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10年来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供用水情势研究

2012-10-13宋秋波丁志宏杨晓勇

海河水利 2012年6期
关键词:供水量用水量平均值

宋秋波,丁志宏,杨晓勇

(天津市中水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170)

2010年3月,水利部以《关于授予海河水利委员会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取水许可管理权限的通知》(水资源〔2010〕113号)授权海委对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的相关取水实施取水许可管理,同时对该区域取水许可总量实行监督管理。

1 流域概况

1.1 地理位置

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位于东经111°20′~120°13′、 北纬 40°44′~ 46°46′之间, 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 096.9 km,东接松花江、辽河流域,南邻海河流域,涉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赤峰市、二连浩特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四盟(市),总面积21.56万km2,其中河北省面积1.17万km2、占5.4%,内蒙古自治区面积20.39万km2、占94.6%,处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交汇地带,具有对外贯通欧亚、对内连接东西的重要作用。

1.2 地形地貌

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地貌类型以高原为主体,兼有低山、丘陵、沙地和盆地等。海拔一般为800~2 128 m,平均海拔在1 000 m以上。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大兴安岭西麓低山丘陵、乌拉盖盆地、巴隆马格龙丘陵、乌珠穆沁波状高平原、阿巴嘎熔岩台地、苏尼特层状高平原、察哈尔低山丘陵、浑善达克沙地、嘎亥额勒苏沙地和张家口坝上高原10个地貌单元。

1.3 社会经济

2010年,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总人口184.3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1.44万人、农村人口122.90万人,地广人稀。2010年,流域GDP达686.39亿元,人均GDP达3.72万元,工业总产值358.88亿元,耕地面积49.3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1.62万hm2,草场面积1 969.32万hm2,粮食产量39.45万t,大牲畜121.7万头。

1.4 供水能力

截至2010年年底,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已建成水库37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8座、小型水库28座,总库容6.12亿m3。地表水供水能力2.0亿m3,日供水能力54.96万m3,主要为工业和生态用水。建成各种水源井36 661眼,其中浅层水源井33 226眼、深层水源井3 435眼。地下水水源工程总供水能力6.0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3.4亿m3、深层地下水2.6亿m3,日供水能力163.24万m3,主要为城镇、农村牧区生活及一般工业、农田、饲草地灌溉用水。建有污水处理厂3个,并投入运行使用,其中锡林浩特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能力4.0万t/d、西乌珠穆沁旗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能力1.0万t/d、苏尼特右旗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能力1.0万t/d。

2 近10年供用水情势

2.1 供水量情势

2001—2010年期间,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地表水年供水量呈现减小趋势,最大值出现在2004年、为14 307万m3,最小值出现在2007年、为2 943万m3,多年平均值为9 195万m3;地下水年供水量呈现增长趋势,最大值出现在2007年、为55 689万m3,最小值出现在2001年、为 29 892万 m3,多年平均值为42 389万m3;年总供水量也呈现增长趋势,最大值出现在2007年、为58 932万m3,最小值出现在2001年、为44354万m3,多年平均值为51 643万m3。近10年来流域年供水量,如图1所示。

图1 近10年来流域年供水量

地表水供水量是由地表水可供水量和地表水供水设施组成的复合系统决定的。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是一个地处干旱内陆的封闭式集水盆地,地表水资源主要通过降水形成自产地表径流而来,暂不存在过境水资源。因此,该流域地表水供水量与流域降水量的相关性很高,如图2所示。其中,2001—2003年地表水供水量较大的原因在于前期雨量的影响。据统计,该流域1998年降水量达405.4 mm,比多年平均降水量249.1 mm高出62.8%。

图2 近10年来流域降水量与地表水供水量关系

2.2 用水量情势

就生活用水量而言,近10年来,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农村生活年用水量波动较小,多年平均年用水量为6 391万m3;城镇生活年用水量在2001—2003年震荡减小,2003—2008年基本稳定在5 818万m3,2008年以后震荡增加,2010年为6 994万m3;农村生活用水量和城镇生活用水量的比例平均为68.8%和31.2%,年生活总用水量的波动趋势受城镇生活年用水量的影响较大,其多年平均值为9 285万m3。近10年来流域年生活用水量,如图3所示。

