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普通高校二十四式太极拳开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012-10-13李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太极拳效果学生

李莉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益阳 413000)

对普通高校二十四式太极拳开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李莉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益阳 413000)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校部分学生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情况,以及在组织形式、宣传力度与锻炼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太极拳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太极拳的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有待改进与提高。

太极拳;现状;调查

太极拳运动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经过先辈们历代不断地创新、提炼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融哲理、医理于一身,并具有强身健体、娱乐表演等多种功能的传统武术拳种。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在体育文化领域中独特的创造力和卓越的成就。太极拳具有全面锻炼、内外兼修,不受年龄、体质、性别和人数的限制等特点,并具有健身与陶冶情操相结合的推广优势。大学生作为中国的重要后备人才,同时也是太极拳练习的一个主要群体。从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加强,太极拳不再是老年人特有的一种运动,而逐渐走向多龄化。同时,高校也将太极拳纳入选修课程,怎样在大学校园更好地开展太极拳运动是发展太极拳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现阶段研究太极拳的文章很多,但大多是对太极拳本身性质和健身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而对高校开展太极拳状况的研究较少。论文通过对我校二十四式太极拳开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从中总结出推广太极拳的有效方法与手段,以此促进太极拳活动进一步普及与提高,并为高校太极拳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该校三名太极拳教师进行访谈,主要针对太极拳在高校存在的必要性、锻炼效果、课时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询相关文献,结合我校二十四式太极拳开展状况对其进行分析。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我校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我校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开展状况。问卷共发出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100%。

3.专家访谈法。通过对我校太极拳教师访谈,并结合对我校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太极拳在高校开展的相关建议。

4.数据统计法。统计、整理调研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该类型街道早高峰拥堵状况明显差于晚高峰. 根据早高峰模式曲线可知,早高峰开始于07:30并在10:00左右结束,持续时间2.5 h,最拥堵时段出现于07:30—08:00,基本到达严重拥堵,晚高峰运行状况优于早高峰. 此类模式下的街道多属于早高峰通学出行、通勤出行需求较大的街道,如东城区的和平里街道与天坛街道中小学分布密度大,西城区的白纸坊街道和牛街街道以住宅用地为主,商业用地较少使得早高峰时段产生大量的通勤交通量.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太极拳教学的满意度

由表2可见,学生对太极拳教学的满意程度为:对教学满意的为109人,不满意的为17人,满意度一般的为24人。总体来看,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基本满意。不满意者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希望学习各种太极拳的知识,而不是局限于二十四式太极拳;(2)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加一些技击内容,学以致用;(3)希望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加音乐练习;(4)希望观看多媒体教学,更好地了解太极拳。

调查发现,我校在校学生6000余人,太极拳教师仅为三人,且非太极拳专业出身。由于教师对太极拳了解范围不太全面,譬如太极拳配音乐,在某些高校或社区早已运用。太极拳是融健身与技击为一体的,因而太极拳练习过程中基本的技击术是应该了解的。同时,多媒体教学正好加强了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达到了宣传的作用,一举两得。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尚未使用多媒体教学,因而未能达到最佳效果。

2.太极拳教学的组织形式与宣传

我校练习太极拳的形式基本为选修课形式,平时练习非常少。据统计,除上课时间外,参加课外练习的人数为45人,基本不练习的105人,因而平时练习者仅占总人数的30.0%,而且课外练习时间仅保持在每周0~2小时之内,太极拳组织形式基本为课上练习形式。学生选修课时间基本为一周两节课,同时课外练习时间又较少,从对身体机能的影响方面来探讨,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达到一定的时间阈,低于时间阈则练习记忆基本为零,故健身效果不佳,甚至达不到太极拳特有的健身效果。根据学校社团统计调查,我校还没有开设太极拳社团。据专家分析,太极拳练习的最佳时间为早上和傍晚两个时间段。当前,我校开展太极拳活动的首要问题是对学生太极拳活动的引导和组织力度不够,学生的太极拳健身活动呈现出松散、无组织的局面。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没有专门的组织来引导和管理学生的太极拳活动。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尽快由学校组织太极拳健身活动,并成立学校太极拳协会,同时各校部应大力支持太极拳活动,为太极拳爱好者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及优秀的指导老师。每天早上统一进行太极拳健身练习,加大太极拳的练习种类,同时播放一定的太极拳练习音乐,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太极拳要达到好的健身效果,必须保持在每周2~3小时的练习时间,低于2~3小时就无法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由于大学期间学习任务较重,要求在每周课时里补加太极拳练习时间,恐难以实现,因而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加大课余时间的练习,多组织和参加太极拳练习和交流活动,成立太极拳方面的社团,教师亲自指导和督促,多组织校内外比赛,并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形成太极拳练习的一种文化氛围。

3.学生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情况(除太极拳外)

