌制造的蛋白质侵入胃细胞之后,基因CDX1就会发挥作用,激活另外两种基因,于是胃细胞就会逆向转变为一种类似干细胞的、能够发育为消化道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
《科技日报》
研究称因全球变暖香蕉或取代土豆成人类主食
英国媒体报道,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近日的一项研究显示,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香蕉将来可能会在发展中国家取代土豆,成为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
菲利普·索顿教授参与了这项研究。他认为,香蕉可能成为土豆的替代品。
研究结果显示,土豆适宜生长在凉爽的环境下,而未来高温多变的天气会影响土豆的种植。
作为应对措施,人类可能需要在高海拔地区种植香蕉。受联合国世界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邀请,一个专家团队评估了气候变化对全世界22种重要的农产品的影响。
研究显示,种植传统作物会变得非常困难,而人们为了适应环境,可能不得不改变饮食习惯。
玉米、大米和小麦是人类重要的能量来源,这三种作物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减产。而木薯可以用来代替种植受限的小麦。
蛋白质也有压力。大豆一直是人类获取蛋白质的主要途径之一,也面临减产的局面。
研究发现,豇豆可以在高温干旱的情况下种植。虽然豇豆在非洲受到歧视,被称为“穷人的肉食”,但是将来可能要广泛走上百姓餐桌。
研究项目领导人布鲁斯·坎贝尔表示,气候变化已经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
他说:“20年前,在非洲一些地方根本没有人吃米。而现在大米价格低廉,烹调起来也很简单,他们转而吃米了。
我认为将来也会出现类似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可不仅仅是疯狂的念想。”
中国日报网
卫生部否认吃碘盐造成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
近日网络流传不少关于碘盐的说法,比如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是吃加碘盐造成的;沿海地区居民常吃富含碘的海产品,再吃碘盐碘过量会甲亢。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和医学专家日前表示,其实吃碘盐和甲状腺癌无关,即使是沿海一些富碘地区也要吃碘盐,如果不吃碘盐,那么碘缺乏的风险仍然很高。
医学专家“碘盐致甲状腺癌”说法无依据
如今,确实有不少市民对于是否继续食用碘盐有疑虑,有的人已经开始在超市自行购买无碘盐吃了。
医学专家表示,所谓的“甲状腺癌增多是因为吃碘盐造成的”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确实在上升,主要的原因首先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高脂肪高热量、肥胖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多,使包括甲状腺癌在内的多数肿瘤发病率都在上升。
现代医学的进步也在使很多过去难以发现的甲状腺肿瘤早期被发现,呈现在发病率统计中是上升的。
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透露,甲状腺癌越来越多是因为B超的分辨率提高了,能发现非常小的结节,这样诊断的甲状腺癌就多了。
卫生部碘盐和甲状腺癌发病率无关
卫生部相关负责人则表示,通过食盐加碘来补充人体碘含量在欧洲已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从未发生过造成人群碘中毒、碘过量或是其他损害健康的一些情况。我国相关专家也曾作过研究,发现碘盐和甲状腺癌发病率没有关系。相反采取补碘干预可使甲状腺癌向低恶性转化的结论,已被国际上广泛认同。
卫生部疾控局地方病防控处处长李珣表示,食盐加碘防止碘缺乏病是十分安全的,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来,没有证据表明碘盐和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系,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也曾发表过声明,食盐加碘和甲状腺癌的发生无关。
《新京报》
搜索引擎自律公约出台 12家企业现场签署
11月1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北京举行《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自律公约》签约仪式,百度、360等12家搜索引擎服务企业现场签署了公约。
公约第一次明确规定了机器人协议作为国际通行的行业惯例与商业规则,在限制搜索引擎抓取时应有行业公认合理的正当理由,不得利用机器人协议进行不正当的竞争行为,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公平公正的良性竞争环境。
机器人协议(robots协议)是指互联网站所有者使用robots.txt文件,向网络机器人给出网站指令的协议。互联网站所有者设置robots协议应遵循公平、开放和促进信息自由流动的原则。此前,搜索引擎市场虚假广告、淫秽色情等违法不良信息泛滥,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