图3 近10年来流域年生活用水量

在工业用水量方面,近10年来,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年工业用水量基本呈现持续增加态势且增速明显,2001年为3 514万m3,2010达到11 061万m3,增幅达7 547万m3,增速为755万m3/a。火电厂属高耗水工业部门,取水规模较大,对于区域工业用水结构和用水效率影响较大;近10年来,本流域内的火电用水量呈现波动增加趋势,2001年为193万 m3, 峰值为 2009年的 586万 m3,2010年为 535万m3。近10年来流域年工业用水量,如图4所示。

图4 近10年来流域年工业用水量

关于农林牧渔业用水量,近10年来,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的农田灌溉和林牧渔业年用水量在2001—2007年间呈现稳步增加趋势,2001年分别为23 047万和6 382万m3,2007年则分别为33 893万和13 568万m3;2007年以后,这2类用水量呈现减小趋势,2010年分别为22 198万和9 629万m3;农田灌溉用水量和林牧渔业用水量的比例平均为74.6%和25.4%,农林牧渔业用水量的变化整体上受到农田灌溉用水量的控制,峰值为2007年的47 462万m3。近10年来流域年农林牧渔业用水量,如图5所示。

图5 近10年来流域年农林牧渔业用水量

就生态用水量而言,近10年来,流域农村生态用水量虽然在2004年以后缓慢增加,但其总量仍较小,多年平均值仅为30万m3;城镇生态用水量波动较大,在2009年迅速增加,达到747万m3,多年平均值为243万m3。近10年来流域年生态用水量,如图6所示。

图6 近10年来流域年生态用水量

3 措施建议

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水资源总量为40.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0.8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34.2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量为4.8亿m3);2001—2010年,流域地表水年供水量多年平均值为9 195万m3、开发利用率为8.51%,地下水年供水量多年平均值为4.24亿m3、开发利用率为12.4%。总体来看,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仍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是局部地区水资源存在过度开发利用现象,用水量已超出区域承载能力,如张家口坝上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44.2%。

在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的背景下,随着未来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和生态对水资源的需求将较快增长。为此,针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遵循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精神,从“三条红线”出发,提出如下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建议:

(1)做好相关水利规划。内陆河流域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加之缺乏利益调节与协调机制,致使统一规划缺位,管理力度薄弱,水资源本底状况不清。为此,建议在加强水文站网规划与布设、增强水资源监测能力的基础上,开展和完善相关的水资源综合规划、专业规划以及专项规划,为流域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的基础支撑。

(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本流域地处干旱地带,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较大。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滞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据调查,西乌珠穆沁旗、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盖一带水资源最为丰富,占水资源总量的40.55%,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只有4.9%。为此,建议大力加强蓄、引、提、调等相关水利工程建设,开展雨洪资源利用,使得天然降水拦得住、蓄得上、用得了,夯实水利事业满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工程基础。

(3)严把用水定额关口。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水资源总量并不丰富的情况下,区域用水浪费现象严重,节水意识不强,尤其是农业用水效率低下,用水管理粗放,与其内陆河地区自身的缺水现状不相吻合。为此,建议着力推进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重点把关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与评审工作,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普及节水器具与设施,努力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4)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流域内出现了河流水量明显减少、草原沙化、湿地退化、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现象。与此同时,城镇与工业区的废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道与湖泊坑塘,造成河流等水体污染严重。为此,建议遵循人水和谐理念,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河流资源,在水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排污、纳污,提高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保护好河流、湖泊、湿地的水质。

4 结语

笔者分析了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近10年来的供用水量变化情势并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现状,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若干建议措施,以期为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的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供水量用水量平均值
成都市主城区日供水量的气象相关性分析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兰溪市供水需求侧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澳大利亚研发出新型农业传感器可预测农作物用水量
河南省供水结构变化及不平衡性
由时变Lévy噪声驱动的随机微分方程的平均值原理
邢台市生态环境用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全省供水工程供水量(按工程类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