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剪纸在平面构成教学中的运用

2012-10-13李长福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感性剪纸民间

郭 艳,李长福

(安徽阜阳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民间剪纸在平面构成教学中的运用

郭 艳,李长福

(安徽阜阳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文章以民间剪纸在平面构成教学中的运用为主要探讨对象,通过对其构成形式的分析,结合安徽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阜阳剪纸”为实例,阐述这种感性形式在当地高校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合理性.将具有构成特性、直观形象的民间剪纸与抽象的构成理论结合起来讲解,能够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理解;在构成练习中应用民间剪纸图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平面构成;民间剪纸;设计教学

平面构成课程是我国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设计基础课程.其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其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并称为“三大构成”,共同构建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三大构成”进入我国设计教育体系已有30年,这30年来,平面构成的练习集中于“老三样”:点、线、面的构成练习,重复、发射、渐变、特异等形式法则的运用等练习,学生是往往“依葫芦画瓢”的填格子,有的学生觉得平面构成课程枯燥无味,没有兴趣.这些练习过于注重抽象理性,缺乏文化素养与民族文化这些感性意识的培养.所以,有必要探讨对平面构成课程进行感性化的教学改革,可以加入一些感性形式元素.这种感性形式在我国的民间美术中大量存在,尤其以民间剪纸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在我国的每一个县都有民间剪纸,我们身边都有一些会剪纸的老人.在平面构成课程教学中加入我们所熟知的民间剪纸,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引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关注.笔者把民间剪纸融入平面构成教学中,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1 民间剪纸中的构成形式

民间剪纸中的形式美规律和平面构成理论有着较大的共通性.平面构成体系的确立得益于1919年成立于德国魏玛的包豪斯学院.但是在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关于构成的形式早已存在,出土于西安半坡的彩陶器物上的连续式构成纹饰;商周时期青铜器上以密集的直线和刻板对称形成让人望而生畏的图形;汉代瓦当上的适合纹样……,在我国传统图案中对点、线、面的组合、骨格、发射、节奏、韵律等法则已经运用相当的娴熟.民间剪纸更是以最为质朴的艺术形式,在秩序与韵律的现实中实现了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精神的审美超越和审美取向.

1.1 平面性的造型观念

在民间剪纸中有一种独特的造型手段,它既不同于西方焦点透视原理,也与我国传统的人文画的散点透视不同,而是一种平面化的连续形态.如剪动物时,为了表现完整,不是运用焦点透视原理,而是既表现正面,又把看不完整的侧面也表现出来;剪房屋,不仅把前面剪出来,就连侧面和背面也一并剪出来.变化丰富、自由随意,以创造者的意志有效的控制了画面.如阜阳剪纸中对老虎形象的处理,就采取了把从两侧看到的形象同时剪出来,在平面性的空间中塑造了完整的形象.

1.2 自由透视的视角

民间剪纸艺人有着非凡的想象力,他们把大千世界的自然万物,以随心所欲的方式自由嫁接,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情节的场面组织在一起,形成多视角的组合场景.完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构成超越时间、超越自然逻辑的自由的创造方式.如母牛肚里的小牛,果实里的果核,这些都被“透视眼”看到,这种手法一方面歌颂了生生不息的生命主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创作者对画面时空的连续性、拓展性的不懈追求.同时也是变化与统一这一美学原理的恰当运用.这犹如立体主义绘画大师毕加索一样,以这种多视角的手法进行形象塑造.

1.3 重复对称的形式美

剪纸中常常出现左右重复、上下重复、旋转重复的结构组合.既是为了方便制作,一下可以剪出许多,更是形成了画面稳定、庄重的美感,符合民间“成双成”对的对偶观念.画面呈现出统一和谐的效果.如民间剪纸中的团花就是把一张纸折叠若干次,在进行剪制,可以得到若干个相同的图形.这一手法是平面构成理论中关于重复构成这一形式法则的最好诠释.

1.4 “图—底”的巧妙运用

长期以来民间剪纸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图样底稿的功用,如鞋花样子、帽花样等.我们今天在重新审视这些剪纸,发现其中的阳剪与阴剪形成的图形与图和底的形成有异曲同工之妙.剪纸过程中,在一张纸上把与形象无关的部分减去的过程,也就诞生了“图─底”,这里的图与底是相互依存的,在以阳剪为主的剪纸中,留下的实体部分是图,而在阴剪剪纸中却恰恰相反.设计大师埃舍尔、福田繁雄都善于运用对图与底进行巧妙的组合,形式具有视幻空间的奇异效果,为观者所惊叹.

根据剪纸这些特性可以在平面构成课程的练习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2 民间剪纸在平面构成教学中的应用

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如果学习方法得当,学生学生效率提升,在对学生以后的设计起到基础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把当地的民间剪纸融入课程教学,提出了开放式的教和学.教学分为:资料收集、构成实践两部分.