由表3可见,被调查对象中除太极拳外,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人数为135人,占总比重的90.0%,且其他各体育项目中以球类为主。由此可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高,潜在太极拳练习者较多,只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加大太极拳与热门项目的结合,如开展太极篮球,用太极拳动作模拟简单的篮球动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势必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太极拳的传播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太极拳的锻炼效果

由表4可见,认为太极拳有健身效果的为114人,而认为不好的仅三人。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太极拳健身效果给予肯定。关于太极拳健身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早已有很多报道。日本现已成为世界最长寿的国家,1993年男子的平均寿命为76.09岁,女子为82.22岁。日本的社会已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老龄化的时代。日本政府认识到,单靠增加国家拨款维持庞大的医疗费来保全老年人的健康已走进死胡同,必须采取另一种积极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种办法是,在调整国家医疗政策的同时,鼓励群众参与体育锻炼,以达到健体防病的目的。在日本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日本社会已形成为了健康自觉锻炼的热潮。据焦作对太极拳锻炼效果如何显示,在被调查对象中,(1)有59.7%的人通过习练太极拳,体质较以前大有提高;34.1%的人稍有提高;6.2%的人没有变化;没有一个人的体质状况出现下滑。(2)有20.4%的人认为习练太极拳后,对形成他们良好的养生意识和保健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巨大;79.6%的人认为有一定作用和影响。(3)61.2%的人认为习练太极拳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意义重大;28.8%的人认为作用与意义一般;认为没有作用和意义或不了解的有l0%。

据调查,学生认为太极拳的主要锻炼效果依次是:放松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愉悦心情、提高身体素质。在被调查学生中,练习太极拳的学生身体状态感觉良好,很少有因为生病请假现象。专家分析:太极拳可以在锻炼过程中使大脑得到积极性休息。例如:太极拳讲究深呼吸,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氧的吸收和利用,并能达到积极性休息的效果。“气沉丹田”加强腹式呼吸,加强身体抵抗力,具有保持血压稳定,同时提高呼吸机能等效果。

5.学练太极拳的兴趣和动机

由表6-8可见,绝大多数学生都对太极拳有兴趣,并以健身、娱乐和学习知识等为主要学习目的。从对练习太极拳的难易度分析,多数学生认为太极拳较易掌握,只有九人认为学习太极拳困难。表明太极拳运动易于在高校普及和推广。

太极拳是一种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载体,集哲学、医学、论理学和美学等文化于一体,同时是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而得到同学们的喜爱。由于现代社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式的严峻,因而大学生练习太极拳的主要目的集中于健身、娱乐与学习知识。我校作为一所医学类大专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强,学习太极拳的困难度低。如果在太极拳练习与交流过程中把自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促进太极拳的与时俱进,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利于推动太极拳在教学中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生对学练太极拳有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太极拳的健身效果也给予了充分认可。学校对太极拳比较重视,学生学练太极拳积极性高,因而在高校开展太极拳有一定的基础,太极拳开展处于发展阶段。

2.学校在太极拳运动的组织形式、宣传效果等方面尚比较欠缺,同时对太极拳的推广活动也尚显不足,并且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有待改革和创新。

(二)建议

1.组织形式方面。加强管理,增加组织形式,让学生有多方面的选择。成立太极拳协会,使太极拳练习者能有组织地进行课外练习;增加太极拳课外练习次数;组织晨练;组织学校太极拳交流赛等。

2.宣传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把太极拳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播,让学生了解太极拳。如:设立学校太极拳文化宣传栏,创建校园太极拳知识论坛;通过学校广播加大学生对太极拳的了解;多组织比赛,让更多的人参与和了解太极拳。

3.教学改革方面。加强教学改革,大胆创新,在不改变太极拳本身性质的情况下进行多形式练习。譬如:太极拳课上增加音乐,运用太极拳动作完成简单的篮球动作等。

4.锻炼效果方面。增强锻炼效果,加强健身与技击并用。深化太极拳研究,把太极拳的健身功能及其原理充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太极拳了解太极拳;介绍简单技击手法,加大学生练习兴趣。

5.兴趣方面。建立鼓励机制,通过比赛、交流和观摩提高太极拳练习者的兴趣。

[1]高清伟.太极拳对大学生的作用及推广措施[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99-301.

[2]吕韶钧,朱元利.太极拳运动的国际化与人口老龄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11-14.

[3]杨黎明.民族传统体育焦作太极拳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40-43.

[4]张玉萍.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方法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4,(2):87-88.

[5]张凤丽,顾美琴.二十四式太极拳多种教法实验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学校学报,2003,(3):102-103.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表2 对太极拳教学的满意程度

表3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除太极拳以外)

表4 对太极拳健身效果的认识

表5 太极拳的锻炼效果

表6 太极拳练习困难度

表7 太极拳练习目的或动机

表8 学练太极拳的兴趣

G642

A

1673-0046(2012)5-0142-03

猜你喜欢

太极拳效果学生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赶不走的学生
抓住“瞬间性”效果
学生写话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42式太极拳
聪明的学生等