虽然民间剪纸遍及我国的每一个县城,但是今天的大学生对民间剪纸的认识并不够深入.所以课程在完成平面构成基本的理论教学后必须安排对民间剪纸的资料收集,以加深学生对民间剪纸的认识.首先,带学生到“剪纸之乡”和剪纸博物馆进行考察采风.之前要制定详细的考察计划:包括考察目的,考察的地点,考察提纲,组织分工,器材设备准备等.在到达考察地点后,获得进入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访谈剪纸艺人、搜集剪纸作品和获取剪纸图片.学生看到剪纸艺人的现场剪制,从中直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然后,再把前期考察获得的剪纸资料分析整理、学习讨论,并且对其内容进行梳理,包括其题材内容、造型特点、装饰纹样、语言符号和寓意等方面内容,图形内容以PPT形式呈现,进行讲解、讨论,形成文字报告.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学会田野调查的方法与步骤、并能够进行分类评述,丰富知识储备.从艺术特点上认识民间剪纸,对民间剪纸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解说剪纸语言,能够说出民间剪纸中的造型规律与平面构成中的造型规律的异同.接下来要求学生临摹剪纸,不是单纯的仿制,而是要通过学生亲手操作来触动学生的灵感.打动学生的有时不是剪纸的主体图形,而是别剪下来的边角预料.在有了感觉后,要求学生利用民间剪纸进行作品设计、制作.

理解民间剪纸、借鉴民间剪纸,把民间剪纸应用到构成练习中区,达到“融合”的境界.根据学生对民间剪纸的了解,和本地区剪纸的特色,设计了3个课题练习.

2.1 图底转化练习

“图─底”转换要将民间剪纸语言加以提炼,其中最具原创意义的是正负影像的对立共生,正负影像.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的标志都是阳剪法的代表作品.在练习中要求学生以一个抽象图形为原形,模仿民间剪纸的“图─底”形式,采用剪纸结合拼贴的方式进行创作.学生尝试阴剪与阳剪的巧妙运用,形成具有感性形式的图形.(图1)

图1 图底转化 沈静静

2.2 重复形式练习

在重复构成练习中,学生刚刚接触基本形.对于基本形的设计没有太多的想法,有些无从入手.在练习中让他们以剪刀为工具剪出一个图形,把这一图形作为基本形进行构成练习.这样练习为重复构成练习带来了一定的方便,如在基本形的反转组合,利用纸和笔绘制容易出错,而利用剪纸剪出多个相同图形可以轻松的进行组合,学生操作起来比较轻松.还可以选取在民间剪纸为基本形,进行二方连续排列.结合民间剪纸的重复构成练习即激发了学生民间剪纸进行再创造的兴趣,还推动传统民间剪纸的现代延展,并增强民间剪纸的生命力.(图2)

图2 重复构成 郭艳

2.3 打散构成练习

民间剪纸善于把不同的物象进行拼贴组合,将不同的对象进行嫁接,使一个造型发生变异变化,形成一个带有创作者意愿的新形态.如房子上盛开着巨大的牡丹花;老虎的肚子里藏着剪刀和“五毒”;苹果树上接着娃娃……把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将时空进行转换.在平面构成教学鼓励学生学习民间剪纸的打散与重构,加深他们对打散构成的理解,再模仿民间剪纸的打散形式进行练习.在练习时选取一个剪纸图案,对其进行打散,再根据主题选取其它元素,重新组合成为一个全新的形态.(图 3)

通过上述练习学生分别从阜阳剪纸中提取到了设计元素,进行设计.尽管还没有达到对剪纸意蕴的有效融合,但学会了对民间剪纸的提取与利用的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白存在于身边的民间剪纸中蕴含着我们可以学习的构成形式.平面构成练习可以从民间剪纸中得以提示和启发.

图3 打散构成 葛庭友

3 结语

通过对民间剪纸与构成理论共同点的理论总结,寻求民间剪纸与平面构成教学的契合点,把具有感性理念的民间剪纸融入平面构成课程体系之中,为民间剪纸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开拓做了初探性的研究.同时,将民间剪纸引入平面构成教学体系具重要的意义:民间剪纸偏重于感性,而传统的平面构成偏重于理性,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在传统的抽象几何形体的构成练习的基础上,将民间剪纸作为补充,有效地打破传统的机械练习,使学生从简单模仿走向创新,能够强化学生对平面构成原理的理解深度,增强学生构成意识的多维度发展,提升平面构成教学效果.

〔1〕[日]朝仓直巳.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吴卫,宋立新.平面构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G424

A

1673-260X(2012)05-0242-03

猜你喜欢

感性剪纸民间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剪纸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